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9月製造業PMI 仍在收縮區間


【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上班族e周刊】不但有職場求生法則,更幫你補強不可不知的勞工權益,讓你成為內外兼修的快樂上班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0/01 第600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陸9月製造業PMI 仍在收縮區間
陸央行宣布人民幣1.1兆逆回購 增大向市場投放資金
中國長假數億人集中出遊 休假制度藏困境
機器人大廚 聚北京 比家常菜
上半年港股融資總額逾千億港元
廣東民企100強發布 華為榜首、比亞迪居次
陸修海運條例 反制美301調查
陸自研載人飛艇首航 瞄準低空旅遊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編輯小語
陸9月製造業PMI 仍在收縮區間
記者賴錦宏、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國家統計局9月30日公布,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8,比上月升0.4個百分點,高於市場預期的49.6,但連續6個月處於收縮區間。其中,生產指數為51.9,比上月升1.1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生產擴張加快。新訂單指數為49.7,比上月升0.2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市場需求景氣水平繼續改善。

官方解讀指出,9月製造業生產活動加快,景氣水平繼續改善。專家指,要注意物價類指數均有不同程度回落,表示市場供大於求的情況仍較為突出;訂單類指數均處榮枯線之下,需求不足問題仍需高度重視。展望第4季,宏觀政策可望加碼推出與落實,為市場注入新的動能與信心,製造業企業預期樂觀程度上升。

大陸國家統計局9月30日公布,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8,比上月升0.4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1,比上月升0.2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中型企業PMI降至48.8,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小型企業PMI為48.2,比上月升1.6個百分點,仍低於臨界點。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高於臨界點,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低於臨界點。

生產指數為51.9,比上月升1.1個百分點,意味著製造業生產擴張加快。新訂單指數為49.7,比上月升0.2個百分點,製造業市場需求的景氣水平繼續改善。原材料庫存指數48.5,比上月升0.5個百分點,顯示製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降幅繼續收窄。

從業人員指數為48.5,比上月升0.6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企業用工景氣改善。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8,比上月升0.3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持續加快。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9月30日宣布,在十一長假結束後的10月9日,將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1.1兆元(人民幣,下同)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期限為3個月。

大陸央行9月已多次進行買斷式逆回購操作。買斷式逆回購是央行直接買入金融機構持有債券,相當於給市場釋放流動性(資金)。與常見的逆回購不同,買斷式逆回購不會在到期時收回資金,而是會長期留在市場。

9月4日,大陸央行公告,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9月5日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1兆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期限同樣為3個月。9月15日,大陸央行再以同樣方式開展6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期限為6個月。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大陸央行去年創設買斷式逆回購工具,操作覆蓋3個月、6個月等期限,增強了央行在一年以內的流動性跨期調節能力。業界認為,央行保持加量續做買斷式逆回購,能保障政府債順利發行,助力財政政策發力,另一方面也能滿足銀行資金周轉需求,更好支持經濟發展。

 
陸央行宣布人民幣1.1兆逆回購 增大向市場投放資金
記者賴錦宏/即時報導/聯合報
大陸央行在星期二(9月30日)宣布開展買斷式逆回購操作,顯示其繼續通過中長期流動性投放穩定市場預期、保持資金面合理充裕。

據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星期二宣布,在十一長假結束後的10月9日,將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1兆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期限為3個月(91天)。

大陸央行本月已多次進行買斷式逆回購操作。買斷式逆回購是央行直接買入金融機構持有債券,相當於給市場釋放流動性。與常見的逆回購不同,買斷式逆回購不會在到期時收回資金,而是會長期留在市場。

9月4日,大陸央行公告,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9月5日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1兆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期限同樣為3個月(91天)。

9月15日,大陸央行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6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期限為6個月(182天)。

據《經濟參考報》報,大陸央行去年創設買斷式逆回購工具,操作覆蓋3個月、6個月等期限,增強了央行在一年以內的流動性跨期調節能力。業界認為,央行保持加量續做買斷式逆回購,能保障政府債順利發行,助力財政政策發力,另一方面也能滿足銀行資金周轉需求,更好支持經濟發展。

據新華社稍早報導,買斷式逆回購「買斷」了有價證券再行回購或另行賣出的權利。其次,買斷式逆回購可減少利率招標中的「搭便車」行為。此外,買斷式逆回購能增強1年以內的流動性跨期調節能力。

 
中國長假數億人集中出遊 休假制度藏困境
上海30日電/中央社

中國每到「五一」、「十一」等長假,就會出現數億人集中出遊的情況。由於長假具有促進旅遊消費的作用,因此官方會透過調休安排5天、8天的連假。然而平日公司難請假,甚至只能週休一日,使民眾長途旅遊與返鄉探親的需求被迫集中於長假。

中國今年中秋連同「十一」假期共達8天。官方預計,今年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23.6億人次,「長假效應」將推動中長途出行需求快速釋放。

與台灣相比,中國的假期較為集中,單次放假時間較長,然而往往伴隨調休制度。如今年「十一」假期雖放8天,前後卻需調休2天,在社群平台上可看見許多網友怨聲載道。陸媒財新29日報導指出,中國假期分布不均,下半年假少,加上調休補班,讓假期獲得感大打折扣。

中國透過調休安排長假,與促進消費有關。「五一」連假過去曾取消數年,直到2019年起才又恢復5天假期,當時中國官媒新華社就曾引述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表示,「恢復五一長假有利於促進消費,拉動內需,會對經濟平穩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劉思敏還指出,3天左右的假期不足以支撐遠遊以及長途探親等較為耗時的安排。無論是帶薪休假還是增添小假,都無法真正意義上緩解出行壓力,因此才會出現大家擠在十一、春節等假期出遊的情況。

除此之外,平常難請假,也使長途旅遊需求只能集中在長假發揮。財新報導,據2020年中國人社部數據,僅約6成勞工能落實帶薪年休假,另有4成無法享有,變成「有假休不到」。且部分企業仍實行單休或大小週,據中國全國總工會調查,製造業職工平均每週工作時間5.68天,使民眾平日休息不足,更無法安排出遊。

曾在上海旅遊相關行業工作的台灣人張小姐表示,她在上海工作5年都沒有請假出國玩過,因工作性質常需要出差開會,加上還有調休,因此不方便將3、4天的假期請成長假出遊。至於其他公司,她曾聽說朋友所在的電商公司很難請假、工時很長,甚至有些網路大廠單休(週休一日)的情況也很普遍。

張小姐還表示,中國長假出遊往往人擠人、住宿昂貴、景區門票還常常搶不到,也使她不喜歡在連假時出遊。她還觀察到,COVID-19後不少人會在長假時出國,例如不去海南島,改去沖繩或東南亞等地,花費可能與中國境內旅遊差不多。

 
機器人大廚 聚北京 比家常菜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首屆中國炒菜機器人大賽近日在北京平谷舉行。來自中國各地共30家企業的機器人大展身手,現場製作了酸辣土豆絲、宮保雞丁等家常菜。

在比賽現場、平谷金海湖國際會展中心一樓展廳,30台炒菜機器人忙得熱火朝天。設定程式後,一台機器人自動向炒鍋中添加花生油、切好的土豆絲、辣椒及鹽、醋。3分鐘後,4公斤酸辣土豆絲就出鍋了。不遠處,一台迷你機器人也在忙碌,它一次只炒一盤,適合家庭使用,炒菜時還會關閉鍋蓋,減少油煙。參賽的也有能製作團餐的巨無霸機器人,一次能炒製250公斤菜餚。

機器人廚師的手藝除了專業評委打分,現場的市民遊客也嘗了嘗。「居然有鍋氣!」一位市民品嘗後頗感驚訝。另一位市民則評價:「比不上好的廚師,但也算不錯了。」

據介紹,比賽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標準菜包挑戰賽,用同樣的食材烹製宮保雞丁、酸辣土豆絲,主要考驗對火候、時間的把握和料包投放比例等基本功。

第二部分是創意菜挑戰賽,須運用平谷大桃、紅薯等本地特色食材,既考驗機器人的高效運作能力,也考察地方食材與現代烹飪技術的巧妙融合。

隨著人工智慧風潮「吹」進餐飲業,傳統大廚面臨不小的挑戰。比賽現場的蔡雪強師傅,曾作為粵菜廚師在飯店工作20年,如今專職教機器人炒菜。「很多人認為,機器炒菜會讓菜餚丟掉鍋氣,其實並不是這樣。」蔡雪強介紹,炒菜機器人的溫度能迅速達到260℃,把食材香氣逼出來,還能控制炒製時間,讓葉菜保持青綠。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經銷商工作委員會副會長王軼民說,目前所有炒菜機器人的背後,都有廚師在做菜品研發,將特色菜做標準化處理。「廚師和炒菜機器人,各有各的賽道,不會是誰取代誰的關係,而是共同促進這個行業的發展。」他認為,未來在團餐、中央廚房等企業,炒菜機器人的市場占有率有望逐步提升,家用全自動炒菜機器人也將走進尋常百姓家。

 
上半年港股融資總額逾千億港元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香港金融管理局9月29日發表的「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指,2025年上半年香港多項經濟及金融數據表現理想。

中新社報導,報告指出,受惠於貨物出口表現強韌及本地需求改善,香港經濟今年上半年穩健增長,但未來關稅因素或對出口增長構成壓力。然而,中國大陸推出經濟刺激措施等,應有助增強營商信心。住宅物業市場活動在寬鬆金融狀況下有改善,樓價進一步呈企穩跡象。

今年上半年,香港零售銀行的稅前經營溢利按年增長13.4%,主要由來自外匯和衍生工具業務的收入以及收費和佣金收入的增加帶動。銀行業維持高流動性及充裕資本。

與全球股市相若,港股於4月初急跌後回升。2月底至8月底,恆生指數上升9.3%。今年上半年,港股首次公開招股融資總額達1071億港元,是去年同期的8倍。

今年上半年,港元外匯及貨幣市場交易繼續暢順有序。由於資本市場活動暢旺,港元在4月後持續走強。銀行信貸總額重返正增長,存款總額持續上升。今年前七個月,認可機構存款總額增加7.8%。

今年前7個月,香港離岸人民幣流動資金池略降,但人民幣整體貸款餘額增長16%,人民幣即時支付結算系統的日均成交額維持於27597億元的高水平,離岸人民幣銀行同業市場的流動性狀況整體維持穩定。 隨著港元債務證券發行成本下降,今年上半年港元債務證券總發行金額按年增加11.5%,達28287億港元。

 
廣東民企100強發布 華為榜首、比亞迪居次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2025廣東省民營企業100強」榜單9月29日在廣州發布,華為居榜首,比亞迪和騰訊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這3家民營企業2024年營業收入均超過6600億元(人民幣,下同)。

中新社報導,2025年廣東省工商業聯合會開展廣東省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排序,由企業自願申報並以2024年企業營業收入為基本標準,以企業會計年表為依據,經有關部門審核排序,產生2025廣東省民營企業100強、2025廣東省製造業民營企業100強、2025廣東省服務業民營企業50強三個榜單。

2025廣東省民營企業100強,入圍門檻為123.32億元,其中,2024年營業收入超過4000億元的企業有4家,超過1000億元的有12家,超過200億元的有66家。華為以8620.72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居榜首,比亞迪、騰訊分別為7771.02億元、6602.57億元。   

從地區分布來看,深圳、廣州和佛山入圍企業數量位居前三,共占百強民營企業總數近8成。其中,深圳進入榜單的企業數量達40家,廣州有22家企業入圍,佛山有16家企業入圍。   

根據榜單,2025廣東省製造業民營企業100強的入圍門檻達到56.8億元,其中,2024年營業收入逾千億元的企業有7家,逾200億元的有43家。2025廣東省服務業民營企業50強的入圍門檻為71.9億元,其中2024年營業收入逾千億元的企業有4家,逾200億元的有21家。

 
陸修海運條例 反制美301調查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國務院近日修訂「國際海運條例」,提出任何國家或地區對大陸海運等方面採歧視性限制措施,大陸將根據情況採取必要反制。財新網引述航運業人士分析,此舉是為了應對美國對大陸海事「三□一調查」後即將對陸船採取的徵費措施,屆時大陸將有權向美國船舶收費或禁止其進入大陸港口。

大陸總理李強九月廿八日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國務院關於修改『國際海運條例』的決定」,自公布日起施行。此次修改處共五項,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將條例第四十六條改為第四十八條,並增訂部分內容。

該條提出,與大陸共同參加國際海運相關條約、協定的國家或地區,若違反相關規定,使大陸的利益喪失或受損,大陸政府有權要求有關國家或地區終止上述行為,採取適當補救措施,並可終止履行相關義務。

條文還提到,任何國家或地區對大陸國際海上運輸及其輔助性業務的經營者、船舶或船員採取或協助、支持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措施,除有關條約能提供有效救濟外,大陸政府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必要反制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向靠泊大陸港口的該國船舶收取特別費用,禁止或限制該國船舶進出大陸港口等。

財新網引述資深航運業人士解讀,中美二□□三年簽署的「海運協定」約定,一方對另一方船舶徵收的稅費,應與對第三國徵收的稅額有同等優惠,但美方針對「三□一調查」結果擬對大陸製船舶和船東徵費,明顯破壞協定且具歧視性,因此新法頒布後,大陸將有權限制美國船東和美國製船舶,對其收費或禁止其進入大陸港口。

美國貿易代表署去年四月針對大陸海事、物流和造船行業存在不公平貿易行為發起「三□一調查」,並在今年四月中旬公布分階段徵稅計畫,預告一八□天後開始對陸籍、陸製櫃船舶業者加徵入港費用,並逐年遞增。

報導指,大陸業內普遍認為,受最大影響的公司為中遠海控等大陸央企船東,該公司百分之五十九的貨櫃運力為大陸製造。

 
陸自研載人飛艇首航 瞄準低空旅遊
記者潘維庭/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央視9月29日報導,大陸自主研製的載人飛艇「祥雲」AS700在中國大陸西南地區完成首次飛行,「全面檢驗了飛艇在高原地區低空環境飛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央視指,此次AS700載人飛艇,在貴州關嶺地區飛行的海拔為1,200公尺,為首次1,000公尺以上高海拔地區低空飛行,獲取的環境適配資料、高原飛行參數,驗證了AS700在西南低空場景的適配性,也將進一步推動其改進與迭代,能適配多樣化應用場景,為後續應急救援、空中監測等更多領域以及訂製飛行保障方案奠基。

報導提到,AS700具備最大航程700公里、最大航時10小時的性能優勢,憑藉獨有的「推力向量同步伺服控制」技術,可在直徑150公尺的簡易場地實現短距或垂直起降。

未來,航空工業集團將最佳化飛艇在中國大陸西南地區的應用方案,助力當地打造「低空旅遊」示範,推動AS700向「低空+運輸」、「低空+勘探」等場景延伸,成為啟動區域低空經濟「新引擎」。

祥雲AS700載人飛艇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研發,長約48公尺、高12公尺,總體積約為3,500立方公尺,採氦氣為動力。AS700機艙可以容納1名飛行員、9名乘客,AS700能夠短距起降(STOL, Short Take-Off and Landing)以及垂直起降,最大起飛重量4,150公斤,最長飛行時間為10小時,最快速度可達每小時100公里。

 
日本經驗 — 企業成長的戰略:無形資產揭露與投資人對話的新時代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與技術革新並行的時代,企業的成長不再是單一路徑,而是由多重策略交織而成的動態過程。根據日本專利局2025年4月出版的研究報告,日本與亞洲區域的企業正逐步調整其營運模式,從資本投入、創新研發到國際化策略,逐步形成一套「循序推進、擴散深化」的成長邏輯。

AI寫作風暴來襲!當學生不再一字一句自己寫,老師怎麼教?
過去,我們總是鼓勵學生「筆耕不輟」,一步一腳印地打磨文字;但在AI寫作工具日益普及的今日,他們只需輕點幾下,就能瞬間生成結構完整、語句流暢的文章。面對 ChatGPT、Claude、Gemini 等眾多「智慧小幫手」走進教室,老師們該如何重新定義寫作教學?是堅守傳統的筆戰精神,還是擁抱新時代的創作協作?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