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其實你不用那麼好也沒關係》  
內容簡介:原來我,一直拚了命地做著「不做也可以的事」覺察內心重負與無助,學會鬆綁、肯定、原諒自己! 
 
放過自己才是通往幸福的捷徑——然而鬆綁你的心,其實也需要一點點勇氣 
 
*「改掉缺點」這件事,現在就應該放棄去做! 
*「不得不做的事」,其實就是「可以不做的事」 
* 心情覺得不順時,玩起來吧! 
* 給別人添麻煩的狀況發生時,記得道謝就好 
* 現在起,將「向人拜託、求助、撒嬌」當成使命! 
* 別總是和更成功的人比較,否定自己 
* 接受「無能為力」吧,只要做做得到的事就好 
* 你可以偷懶!你可以再混一點!真的! 
* 別再逞強,「認輸」才是相處的真智慧 
* 丟掉無度的「信念」,別讓它成為你的絆腳石 
* 捨棄「判斷好壞」這件事 
 
★ 你的「不幸福」,恐怕是因為對自己太過嚴苛吧? 
「總是沒辦法好好喘口氣。」 
「我工作做得還不錯,生活也過得還可以,為什麼總覺得人生好苦?!」 
「這些事不是很基本的嗎?我為什麼做不到,真是有夠爛!」 
「我還不行,還差得遠,要是鬆懈就完蛋了。」 
 
追求理想不自滿,自我反省、向上鞭策從不妥協……做人做事努力不懈,盡善盡美不容馬虎……深得信賴,從不令人失望,不做「不該做」的事…… 
 
以上這些,是你的心聲與寫照嗎?如果「自律、完美、獨立、成熟、親切」是你所追求與嚮往,並且自認為此良善目標而「不自滿於現狀,不斷自我成長」。相信,你一定是個非常認真且優秀的人。 
 
然而,生活中有太多事難盡如人願,使兢兢業業的你常感「疑惑、不安、壓抑、無力」……。高壓、不快樂的生活,讓你為自己的付出感到不值;但同時也厭惡著自身的脆弱與不足——你不斷檢討誤犯的錯,哀怨無法像某些人那般耀眼成功……。 
 
其實,你搞錯了!很多時候,不是你不夠好、辦不到,而是你過度認真拚命、嚴以律己,反而忽視了自己的真心,誤成作繭自縛了! 
    
★ 感受無分好壞,幸福從解放內心開始 
「不要再對自己過度期待——你知道那樣會讓你崩潰嗎?」 
明明就已經快崩潰了,卻還在拚命堅持,告訴自己「我做得到」?希望你能按下「暫停鍵」,因為你的心早已到達極限,無法回應你的期待了。 
 
「幹嘛給自己這麼大壓力?你這不是已經超載了嗎?」 
你給自己的工作量和壓力是不是明顯太過了?現在的你活像是一部超載到貨物就要滿出來的小貨車,已經開得歪歪扭扭了…… 
 
「你打算把自己逼到什麼程度?你以為自己是無敵的嗎?」 
或許你真的「很強」,但當你已經把自己逼得七葷八素,希望你適可而止,這是在自我霸凌。 
 
「請承認自己快撐不住了!難道你還想騙自己沒事嗎?」 
明明已經到達臨界點了,你卻還在逼自己硬撐!你想騙自己沒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根本不是這樣好嗎?根本不是沒事好嗎? 
 
「好累時就應該說好累,你的心已經在哀嚎了不是嗎?」 
都累成這樣了,幹嘛還硬撐?幹嘛還繼續折磨自己呢?你有聽見內心的哀嚎嗎?請好好傾聽內心的聲音。 
 
★ 你已經夠好,只差對自己不夠好 
本書作者「根本裕幸」跟許多讀者(你)一樣,都是嚴以律已、寬以待人的好人代表。你們從旁人的眼光看來——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卻不認可自己;明明具有令人稱羨的魅力與價值,卻不願肯定自己;明明深獲旁人信賴,自己卻完全感受不到……。 
 
明明很優秀,卻不斷打壓、質疑、限制自己——這是多麼可惜啊! 
     
本書便是專為如此優秀卻無法自滿的你而寫。根本心理師藉由多年諮商經驗,和自己身體力行的「懶散練習」,終於解開嚴以律己者共有的「心魔」,學會「對自己好一點」,並能張弛有度地過生活。 
 
書中將從心理學角度剖析嚴以律己的實際案例,並介紹解壓思考、放過自己的具體方法。書中每個單元皆會附上簡單的鬆綁練習,讀完本書,你將能明顯感受到內心的變化、找回內心真正的想望。 
 
現在,就讓超人氣心理諮商師,帶你走回人生幸福之道! 
 
作者介紹:根本裕幸 ,心理諮商師。2000年開始擔任專業心理諮商師,2003年起,每年舉辦100場以上的座談會。2015年4月起獨立創業,以自由心理諮商師、講師、作家的身分活躍於業界。目前主要在東京、大阪及網路上舉辦座談會、講座等。報名參加個人課程及各種講座的候補名單大排長龍。自許「成為一個無論何種狀況下皆能予人安心、希望、笑容的人」,其演講不但邏輯清晰,並且妙語如珠,贏得觀眾笑聲不絕。 
 
搶先試閱:〈有度任性,不犧牲也能贏得尊重〉 
 
「如果今天你變成了一個自我中心的人,那麼你會對你的另一半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如果你的公司下一道命令:『任性而為!』那麼你都會怎麼做呢?」 
「如果要你對身邊的人採取自我中心的態度,你會做些什麼事情呢?」 
 
我在心理諮商的過程中,有時會問律己甚嚴的客戶這類問題。 
當然,有人能馬上回答出來,有人則不知道該怎麼做。 
律己甚嚴的人往往對自己如魔鬼教官般嚴苛,但對別人則寬大為懷。 
這不僅是一種「只要忍耐一下就好」的自我犧性意識,也是害怕被討厭而不得不寬以待人的心理表徵。 
即便表面上完全接受,但其實內心很容易累積不滿和怨恨。 
因此我才會在諮商時問客戶這類問題。 
 
有位客戶永遠埋在做不完的工作堆之中。我問他:「如果要你在上班時耍任性,你會怎麼做?」 
他的回答是:「那我就立刻大叫:『別再把工作都丟給我了!』然後強力抵制工作!」 
還有一位客戶是有小孩的家庭主婦,平常不僅要帶小孩,先生也會要她幫忙很多事,搞得她分身乏術。 
我問她同樣的問題,她的回答是:「別再『媽媽!媽媽!』叫個不停,吵死了,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別什麼事都要找媽媽!」 
 
他們都是律己甚嚴的人,因此都有「就是因為我的能力不足才做不了這些事」、「既然身為家庭主婦,照顧家人是應該的」這類想法。 
但我聽過他們的描述後,發現其實不然。事實上是因為他太能幹,大家才會把工作交給他;以及,因為她是可靠的媽媽,家人才會那麼依賴她。 
他們完全不知道事實狀況,以至於老是責怪自己。 
 
如果你身邊有人老愛把工作都推給你,或者老愛對你耍任性,請你告訴自己:「現在,我最好更自我中心一點,更任性一點,更耍賴一點,這可是他們教我的啊!」 
這樣你就能原諒自己了。 
 
話雖如此,要律己甚嚴的人突然變成自我中心,談何容易? 
因此,請先在你一人獨處的時候,做一下自我中心的練習。 
如果你被迫在放假時出勤,拜託你:「想想回家路上要變成一個自我中心的人,你該怎麼做?並且實踐它。」 
如果你是一名家庭主婦或居家辦公的人,拜託你:「請安排一段休息時間,好好做一個自我中心的人。」 
律己甚嚴的人通常「不願給人添麻煩」,不太容易在當下的人際關係中實踐這項練習,即便是休息時間,恐怕也會盡量避免造成別人的困擾。 
因此,請想想一人獨處時可以採取的自我中心行為。 
怎麼樣?有想法了嗎? 
 
「無所事事地晃來晃去」、「晚餐叫外送解決」、「完全不碰家事」、「到有點貴的店裡外帶餐點」、「買一瓶平常不會買的高價葡萄酒」、「大逛服飾店,瘋狂試穿一輪」、「到百貨公司地下街邊逛邊試吃」、「從車站搭計程車回家」、「來個全身舒壓按摩」……。 
其實,這些並非自我中心或任性,不過是對自己奢侈一點、給自己的獎勵、允許自己不做事罷了。但對律己甚嚴的人來說,這些卻是好不容易有了「自我中心」、「任性」的意識後,才終於容許自己去做的事。 
有了這種意識後,慢慢地,你就能對別人採取(自認的)自我中心態度,或是做出任性的發言了。 
 
之前提過的那位上班族客戶,他現在很不一樣了,要是別人推給他超量的工作,他會以「我做不來」而拒絕。即便如此,別人也並沒有對他失望,或是否定他的能力,反而表示能夠理解他的心情。 
而之前提過的那位媽媽也表示,她收到了孩子寫的信,非常可愛:「我每次都跟媽媽耍賴,對不起!我最愛媽媽!」先生也有進步,開始會主動幫忙家事,而她也終於爭取到「媽媽放假日」了。 
 
大膽告訴自己:「做一個自我中心的人吧!」並在可能的範圍內實踐。如此不但在心靈能得到鬆綁,也會對周遭人際關係帶來正面的影響。 
                                          
 ▶▶ 閱讀更多 方舟文化 根本裕幸 《其實你不用那麼好也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