被問"Have you eaten?"時,你會怎麼回答?從答案看出你的英文程度到哪裡 
  不同的文化、思考邏輯就會建構不一樣的語言,很多人英文學了很久,還是學不好,有人說是「語感不好」,但其實這裡說的「語感」就是在說英文的思考邏輯。
  舉個例子:
  Do you like it?(你喜歡嗎)
  (X) I like.
  (O) I do.、Yes, I do.、Yes, I like it.
  中文可以直接說「我喜歡」,但英文必須要完整講出受詞"I like it."而不是"I like."因為英文相對於中文來說,強調句子的架構,中文只要講出關鍵意義就可以成立,所以我們可以歸納出:
  1.中文重視意義、英文重視結構
  Have you eaten?(吃過了嗎?)
  (X) Eaten.(吃過了)
  (O) I did./Yes, I have eaten./Yes, I have.
  同樣一句話,中文可以很快就用「吃過了」三個字說完,英文則要寫出完整的結構。
  2.中文習慣從大到小、英文從小到大
  2017年12月31號下午4點
  4 p.m., 31st, December 2017
  3.中文很少用被動態、英文很常使用被動態
  主動:全世界都在說英文
  被動:English is spoken all over the world.
  主動:人們普遍相信.....
  被動:It is widely believed that…
  4.中文句子注重鋪陳、英文先講結果
  很多人講英文習慣把很多原因都先講出來,因為這樣才符合我們學過的起承轉合,但很多時候都是多餘的,外國人不會把那麼細節的東西說出來。
  (好懂) I had a busy day at work because I had to finish reports and also had 3 meetings.(我度過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因為我得完成報告而且還開了三個會。)
  (複雜) I had a busy day at work because my boss kept on telling me what I needed to do and was always judging me for the work I did.(我度過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因為我老闆一直在跟我說要怎麼做,然後永遠在我做完之後批評我。)
  重點在發生在你身上的事,而不是你老闆怎麼使喚你、批評你,所以簡短回應你做了什麼事就可以了。
  華人說話的邏輯偏主觀、迂迴,英文母語人士強調客觀、直接,以後學習英文的時候,不妨思考一下以上這幾點中英文邏輯的差異,一定會大幅幫助你學習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