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夢影 一:幽深如月》──若張潮穿越到21世紀,這本就是他的IG貼文集結! 
 
�l涵:「《幽夢影》不只是一本談美的書,也是一本有著深刻人生見解的書。」 
 
清雅雋永,永遠夠潮的生活美學大家格言集 
●未特別做主題分類,毋須按照順序閱讀,想怎麼讀都行。 
●所談主題多樣,包括對美感的追求、對四時萬物的感懷、與朋友佳人共度的美好時分,也有他對人生的嚮往與遺憾。 
●每則小品文平均約50個字,輕薄短小,適合專注力難以集中的現代人。 
 
明末清初文學家──張潮 
●他是文學高人,博覽群書,文學造詣極佳,句句成韻、成對。 
●他是雜學達人,談文論藝、萬物風情、生活雅趣無所不懂。 
●他是奇妙之人,為文情真,風格自由,人生體察亦莊亦諧。 
 
好讀版本特色 
●文字部分 
特邀中國文學根柢深厚的寫作者曾珮琦,為每則小品文進行注釋、翻譯、賞析,並收錄數百則的評點。 
●圖畫部分 
廣蒐中國,乃至世界級繪畫名家共近50幅的雋永畫作,並予以雙色安排,全書文圖相映,閱讀成趣。 
 
【精選書摘】〈雲之為物〉 
雲之為物,或崔巍(1)如山,或瀲灩(2)如水;或如人,或如獸,或如鳥毳(3),或如魚鱗。故天下萬物皆可畫,惟雲不能畫。世所畫雲,亦強名耳。 
 
白話翻譯 
雲這種東西,有時像高山峻嶺,有時像水波盪漾,有時像人,有時像走獸,有的時候像鳥腹上的細毛,有時像魚鱗。所以,天下萬物都可入畫,只有雲畫不出來。世人所畫的雲,都只是勉強地說那是雲而已。 
 
評點 
●張竹坡(4)評點:雲有反面、正面,有陰陽、向背,有層次、內外。細觀其與日相映,則知其明處乃一面,暗處又一面。嘗謂古今無一畫雲手,不謂《幽夢影》中先得我心。 
 
雲有正反兩面,有背陰背陽、內外層次之別。仔細觀看雲和太陽互相輝映時的樣子,就能看出向著陽光是一面,背著陽光又是一面。我曾經說過,古往今來沒有一個人能刻劃出雲的面貌,沒想到,《幽夢影》把我心中所想的都表達了出來。 
 
註釋 
(1)崔巍:山勢高峻貌。 
(2)瀲灩:讀作「練宴」,水波盪漾貌。 
(3)鳥毳:鳥腹的細毛。毳,讀作「翠」,指鳥獸身上的細毛。 
(4)張竹坡:本名張道深。 
 
 
 
 
賞析 
張潮說,雲不可畫,是因為雲沒有固定的形狀。雲是水蒸氣,是遇到冷空氣而凝結成細水滴或冰晶、飄浮在空中的團狀物體。雲是由水組成的,因而有水的兩種特性──其一,沒有固定的形狀,水會按照容器的形狀改變自己的形態,若從地勢高的地方傾瀉而下就形成瀑布, 甚至會依照地勢高低而形成海、湖、河川、溪流等形態。其二,極其柔軟的特性。水是天底下最柔軟的東西,用任何利器都無法砍斷它。雲是漂浮在大氣層中的水,它會依照風向改變自己的形體,在不同的時段觀看,會發現雲的形體有不同的變化。 
正因為雲變化萬端,所以給人難以捉摸的感覺。無論畫成什麼樣子,都是雲,卻也都不是雲。我們所看到的,都只是雲的某種表現形式、某種樣貌罷了,無法確切掌握其所有形態,所以無論怎麼畫,都不可能畫出雲的所有面貌。再加上,雲具有水的特性,無論是雲還是水,兩者都是虛的東西,因為它們不同於具體有形的事物,無法以語言表達,更無法以畫筆來框架。然而,在山水畫中,使用染的技法,或可稍稍烘托出雲環繞著山峰的虛無飄渺之感。雲,在每位畫者、觀者的心中自有想像,這也再次讓人感受到張潮的審美觀極為嚴謹肅然的一面。 
 
《幽夢影一:幽深如月》,「人須求可入詩。」──做人要有型,存在感要強到能刻在人家心底。 
 
電子書版   博客來   漫讀  Kobo  讀墨  GooglePlay  UDN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