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胸椎常見病對症脊療 
 
  如果說頸椎是以靈活見長,那麼胸椎就是以穩定見長了。和頸椎不同,胸椎之間的活動度很小,有比較好的穩固性,因此胸椎損傷的概率要小於頸、腰椎。胸椎以其穩定性堅守著承上啟下的職責,並與肋骨和胸骨構成胸腔,參與保護人體重要臟器。
 
 
 ★	11. 肥胖症 
 
  肥胖症是指機體內熱量攝入高於消耗,導致體內脂肪堆積過多,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的病症。根據類型,肥胖可分為單純性肥胖、過食性肥胖、繼發性肥胖等。單純性肥胖是非疾病引起的肥胖;過食性肥胖是由於過度飲食、缺乏運動所造成;繼發性肥胖是由內分泌紊亂或代謝障礙引起。此外,胸椎的病變也會阻礙體液的正常循環,進而造成肥胖。
 
   ◎ 自我診斷 
 
   1. 成年人標準體重:(身高cm-100cm)×90%=標準體重(kg)。一般說來,超重是指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10%;而體重超出標準體重的20%,稱為輕度肥胖;超出標準體重的30%,稱為中度肥胖;當超過標準體重的50%,稱為重度肥胖。
 
   2. 兒童標準體重:(年齡×2)+8=標準體重(kg)。一般說來,超重是指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10%;超出標準體重的20%,稱為輕度肥胖;超出標準體重的30%,稱為中度肥胖;當超過標準體重的50%,稱為重度肥胖。
 
   3. 伴有畏熱汗多、易疲勞、呼吸短促及頭暈、頭痛、心悸、腹脹、下肢水腫等症狀。
 
   ◎ 家庭療法 
 
   關元:在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吋。
 
   脾腧: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兩側旁開1.5吋。
 
   陰陵泉: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從踝關節後方,沿骨的邊緣向上推行至盡頭處即是穴位)。
 
   豐隆:小腿前外側,外踝尖向上數8吋,距脛骨前緣2吋。
 
 
 
 
 
   ◎ 專業醫師胸椎復位法 
 
 
 
   ◎ 簡易自療法 
 
 
 
   ◎ 專家提示 
 
  首先要注意飲食問題,堅持每日三餐定時,每餐八分飽。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或不吃油煎食物和甜品,飯後盡量不吃零食。另外要注意吃動平衡,也就是每天的能量攝入和能量消耗要達到平衡,唯有如此才預防超重和肥胖。
 
 
 ★	12. 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疾病,表現為皮膚突然出現成塊成團的疹塊,異常瘙癢。如發於咽喉,可致呼吸困難;發於腸胃,可致惡心、嘔吐、腹痛等症狀。該病可由多種原因引發,食物、病毒、動植物及物理因素都有可能引發蕁麻疹,而當第9胸椎發生錯位時,會壓迫到相應的神經叢,進而也會引發蕁麻疹。
 
   ◎ 自我診斷 
 
   1. 起病快,瘙癢明顯,一般發作1天或數天即癒,亦有反復發作者,經久不愈可轉化為慢性蕁麻疹。
 
   2. 皮膚表面出現為大小、形態不一的疹塊。
 
   3. 如蕁麻疹發生在身體內部,可發生水腫,同時伴有胸悶、氣急、腹痛、腹瀉的症狀,喉頭水腫還可能發生窒息。
 
   ◎ 家庭療法 
 
   脾腧:在背部, 第11 胸椎棘突下, 兩側旁開1.5寸。
 
   中脘:在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處。
 
   曲池:曲肘, 肘橫紋外側端( 拇指一側) 凹陷中。
 
   血海:大腿內側,距膝蓋骨內側的上角上2寸處,約一個大拇指指節對應指尖壓痛處。
 
 
 
 
 
   ◎ 專業醫師胸椎復位法 
 
 
 
   ◎ 專家提示 
 
  由食物過敏所致者,魚、蝦等海鮮多為蕁麻疹誘因,應盡量少食。如果是由於魚、蝦、蟹等海鮮類食物過敏引起,可用大量的新鮮紫蘇葉煮汁飲用。喝酒、受熱、情緒激動、用力等都會促進皮膚血管擴張,激發或加重蕁麻疹,應該注意避免。如皮損廣泛,顏色特別紅,全身症狀(發熱等)明顯者,則可能是藥物過敏引起,應回想一下在發作前有無服用藥物。
 
 
 ★	13. 胸悶胸痛 
 
  脊椎病變引起胸悶胸痛,主要表現為胸部呈陣發性灼痛和刺痛,常覺呼吸困難。有時伴有頸部、背部、上肢與肋間部疼痛,以及心煩意亂、心慌、心律不整、心絞痛、頭暈、失眠、健忘等症狀。本病常因第1至第5胸椎棘突偏歪而引起。
 
   ◎ 自我診斷 
 
   1. 胸部常呈陣發性灼痛和刺痛,疼痛多在轉頭和轉身等體位變換時加劇;胸部有束縛感,經常覺得氣不夠用或呼吸困難,喜歡長嘆氣或深吸氣,多與頸胸部症狀相伴出現。
 
   2. 頸部或背部疼痛,有時伴有上肢與肋間部的放射痛,上肢麻木酸脹、無力,頸椎左右旋轉不對稱或者前後運動幅度減小。
 
   3. 伴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表現,如心煩意亂、心慌、心律不整、心絞痛、頭暈、失眠、健忘等。
 
   4. 第1胸椎至第5胸椎棘突偏歪,一側或雙側壓痛。背肌緊張,活動時在棘突間有摩擦音或有條索感。
 
   ◎ 家庭療法 
 
   羶中: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肺腧:在背部, 第3 胸椎棘突下, 兩側旁開1.5寸。
 
   心腧:在背部, 第5 胸椎棘突下, 兩側旁開1.5寸。
 
   肝腧:在背部, 第9 胸椎棘突下, 兩側旁開1.5寸。
 
 
 
 
 
   ◎ 專業醫師胸椎復位法 
 
 
 
   ◎ 專家提示 
 
  引起胸悶胸痛的疾病比較多,需要仔細做內科檢查以排除胸腔髒器病變。伏案工作時不要完全放鬆身體採駝背姿;常到空氣清新的地方做做深呼吸;常做背肌的舒張收縮運動練習,可以有效矯正輕度的胸椎關節錯位。
 
 
~以上資料摘自《脊療 90%的痠痛都會消失》高海波◎著
人類智庫【華翔文創】出版
 
 
 →★看更多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