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2款新iPhone設計細節曝!iPhone 17e換成動態島、1處功能仍尷尬

udn 3C手機資訊報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考公職e周刊】提供你公職、職場、證照……等各類考試的情報,還有應考人現身說法,上榜秘訣分享給你!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0/31 第584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通訊世界 明年2款新iPhone設計細節曝!iPhone 17e換成動態島、1處功能仍尷尬
三星Galaxy S25+起火!使用中發熱冒煙燙傷手 官方曝「原因不明」引議
OPPO Find X9系列登台 劉金:前3季高階銷量年增5倍

通訊世界

明年2款新iPhone設計細節曝!iPhone 17e換成動態島、1處功能仍尷尬
綜合報導/聯合新聞網
關於明年將推出的iPhone 18 Pro、iPhone 17e等新機,又有更多細節遭流出,除了iPhone 18 Pro將延續上一代的設計語言之外,iPhone 17e還可能採用動態島,不過ProMotion要下放到e系列,恐怕還要再等一年 ......

三星Galaxy S25+起火!使用中發熱冒煙燙傷手 官方曝「原因不明」引議
綜合報導/聯合新聞網
有韓國網友在三星官方論壇發文表示,當時手裡拿著Galaxy S25+,驚覺手機突然過熱後趕緊丟在地上開始冒火,她稱三星服務中心表示,「故障&
三星(Samsung)今(2025)年推出Galaxy S25系列,包含Galaxy 25、Galaxy S25+、Galaxy S25 Ultra和最新超薄手機Galaxy S25 Edge,日前有韓國網友在三星官方論壇發文表示,當時手裡拿著Galaxy S25+,驚覺手機突然過熱後趕緊丟在地上開始冒火,她稱三星服務中心表示,「故障原因不明」,引起網友熱議 ......

OPPO Find X9系列登台 劉金:前3季高階銷量年增5倍
台北30日電/中央社
OPPO今天宣布Find X9系列登台,台灣總經理劉金表示,目標銷量比前一代成長50%以上,OPPO的策略是「穩中求進」,專注推動中高階產品銷售,今年前3季800美元以上的高階產品銷量年增超過5倍 ......

訊息公告

老闆回你 What else is new? 不是問你還有哪些新進展!
Benson 遇見了一位美國客戶,好一段時間沒見面,客戶很開心地打招呼:"What's new?" 他想了一想,想不出最近有什麼新的事情,於是回答:"Nothing is new."一下子氣氛僵住,Benson覺得好尷尬。當老外問我們 "What's new?"的時候,並沒有期待我們告訴他任何新事物,這是外國人打招呼常用的習慣用語,就像我們熟悉的:How are you?

屏東秋冬爽玩之旅:多種行程/山海百景/美食/溫泉全收錄!
屏東不一定只有夏天才好玩,秋冬來也能爽翻天:氣溫剛剛好,不會熱到爆炸,海邊不用跟人擠到像跨年晚會,連在地人都會偷偷挑這時候出遊。說白了,秋冬玩屏東,就像點了隱藏版菜單,懂玩的人才知道。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川習會未提台灣 美同意降關稅、大陸稀土管制延後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考公職e周刊】提供你公職、職場、證照……等各類考試的情報,還有應考人現身說法,上榜秘訣分享給你!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5/10/31 第905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川習會未提台灣 美同意降關稅、大陸稀土管制延後
記者張文馨、陳熙文、陳政錄、編譯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卅日在南韓釜山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六年來首次面對面會談,美國同意降低關稅,大陸延後一年實施稀土出口管制,雙方貿易緊張關係明顯緩和。被問及兩人是否談到台灣議題,川普說「沒談到」。中方會後發布通稿,也並未提及「台灣問題」。

會談開始前川普表示,「很榮幸見到我的老朋友,非常卓越的、令人尊敬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習近平則肯定川普對區域和平的貢獻,包括加薩停火與柬泰停火,表示中國願與美國攜手促進和平。習近平說,兩國雖無法總是看法一致,但應努力成為「夥伴與朋友」。

閉門會談1小時40分鐘

兩人閉門會談歷時約一小時四十分鐘,會後兩人微笑步出會場金海空軍基地,再次握手道別,沒有公開發言。川普先送習近平坐上專車,隨即搭空軍一號返回美國。

川普在機上表示,這次會談「滿分十分、我會給十二分」,習近平同意採取更強力行動阻止製造芬太尼所需前驅化學品流出。美國將把今年初對中國施加的芬太尼關稅從百分之廿下調至百分之十,美國對中國商品關稅因此從百分之五十七下調至百分之四十七。

川普說,中國同意暫停實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一年,有效消除這個「路障」,「這是一項一年協議,一年後我們會再延長一年」。

此外,川普說,將暫緩對中國製造或中國擁有船舶進入美國時收取高額港口費計畫。

川普還說,「我將於四月前往中國訪問」,並說習近平之後也將回訪美國。

被問到這次會面是否談到台灣,川普表示:「台灣根本沒有被提起,實際上並未討論台灣。」

川普表示,會中提及烏克蘭戰爭,並表示美中「將合作阻止更多人喪命」,但他並未跟習談到中國購買俄國石油問題。川普說,「雙方陷入戰鬥,有時候你得讓他們打,也許這就是現實,瘋狂的事」。

川普指出,他與習近平談到輝達晶片,但並非最先進的Blackwell晶片。他說,習近平已下令中方大量採購黃豆、高粱等農產品,中國還將啟動採購美國能源程序,可能大規模採買阿拉斯加州的石油與天然氣。

中方:川普邀習近平訪美

大陸外交部和官方媒體發布訊息說,習近平表示,雙方經貿團隊要盡快細化和敲定後續工作,將共識維護好、落實好。中方訊息還稱,兩國元首同意保持經常性交往,川普期待明年早些時候訪華,也邀請習近平訪美。

根據新華社通稿,習近平表示,中美兩國元首作為掌舵人,應當把握好方向、駕馭住大局,讓中美關係這艘大船平穩前行。中方從來沒有想挑戰誰、取代誰,雙方應該算大賬,多看合作帶來的長遠利益,而不應陷入相互報復的惡性循環。

習近平說,雙方團隊可以繼續本著平等、尊重、互惠的原則談下去,不斷壓縮問題清單,拉長合作清單。明年中國將擔任APEC東道主,美國將主辦G20峰會,雙方可以相互支持,爭取兩場峰會都取得積極成果。

 
TOP
專題
新聞眼/川習會我陷邊緣化危機 政府如何確保利益不被犧牲?
本報記者周佑政聯合報

川習會未談及台灣議題,對台灣的影響,目前尚難斷定。不過,川習會前,我國安團隊指出,台美溝通管道暢通,也評估美中雙方將觸及台灣議題,如今證實這樣的判斷顯然不精確,相關單位除了應檢討外,更重要的是美中互動時,台灣是否陷入「邊緣化」的危機。

尤其是面對川普計畫明年訪中,屆時,美台中的三角關係又會出現哪些變化,賴政府和國安團隊又如何確保台灣的利益不被犧牲,都是最嚴峻的挑戰。

在南韓釜山登場的川習會,是川普亞洲行的一環,美中元首這次會晤的重中之重雖是為了經貿議題。不過,川普日前曾稱預計與習近平將談及台灣,但會面前又改口稱不知道是否會談到台灣,凸顯其向來捉摸不定的行事風格,也可能是暗示中方,美國此次只想談經貿議題,屬於戰術的一環。

這次川習會落幕後,川普透露,烏克蘭問題在會中被明確提及,但代表大陸官方意志的新華社發布新聞稿隻字裡,卻未提台灣,但也談到烏克蘭。顯見對美中而言,當前經濟皆大於政治議題,而對美方來說,烏克蘭又比台灣議題更具有迫切性。

川習會未談及台灣,對台灣、台美關係、兩岸關係,乃至美中台三邊關係,是福?是禍?仍需要時間觀察與評估。只是美中元首會晤,對台灣乃至區域都可能帶來重大影響,我外交部門前強調台美有密切溝通管道,國安局長蔡明彥也在立法院表示,川習會主要聚焦經貿議題,但應會觸及地緣政治與台灣議題,結果證實賴政府對情勢的掌握與研析,與現實有一段落差。

過去拜登任內與習近平的會談或通電,多會談到台灣問題,川習會未提台灣,美中雙方事前到底如何溝通,雙方有何「壓力」或「交換」,甚至台灣是否遭美中邊緣化,我相關單位必須更清楚對外釋疑。

美中貿易問題雖然在川習會未完全獲得解決,但已讓彼此可以稍為喘一口氣,面對川普預告將訪中,若經貿議題已若非重點,那美中雙方可能有更多空間觸及「深水區」的政治議題,北京會如何表述台灣問題,川普和美方又如何應對,賴政府除了忙著消毒疑美棄台論外,也千萬不要再錯估情勢。

 
TOP
川習會後我方判斷「陸設定台海議題沒成功」
特派記者張文馨、記者周佑政/連線聯合報
昨天在南韓釜山舉辦的川習會並未提及台灣議題,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樂見美中領袖交流溝通,台灣會跟美方持續保持密切聯繫,也會與美國合作,共同致力維護印太與台海的區域安全穩定與繁榮。

我APEC代表團成員說,美中能碰面總是好事,對台灣來說,少了一些不確定感;此外,要談台灣議題從一開始就是北京的議題設定,美方自始至終傳遞的訊息很明確,事後來看,中方的行動沒有成功,美國總統川普說整場川習會都沒有談到台灣。

川普幾度強調沒有談到台灣議題,我方認為,美方對於台美關係立場一致,從川普到國務卿魯比歐都做出一致的表態,並與我方保持密切聯繫;事後來看,也與我方對川習會的分析和推測吻合。

至於美國的對台政策,我方分析,川普第二任政府的說與做上面,還是非常一致,也相信會持續維持現有政策的立場。

行政院政務委員暨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昨出席在南韓慶州的APEC雙部長會議後,在當地舉行記者會時透露,與美國副貿易代表史威哲有互動,但基於互信,雙方不透露會談細節。

 
TOP
美專家促簽新聯合公報「不支持台獨」
編譯江昱蓁/綜合報導聯合報
「外交事務」期刊廿八日刊出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沃海默投書,建議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制定新的美中聯合公報,內容為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排除台灣與大陸和平統一,大陸則避免使用武力並降低台灣周邊軍事活動。

沃海默說,美國過去五年削弱「一個中國」政策的部分內容,包括前總統拜登宣稱將出兵協防台灣、二○二二年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等行動,讓北京擔心美國可能進行破壞台海默契的政策。台灣總統賴清德則持續強調台灣與大陸互不隸屬,稱中國為敵對勢力等談話,短期內加劇北京的脅迫,長期則增加北京武統可能性。

為降低戰爭風險,華府須消除北京對美國意圖的焦慮,並制止台北觸發情勢升級。為實現這兩大目標又讓北京讓步,美陸應發布新聯合公報作為三公報的補充。華府應重申美國現在與將來都不支持台灣獨立,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不論走向獨立或統一。

為阻止台灣在不獨立下尋求永久與中國分離,美國應保證始終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並歡迎解決兩岸分歧的方案。

北京應公開聲明大陸沒有統一的最後期限,將盡可能透過和平實現統一。北京也應同意減少台海周邊軍事活動,恢復海峽中線作為預設緩衝區的作用,停止越線行為。

 
TOP
川習會後學者示警「未提台灣並非高枕無憂」
記者周佑政、劉懿萱、張文馨、陳政聯合報
川習會未觸及台灣議題,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大中表示,雙方完全未提台灣較為罕見,可能是雙方幕僚事前溝通過,或幕僚提醒川普在以貿易為主的談判中應避免談及高度敏感的台灣問題,但不代表我方可以高枕無憂,川普預告明年四月訪中,距今仍有約半年時間,存在很多變數,接下來必須審慎因應美中台三邊關係。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指出,目前看到的情況是「沒有聲音」,這「反倒令人擔心」。如果雙方共識「這一次先處理經貿,明年再處理台海問題」,就表示台海問題「並沒有被放下」,要在明年「慢慢討論」;另一種可能是因為沒有共識,但雙方覺得沒關係,就各自發揮。這樣就是「經貿跟台海的議題脫□了」,意味著這件事情上沒有「再保證」,雙方對對方沒有辦法提出有拘束力的要求,這對台灣比較不利。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則分析稱,這可能證明川普更急於應對大陸的經貿反制,和贏得明年期中選舉、拿諾貝爾獎,把台灣當作中國的內政。北京國際關係學者時殷弘認為,「大概根本談不攏,所以才不說」。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表示,這次雙方未談及台灣,凸顯美中都不希望台灣問題成為焦點,單純聚焦美中雙方貿易問題,美中雙方未提及台灣是好事。習近平在開場時談到「中國和美國可以共同展現大國擔當」,意在傳達中美應共管包含台灣在內的印太事務;但會議結束雙方只談貿易失衡問題,未提台灣,沒有所謂「G2共管」機制。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表示,芬太尼、大豆、稀土都是可交易的籌碼;但科技、軍事、台灣問題,才是無法交易的矛盾。這次川習會結構性矛盾完全沒動,短期止痛長期拉扯,經濟降溫政治升溫,雙方進入帶笑的冷戰階段,美中雙方選擇「經濟優先、政治延後」互動,是一種暫時的戰略冷卻,但北京的沉默,也可能是一種戰略耐心,未必是退縮,而是選擇等對手自亂。

 
TOP
話題
尊重彼此勢力範圍…貿易衝突休兵 美中新架構可期
本報記者郭崇倫聯合報
川習場邊會達成的經貿協議,雖然解決了目前美中之間的所有衝突,但一般公認僅僅是達成休戰的交易,不過美中迫於現實,很可能會讓協議延續,甚至長期永久化。

很多人並不看好這種安排,只消一次地緣政治挑釁,或者總統的一次發文,就會被推翻,就像是現在的以哈停火一樣,典型的川普粉飾太平手法。

同化或圍堵中國? 兩派看法

認定協議是暫時性、解決不了真正問題的可以分為兩派人,一是認定必須同化中國,變成市場經濟,才能根本解決問題,另一派人則主張,與中國已進入新冷戰,必須堅壁清野圍堵,才能贏得最後勝利。

川普不屬於前述任何一派,在回程班機上他說:「對兩個強國來說,這是一次有益的會晤。這才是我們應該與另一個強國相處的方式」,透露了他對美中關係的心證:尊重中國的勢力範圍。

對想同化中國這批人來說,協議完全沒有碰觸問題核心,中國仍會巨額外銷美國,他們認為川普團隊應該運用美國經濟實力,逼中國大陸實施市場改革,放棄對企業巨額補貼,嚴格取締竊取智慧財產權,讓北京不再追求國家主導的技術研發。

但這是舊思維,大陸根本就沒有要改,在外敵環伺背景下,剛通過的四中全會公報中,仍然強調製造業與科技自給自足,更何況從晶片到AI,美國也開始仿效中國,以國家力量鼓勵科技研發。

另一批新冷戰派則主張,中國大陸已成戰略對手,不能讓其趕上美國,在科技管制上要更加嚴格,尤其不能讓AI技術流入中國,需要聯合美國盟邦堅壁清野,採取經濟「類脫鉤」對策。

中國崛起□新冷戰圍堵難奏效

然而從霸權競爭角度,中國已然崛起,新冷戰式圍堵對抗難以奏效,何況全球化時代,美國與中國大陸有千絲萬縷經貿關係,不可能再退回完全不相往來的冷戰年代。

川普嚮往的是尊重勢力範圍的雅爾達現實主義;二次大戰剛結束時,強權曾想藉雅爾達協議,承認彼此勢力範圍,以求穩定,「建立勢力範圍」的要義是,不只是要求別人不來侵犯自己勢力範圍,也必須承認並尊重別人的勢力範圍,譬如在前華沙集團國家中都有自主革命,可是蘇聯一九五六年出兵匈牙利、一九六八年出兵捷克甚至一九八○年出兵波蘭,美國雖道德支持,但基本不介入,同樣的,古巴因為屬於美國勢力範圍,在美國堅持下,最後莫斯科屈服,撤除飛彈妥協。

現在川普對加拿大、格陵蘭宣示主權,在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執法緝毒,都在聲稱自己勢力範圍,不容他人置喙的行為。

美中元首互訪 協議期滿再續

這次達成的協議,意義不止於暫時停戰,川普已經強調,一年期滿後,美國期待再續約,同時它是新架構下的首次高層對話,旨在鎖定為期一年的領導人互訪日程安排:川普將於明年四月訪問北京,習近平也會回訪美國,也許選在同年十二月美國主辦G20高峰會的時候。

川普第一任內,美中元首也曾互訪,但當時的安排往往是臨時性,而且被不斷升級的關稅戰所影響,不像現在提議的正式日程安排,川普的第二任如今承認,公開對抗代價高昂,攸關美國關鍵利益,必須要交易。

這正中習近平下懷,讓美中關係達成長期平衡,美國壓力變得可控,好讓中國爭取時間趕上美國。在這個思考之下,這次先解決經貿衝突,真正重要的戰略問題,包括台灣問題在內,留待川普訪問北京時再談。

川普先前雖說會談到台灣問題,讓台灣非常擔心,但國務卿魯比歐駁斥了川普會就台灣問題作出讓步,以換取「優惠待遇」貿易協議,「沒有人考慮過這種可能性」。據外電報導,台灣資深官員表示,魯比歐的說法是令人鼓舞的訊號。

明年川普訪陸 難避台灣議題

這次APEC場邊高峰會的確沒有提及台灣,川普主要以此作為談判籌碼,真正雙方要談並達成對台灣問題共識的,將會是川普明年訪問北京之時;這也是中方所希望,先在貿易戰停火,緩和局勢,然後開始討論更大的地緣戰略問題,台灣問題就是其核心。

由於明年美中元首互訪已經排定,為了要有具體成果,美中兩國幕僚一定會穿梭來往,擬訂可行議程以及雙方共識,好讓兩次高峰會順利成功,台灣問題將是很難繞過的議題。

 
TOP
陸批准TikTok轉讓 啟動購買美能源
編譯羅方妤/綜合報導聯合報
英國衛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卅日會面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美中最快可能在下周簽署貿易協議。貝森特說,大陸已承諾未來三年每年向美國購買兩千五百萬公噸的黃豆,美國將暫停擴大出口黑名單涵蓋子公司的新規則,換取大陸暫停稀土出口限制。

貝森特接受福斯財經新聞網訪問時說,美中吉隆坡協議於廿九日深夜完成,「所以我預計我們最快可能在下周交換簽署」。

路透報導,貝森特透露大陸已經批准TikTok轉讓協議,預計未來數周至數月內會有進展,但他沒有說明其他細節。他說:「在吉隆坡,我們敲定了TikTok協議並獲得中方批准,而我預期在未來數周或數月會有進展,我們最終將看見此事獲得解決。」

貝森特還說,大陸承諾本季向美國購買一千兩百萬公噸的黃豆,還承諾未來三年每年向美國購買兩千五百萬公噸的黃豆。貝森特也對福斯財經新聞表示,其他東南亞國家已同意向美國再購買一千九百萬公噸黃豆,但沒有說明這些採購的時間表。貝森特受訪時表示,「我們將掌控稀土、半導體、藥品、鋼鐵和造船等領域的供應鏈」、強調美國將能夠掌控自己的命運,不再像過去在供應鏈中有被卡脖子的情況。

貝森特也談及川習會場內中的情況,習近平走進房間後表示,「我認為我們可以就馬來西亞達成的共識達成一致」。接著兩位領導人在會談中討論更宏觀的問題,包括川普總統剩餘任期的對華政策會是什麼樣子。他認為中方意識到,川普為美中關係提供以相互尊重為基礎的重置契機。

此外,川普搭機返美途中在社媒平台貼文稱,「中國還同意啟動購買美國能源的程序」。他並宣稱可能會有一筆規模巨大的交易,涉及從偉大的阿拉斯加州購買石油和天然氣。美國能源部長賴特與各自的能源團隊將舉行會議,探討能否達成這一能源協議。

 
TOP
未來一年 元首外交穩定美中關係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卅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韓釜山會面,華爾街日報指出,川普以自己的手段重塑不同於首任期拆解美中關係的中國政策,川習會未來一年透過元首外交穩定雙邊關係,但貿易休兵無法解決台灣、南海與人工智慧等壓力及競爭。

彭博資訊經濟學家指出,川習會在良好氣氛下落幕,美中貿易熱戰似已結束,但長期冷戰仍不可免。短期而言,美中各取所需,都有收穫。

即使美中貿易協議僅趨向暫時停火,但川習會是全新架構的高層對話,並鎖定一整年領袖主導的外交。這項進程放眼未來,川普預計明年四月訪問北京,習近平之後再回訪。對川普而言,這是驚人的轉折,貿易戰休兵可戰略性在明年穩定兩國關係。

喬治城大學東亞研究教授、白宮前官員麥艾文指出,首任期的川普讓美中分道揚鑣,走向長期競爭關係。如今川普反轉自己的中國劇本,推動更多高階互動新篇章。部分學者認為,由於公開衝突代價過高,稀土到芬太尼都攸關美國重大利益,有必要進行交易式對話,建立長期與可管理的應對強權對手規則。

不過,美中關係緩和的基礎脆弱,從台灣、南海到人工智慧、量子運算等都是壓力點,無法解決並充滿變動。

石溪全球諮詢、前助理貿易代表巴哈爾表示,貿易戰休兵不會改變美中競爭路徑或增加兩國互信,但給予雙方時間降低風險,中方將加速晶片製造,美國也會建立中國以外的稀土供應鏈,雙方都會把握休兵時刻,準備好下一回合經貿戰。

彭博經濟學家指出,美中互祭高關稅及晶片或稀土出口管制可能告一段落。但美中緊張對峙降溫,只是為雙方換得緩衝時間各自強化實力,一場在經濟與技術領域爭霸的長期角力勢不可免。

對美方而言,美中若敲定協議,將可紓緩關稅驅升通膨的國內壓力,也可減輕稀土斷供衝擊電動車、飛機等產業的顧慮。對中方而言,出口壓力減緩,當局可集中注意力解決國內經濟沉痾,並與其他國家締結廣泛貿易夥伴關係。其他國家則可構思在世界兩大經濟體爭霸下的因應策略。

 
TOP
採訪側記/從會面細節到談話內容 川習力求和諧
本報記者張文馨聯合報
眾所矚目的川習會在南韓釜山歷經一百分鐘後落幕,川普以破表成績高度評價這場會談,宣布美中即將達成貿易協議,中國大陸商務部隨即公布落實中美在吉隆坡貿易談判所達成的共識;回到華府後,川普的金手指又發威了,在社群媒體上公布將與北京就採購美國能源展開磋商。

一百分鐘的會談「重經濟避政治」,凸顯美中在多領域或有衝突,解決國內經濟壓力仍是雙方當前的重中之重。

從兩位元首抵達釜山金海機場空軍基地的時間、川習握手程序、合照背景的美中國旗到兩人的開場白,在在凸顯川習從細節到談話內容,都小心翼翼維持平等與和諧。

當著全球媒體鏡頭,川普使出浮誇式稱讚法,大讚習近平是「一個偉大國家的偉大領導人」;而習近平說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關鍵字,來醞釀美中合作的氛圍。

實際上,正如習近平所說,雙邊有共同利益之處,也存在摩擦。美中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即便貿易協議談判進行中,也可以下一秒就推翻剛剛商定的內容,無論過程多麼充滿張力,雙方最終目標都是跟對方持續談判,用時間換取空間。

這場會談多確認過去幾個月來美中官員的談判成果,美中都在宣揚其經濟表現不俗,從他們的行為可以看出,解決雙邊的經貿問題,不只對自己有好處,也對穩定國際經濟和政治有貢獻;各國領袖都要面臨人民拿經濟表現來檢驗執政的殘酷挑戰。

 
TOP
觀察站/川習會後 APEC換習近平登場
本報記者陳言喬聯合報
「川習會」昨天落幕,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今天開幕,美國總統川普提前返美過他的萬聖節。接下來的APEC,沒有懸念,換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登場」。

歷屆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晤(領袖峰會)關注的焦點均是大國互動,川普這次在APEC峰會前已在東協峰會會晤泰馬柬元首,又和日本、韓國、中國元首達成多項貿易協議,川普已完成他亞洲行目的,白宮網站再次充斥「贏麻了」,總算可向支持者交代,對後續APEC大拜拜式峰會自然已無興趣。

川普甩下APEC盟友,多少讓那些期待與他雙邊會晤或不期而遇的國家和地區領袖失望,而少了川普,焦點自然轉向另一個大國領袖習近平的身上。

習近平在完成國內五年一次的經濟發展藍圖擘畫,以及與川普達成多項經貿共識後,可說是以氣定神閒姿態出席APEC。接下來,他將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韓國總統李在明雙邊會談,加拿大新總理卡尼也已宣布將與習近平會晤,更多的雙邊會晤可能也在安排,習近平動向自是各國關注焦點。

川習會共識將影響到亞洲各國今後願加大與大陸的交往,一如習近平說的,給中美兩國和世界經濟吃下一顆「定心丸」,一個穩定的環境有助各國經貿合作。

十月廿六日,中美貿易會談結束,大陸談判代表李成鋼說,「美國的態度是強硬的、中國的立場是堅定的」。從昨天商務部的說明可知,中美經貿談判總體呈現中方頂住了美國的壓力,把美方多個歧視性的管制措施取消或延後,甚至是回到今年四月對等關稅之前的芬太尼關稅(取消百分之十),而延後的措施也從前幾輪的三個月延長到一年,讓貿易糾紛有了一個比較長的和緩期。

從這次中美經貿會談來看,大陸重新購買美國的黃豆或增購阿拉斯加油氣,原本就是一種商業行為,但大陸獲得一年的緩衝期,且美國可能恢復對大陸的部分高科技出口,習近平得到了戰略高度,或將贏得更多亞洲經貿領域的主動權。

 
TOP
要聞
最快明年首季上路!旅宿業開放中階移工 先從菲國引進
記者胡瑞玲、葉冠妤、黃婉婷/台北聯合報

台灣產業長期缺工,行政院會昨拍板「跨國勞動力精進方案」,最快明年首季在菲律賓設置首個公辦跨國勞動力延攬中心;待據點成立,缺工的旅宿業與商港碼頭業可透過國對國的方式直聘中階技術工,前提是要先幫本勞加薪兩千元,技術工也須符合薪資門檻、語言能力及技能資格。

其中旅宿業部分,觀光署長陳玉秀說,未來將開放投入房務、清潔、櫃檯及餐飲等四大項。觀光署旅宿組副組長鄭憶萍補充,中階移工起薪將朝三點二萬元方向努力,招募人數則以目前六千六百人缺口為主,另也需有相關語言及技術能力,包含曾經從事旅宿業或有相關訓練,並具有華語檢定A二以上的能力,最快明年第一季會先從菲律賓引進人力。

根據勞動部統計,台灣受少子化及高齡化影響,二○四○年時,工作年齡人口將驟減三百萬人;截至今年三月,製造業、運輸倉儲業、住宿餐飲業職缺已達十二點七萬筆;各大職類技術人力職缺十一點三萬筆。

政院通過「跨國勞動力精進方案」,包括製造業為本國勞工加薪可增加移工名額、放寬外國技術人力留用上限、旅宿業及商港碼頭業引進外國技術人力等。

製造業方面,雇主替一名本勞加薪兩千元,就多一位移工聘用名額,最高可增加一成配額,若採加薪方案,移工總員工人數占比上限提升至四成五;增額移工三年期滿續聘,雇主須再次為本勞加薪。旅宿業與商港碼頭業將有條件開放引進外國技術人力,引進條件比照製造業。

由於勞動部去年八月才開放僑外生擔任旅宿中階技術人力,不過截至九月底,僑外生從事旅宿中階工作僅三人,從事住宿及餐飲專業工作有三七一六人。

中華民國觀光旅館商業旅館同業公會秘書長卓倩慧表示,目前主要缺少的都是基層人力,非中階人才,這樣的措施不僅對業者沒有幫助,恐還讓大量本籍基層勞工從正職轉為兼職,因此兼職同享年假與勞保等福利,但時間更為彈性,可兼更多差賺錢。

卓倩慧指出,中階技術人力薪資表定三點二萬元,但明年基本工資又要調漲,加上勞健保及勞退,每個中階移工實際需要的人力成本約四點二萬元至四點五萬元;另中階移工有條件限制,但具體要求需有多少年旅宿經驗、受過何種專業訓練等都沒講清楚,移工來台後還需耗費二至三個基層人力訓練,實際上線服務需耗時一年,成本只會更高,直呼該政策「好像看得到曙光,但其實沒有」。

 
TOP
新聞眼/想拿移工補缺口 三贏恐變成三輸
本報記者葉冠妤聯合報

政院端出跨國勞動力精進方案,要求旅宿、製造業雇主每增聘一名外國人力,就要替一名本國籍員工加薪。讓雇主有人,本國人有錢,外國人有工作,看似創造三贏,實際上卻可能釀成三個假象,讓政府、本勞、外勞三輸,雇主獨贏。

旅宿業缺工已久,勞動部去年開放中階僑外生,結果開放至今逾一年,只招募到三人。這次再以中階之名的外國人搪塞,美其名技術人力,但做的還是房務、清潔、訂房、接待等工作,跟大眾認知的「技術」有一段差距,不免有「假中階、真藍領」之嫌。

勞動部雖設下先替本勞加薪兩千元的條件,強調要避免產業低薪定錨效應,然而某種程度也是將該名員工的加薪幅度、頻率「釘死」,連最低工資都能連十漲了,這名員工卻三年才能漲一次。

此外,不同於旅宿業增額的是中階人力,製造業是每聘一名最低工資的產業藍領移工,就替本勞加薪,更是拉大本外勞薪資差距,也與國際人權標準期待的「同工同酬」背道而馳。

我國的外國技術人力政策,部分參酌了日本,然而日本政府給予特定技能外國人力的國民待遇之一,是與本國人同工同酬,部分甚至可無限期工作居留。反觀台灣,移工留才久用從二○二二年上路至今,各業別的薪資門檻未變,產業類停在三點三萬元,機構看護工二萬九千元,更不用說中階最大宗的家庭看護只有二萬四千元,取得永居久留的條件更是遙不可及。

長工時、低報酬、職涯缺乏發展,才是缺工的主因。若政府不督促旅宿業者改善工時與福利、港口業不提高技術化與安全管理,僅繼續以外國人力作為萬靈丹,勢必陷入「缺工、引進人力、更缺工」的惡性循環。

 
TOP
焦點新聞
養豬產業鏈補助 最快11月3日可申請
記者黃婉婷、董俞佳、劉星君、蔡維聯合報

台中出現首宗非洲豬瘟案例,全台禁宰、禁運豬隻十五天衝擊產業,行政院會昨祭出十一億元「養豬產業鏈補助方案」,包括補助養豬農民每頭豬隻八一○元的延遲上市飼料費、傳統肉攤暫停營業的收入損失補助每攤三萬元等,最快十一月三日開放申請。估產業鏈約六點二萬人至六點四萬人能申請。

對此,有豬農表示,補助僅是杯水車薪,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才是防堵非洲豬瘟的根本之計。也有豬農呼籲,農業部盡快提出補助申請細節並好好執行,才能協助養豬戶度過難關。

為防堵疫情擴大,行政院長卓榮泰昨指出,第二階段強化措施包含分級查訪、強化清消、精準疫調及擴大追查等,「若台中市政府在疫調執行上有待加強,請中央疫調團隊協助後續疫調執行」。

養豬產業鏈補助方案分為兩面向,其中補助禁運禁宰期間,飼料差額補助為每頭豬隻三百元,油資補助以飼養規模為基準,最多每場一點八萬元,保育豬管制移動致密飼死亡的損失,每頭豬二五○○元。

針對一級生產鏈從業人員、業者,包括補貼每頭豬延遲上市飼料費八一○元,肉品市場租金收入損失最高廿萬元,傳統肉攤營業損失每攤三萬元,毛豬承銷人收入損失一點五萬元,屠宰場每頭豬二八○元的人事及勞務費用損失等,另也規畫貸款展延、利息補貼等金融支持措施。

台灣養豬青年聯盟理事長張佑誠表示,對於養豬戶來說,補助僅是杯水車薪,目前真正風險仍是廚餘,若不全面禁廚餘,未來仍恐再爆發疫情,屆時一切又得再重來一次,且消費者的信心修復更會難上加難。政府應一次到位禁用廚餘,同步擴大檢驗量能與市場溝通,才有助重建台灣豬形象,穩定市場。

養豬戶李乾充等人也說,非洲豬瘟一旦染病必死無疑,帶來的損失很可怕,政府應考慮推行全面禁用廚餘養豬,否則一旦釀災情,補助再多也沒用。

屏東縣養豬農民認為,原本吃廚餘的豬非常時期改成只能吃飼料,讓飼料的成本大增,卻僅補助一頭三百元,補助也不夠損失了。

雲林縣養豬協會副理事長蔡德福表示,希望相關方案能簡化申請流程,讓豬農等相關產業界能緩解目前資金壓力。

 
TOP
堵防疫破口!旅客、郵包入境 一律X光檢查
記者葉冠妤、黃婉婷/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中爆發非洲豬瘟,來自境外電商的小包裹遭疑為潛在破口。立委林淑芬昨質詢指出,自食藥署開放自用小包裹可申請免查驗以來,有民眾去年申請多達三○○二次,一年有二九五天提出申報,地方政府稽查力道也不足,形同食安破口,痛批食藥署開了門卻兩手一攤,讓查緝、食安防線成了笑話。

現行規定,只要是價值在一千美元以下、重量六公斤以內可申請食品輸入免查驗,林淑芬表示,光去年就有七十幾萬人免查驗,不少人以自用為名,違規拿去商業販售,衍生食安疑慮。

立委王育敏表示,旅客若從高風險國家返台能「口頭拒絕」手提包檢查後直接通關。她痛批,防疫防七年,結果「國門根本沒上鎖」,形同開放非洲豬瘟「光明正大」進出國門,如入無人之境。

對此,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將於一個月內提出檢討。為防堵跨境網路購物成為防疫漏洞,行政院長卓榮泰昨也指示納管境外電商平台及私人集運商風險。財政部宣布,自十一月十五日起,快遞貨物進口簡易申報單,均應申報電商平台或境外私人集運商資訊。據了解,未來快遞貨物進口簡易申報單將新增申報欄目,若拒填將無法報關,而新措施原則上不溯及既往。

財政部表示,進口郵包、空運及海運快遞貨物將全面X光儀器查驗,若影像有異常就會以人工開箱檢查。一旦查獲旅客、郵包檢出檢疫物,最高處一百萬元罰鍰,快遞、貨物最重可關七年、併科三百萬元罰金。

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未來旅客在最後入境的海關門口將不會分流,「疫區、非疫區返國旅客,都會做X光檢查、緝毒犬偵查」,若是在出關前最後一刻被查到,開罰廿萬元起跳,呼籲全民配合防疫。

 
TOP
政治新聞
CNN:拉攏川普 台灣想換駐美代表
編譯周辰陽/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卅日在南韓釜山會面,川普表示會中未談台灣。雖然如此,CNN報導,台北方面先前一直擔心美方對台支持是否動搖,台灣正積極評估如何爭取川普政府的信任,包括考量更換現任駐美代表俞大□,改派更具政治手腕的外交官。

台灣知情人士透露,九月廿二日,外交部長林佳龍出席「美國全球戰略」在紐約曼哈頓米其林三星高級法國餐廳Le Bernadin舉辦的招待會。一名參加者透露,原本預期多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會出席,但最終並未現身。美方透過中間人表示,未出席只是因日程過於緊湊所致的意外結果,但仍讓台灣感到挫折。

消息人士說,台灣正積極重新評估如何爭取川普政府站在自己一方。面對中美雙重壓力,賴總統承諾將國防支出大幅提升,此外,也有一些正在採取或考慮的措施,雖然不會成為頭條新聞,但可能影響整體美台關係。

多位消息人士指出,其中一項考量是更換現任駐美代表俞大□,改派更具政治手腕的外交官。部分川普政府官員私下表示,雖然俞獲得部分白宮人士支持,但這位職業外交官欠缺與川普圈子有效互動的政治能量。

至於台北方面公開淡化對川習會的擔心,一位台灣資深官員表示,他們對此次會晤持「謹慎樂觀」態度,並指出美國國務卿魯比歐最新聲明是一個令人鼓舞信號。美國國務卿魯比歐日前表示:「我不認為你們會看到那種貿易協議,內容是我們放棄台灣,換取得到貿易上的優惠待遇。沒人在考慮那件事」。

報導說,每當美中領導人會晤,台灣政府都會密切觀察並調整自身策略。鑑於台灣夾在兩個目標與利益截然不同的超級大國之間,台北的公開發言通常相當謹慎。但多位消息人士透露,川普第二任期以來,台灣的焦慮確實有所加深。

與以往由共和民主兩黨建制派主導的美國外交相比,川普團隊成員多為孤立主義者與極右派。雖然川普將與中國達成重大貿易協議列為優先要務,但現任與前任美國官員指出,他的政府已暫停部分對台軍事支持,使雙邊基本交流變得更為複雜。

近來一些訊息更讓台灣不安,包括川普先前多次聲稱台灣「竊取」美國晶片業務,台灣賴清德總統過境美國紐約也受阻。此外,前總統拜登多次表明將在共軍攻台時捍衛台灣,川普對台海則採取戰略模糊政策,令人懷疑這是回歸傳統還是關係降級。

 
TOP
林佳龍高調挺林岱樺 黨內派系圍剿
記者蔡晉宇、李人岳/台北報導聯合報

民進黨高雄市長初選白熱化,外交部長林佳龍也透過社群媒體發文,宣傳同屬黨內正國會的初選參選人、民進黨立委林岱樺的造勢晚會,更以「不貪不取」替林的司法案件背書。但此文一出立刻負評如潮,不只黨內派系圍剿,這不是外交部長該做的事,網友也一面倒灌爆林佳龍的臉書,直呼「龍哥,你別鬧了!」。

隸屬正國會系統的林岱樺因涉嫌詐領助理費案遭檢方起訴,林佳龍廿九日在臉書發文表態力挺,指林「有為有守、不貪不取」,呼籲高雄市民參與林岱樺十一月一日的造勢晚會,臉書文一出後引發爭議。

林佳龍大動作挺林岱樺,綠營內部看法分歧。有派系認為,政務官助選多半是在選戰最後關頭,林佳龍此時出手,要競爭的對象還是黨內自己人,對團結毫無幫助,難道內政部長劉世芳、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也都要以新潮流核心要角身分,對高雄市長初選表態嗎?若大家都這樣,那國政不就會亂了套。

但有派系人士替林佳龍緩頰指出,林佳龍此舉目的,是為了透過力挺,淡化林岱樺在黨內被打壓的形象,以免她最後脫黨參選,到頭來最傷的還是民進黨;林佳龍現在力挺,屆時林岱樺若還是脫黨參選到底,正當性也將大幅降低,林佳龍其實有「甘願自己當壞人,也要替民進黨著想」的格局。

林岱樺表示,她可以承受任何的攻擊,但不要傷害她的朋友,台灣的力量不容許一再被切割。她有沒有罪,將在十一月一日活動公開說明檢調不法起訴,讓高雄市民公開審判。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則說,從政者國家利益要擺第一位;綠委賴瑞隆說,尊重林佳龍考量;綠委許智傑表示,尊重各派系立場。

 
TOP
冷眼集/川習會前夕忙選舉 有愧外長職位
本報記者蔡晉宇聯合報
川習會落幕,就在美中台關係充滿變數之際,外交部長林佳龍本應全神貫注在美中局勢變化上,竟在川習會前夕於社群媒體公開發文,表態同屬正國會的民進黨立委林岱樺參選高雄市長,此時發文不只時機不適當,也有愧於外交部長的角色。

林佳龍力挺林岱樺之所以引發巨大負評,主要有二大原因。首先是美中台關係仍是烏雲籠罩,包括外媒報導台灣憂美國支持動搖,考慮換駐美代表;川普這趟亞洲行,更與台灣主要競爭對手南韓達成貿易協議,反觀台美貿易談判狀況仍未明。

台灣在諸多外交不確定交互影響下,外交部長此時光是忙本業應該就焦頭爛額,但林佳龍竟有空閒發文力挺林岱樺,而且還是與民進黨自家人比拚,無怪乎連黨內其他派系都直搖頭。

引發輿論譁然的第二個原因是,林佳龍過去擔任總統府秘書長時,就因事涉喬派系、喬選舉,甚至介入民進黨內立委提名,被黨內質疑是「最高調的總統府秘書長」,現在擔任外交部長如同總統府秘書長,在一般情況下,都不適合過度介入國內政治、選舉事務,但林佳龍顯然仍把「派系掌門人」放在公職之前,無論於公於私,依舊角色錯亂。

林佳龍會有選舉焦慮其來有自,放眼民進黨二○二六年縣市長提名布局,正國會在幾個傳統地盤面臨勢力萎縮,包括宜蘭、基隆、新北等地,首長提名恐全數落空,僅剩彰化縣較有機會獲得獲首長提名席次。

加入了「信賴」陣營,卻得不到賴總統足夠關愛眼神,派系掌門人受制於外交部長角色,任何談論國內政治的風吹草動都引發議論,這無疑成了林佳龍與正國會當前的困境,但他的所作所為,卻是不折不扣的賴政府爭議。

 
TOP
朱立倫勉鄭麗文 任勞任怨任謗
記者屈彥辰/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民黨周六舉行全代會,迎來新舊主席交接。現任主席朱立倫昨日提出對新主席鄭麗文的期勉。他說,擔任主席就是要任勞任怨,最重要的是「任謗」。

鄭麗文即將上任,國民黨各業務正交接。朱立倫昨出席一場活動時表示,他上周跟鄭麗文見面,交換很多意見,包括人事、黨務、財務、選務,擔任主席是非常辛苦的工作,他全力支持也給最大的祝福。

朱立倫引用故總統蔣經國曾說的話:「任勞任怨,但最難的是『任謗』」,強調擔任主席就是要任勞任怨,最重要的是任謗,因為不同意見想法在黨內普遍,常有誤會、謠言、指控,當主席的就是要承受。

朱立倫於周三在中常會強調,國民黨「親美、友日、和陸」的路線缺一不可,而且要永遠以中華民國為本。被問到是否擔心未來國民黨的路線會改變?朱立倫重申,相信這是國民黨的創黨精神,「親美、友日、和陸」是多年來一貫政策,不是個人的路線,也不是朱立倫的路線,而是整個國民黨的黨章、黨綱長期以來都是這樣走了,大家也都知道這是國民黨所堅持的。

朱立倫日前率黨務主管總辭,鄭麗文緊鑼密鼓布局人事。朱立倫表示,他跟鄭麗文見面時就有提到,總辭是要建立一個好的制度,給新任的主席最大的尊重、最大的空間,鄭麗文也可以決定,哪些要留任、哪一些要新派,很多優秀的地方黨部主委,他也都跟鄭麗文一一交換意見,相信大部分都會留任。

朱立倫也說,他一定是國民黨永遠的志工,希望國民黨更好,需要他幫忙的地方全力以赴。

 
TOP
社會新聞
京華城筆錄 柯文哲嗆檢針對他
記者王聖藜/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北地方法院審理京華城案,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辯護人認偵查檢察官林俊言訊問台北市都發局前局長黃景茂時,筆錄記載黃自稱「明知違法」涉刑事犯罪,合議庭昨勘驗光碟。柯指控檢察官,偵訊是針對自己製造的;檢方說,偵查筆錄沒偽造問題,要告也告不成。

合議庭十月二日傳喚黃景茂作證,黃稱沒講過「奉交下」,沒講過違法,簽筆錄未仔細檢查。柯的辯護人鄭深元要求勘驗筆錄。

柯文哲說,勘驗影片對台灣社會公開後,明顯看到是檢察官對「柯文哲」製造的,林俊言按照劇本要求黃景茂說出口;自己被偵訊十幾次,如從早上問到半夜「叫我講什麼我也講出來了」。他被關一年無所謂,現在要思考如何善後?司法公信度如何恢復?這是法庭內的人要想的。

檢方說,勘驗證實黃景茂親口陳述研議案是「奉交下」,也多次陳述按市長指令請副市長彭振聲交辦都發局,說帖指可能有圖利,黃還是簽辦研議案。

黃景茂表示絕沒有「明知違法」簽辦研議案,當四十五年公務員向來奉公守法,檢察官也是公務員,為何「明知違法」他不知道;審議與研議已說過很多次,研議沒有違不違法問題。

鄭深元說,林俊言偵訊時用錯誤字眼誤導,黃景茂多次稱沒有違法,筆錄仍記載黃自稱「明知違法」;林俊言作的筆錄強行輾壓黃且登載不實,本案有太多類似狀況,請審判長依職權對林俊言告發。

沈慶京辯護人徐履冰說,黃景茂清楚否認稱「明知違法」,實務上如筆錄記載不符事實,筆錄即無證據能力。

勘驗偵查光碟段落是二○二四年九月十三日於台北地檢署偵查庭內,林俊言以被告、證人兩種身分偵訊黃景茂,時間從當晚十一時跨夜到翌日凌晨二時。

 
TOP
彰化伸港3姊弟闖紅燈遭撞 肇事翁判1年2月
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聯合報
彰化伸港陳姓3姊弟去年2月闖紅燈過馬路,在行人穿越道遭蕭姓男子無照、超速撞上,造成二死一傷慘劇。彰化地方法院審結,認為陳男違反應注意車前狀況、隨時採取必要安全措施的注意義務,依過失致死罪判蕭男1年2月有期徒刑;可上訴。

彰化地院表示,車禍發生主因是小朋友闖紅燈,並考慮蕭男的過失,量刑1年2月。彰化地檢署表示,收到裁判書後,會綜合研判量刑妥適與否,再決定是否上訴。

這起案件發生在去年2月22日晚間6時許,當時陳姓3姊弟從學校放學返家,經過伸港鄉美港公路、建國路口,3人闖紅燈過馬路,遭74歲蕭姓男子駕駛休旅車經過,以時速77公里超速撞上在行穿線上的3姊弟。

3人遭撞飛送醫搶救後,2姊妹頭部重創,急救後昏迷指數都是3,陳家小弟輕傷;陳家姊姊去年9月初宣告不治,妹妹搶救252天後,去年10月底也不治。

蕭姓男子辯稱,事發當時綠燈通行,沒有超速,沒看到陳家3姊弟,到路口時發現對方闖紅燈,已來不及剎車才碰撞,當時視線也被分隔島上的樹木遮掩。

彰化地院審視現場照片,事故路口現場並無遮蔽物,且有夜間照明,路口的分隔島並無樹叢無足以遮擋視線之物,蕭男理當可看見2女童自其前方由左往右行走在斑馬線上;蕭男駕駛休旅車,高度較高,視野比一般轎車好,蕭已違反應注意車前狀況、隨時採取必要安全措施,以避免危險發生的注意義務。

彰化地院審酌,蕭男未遵守交通規則,以致發生事故,造成2名女童死亡,生命法益無從回復;另考量蕭男犯後否認犯行,未能與被害人家屬達成和解,並彌補損害,依過失致死罪判蕭男1年2月徒刑。

彰化地院表示,從雙方車禍發生情狀,被害人的行為是發生車禍主因,蕭男有上述過失,但過失情節明顯低於被害人;蕭男的行為造成嚴重傷亡,且無照駕駛,所以在蕭男行為過失程度、未與被害人家屬和解、否認犯行等考量下,量處有期徒刑1年2月。

 
TOP
經濟新聞
T17、T18解約金 北市府、新壽協商初估40億元
記者林麗玉/台北報導聯合報
輝達確定落腳北士科T17、T18,北市府昨初步與新壽協商「分手費」,除將返還新壽已繳的32億多元,也談到幾筆較大「成本」,初估約8億元,市府預估合意解約「分手費」將如同先前估算的40億元左右,下周雙方還會進一步協商。

台北市長蔣萬安前天在議會宣布輝達總部確定落腳T17、T18後,新壽昨天就和北市府協商合意解約的成本。據了解,協商中新壽提出的成本包括先前付出去的設計費、監測費、專案管理服務費和稅金,依慣例稅金應由北市府出,不過當初合約中已轉嫁給新壽,市府將返還。

依照協商結果,新壽提出的成本與北市府先前估算的8億元差不多,加上新壽先前繳交給北市府的金額,包括權利金已繳29.93億元,地租2.8億元、履保金3.6億元,總計36.38億元。不過其中3億元是支票,所以扣除,「分手費」應與市府先前預估的40億元差不多。

協商中新壽未提出實際的憑證,加上新壽還有幾個較小金額比較不確定,北市府與新壽約定下周再協商。

國民黨市議員游淑慧說,市府接下來的工作包括如何與新壽開啟解約談判、計算解約成本、退錢、點交收回土地、道路都市計畫變更、整併T17、T18、重新計算權利金、專案設定地上權給輝達等,後續程序都是北市府的工作,包括啟動都市計畫變更等,市府應成立專案小組多頭並行,在2、3個月內盡快將計畫送到議會審查,並與輝達完成法律契約。

 
TOP
兩岸新聞
我管控公務員赴陸港澳 「將每年抽查」
記者廖士鋒/台北報導聯合報

近期政府不斷強化對於公務員到大陸、港澳地區的管理機制、以及公務員持有陸證的「常態化」清查。除了規範收緊、裁罰建議出爐之外,陸委會也擬定一套「強化公務員赴陸港澳管理機制精進措施」,宣告建立「公務員赴陸港澳有異常情事或失聯之通報機制」、「定期抽查違法赴陸港澳機制」等。

根據各級機關人事單位近日收到的函文,「精進措施」執行事項有六項,包含簡任十一職等以上未涉密人員,未經內政部許可原則不准出境赴陸,內政部移民署於國境線上原則「不得放行出關」;將建立「公務員赴陸港澳有異常情事或失聯之通報機制」,由各機關政風單位主責向陸委會、內政部及法務部進行通報;也建立全國各機關「定期抽查違法赴陸港澳機制」,由政風單位每年辦理等。

其中由法務部廉政署針對十職等以下公務員赴陸港澳的每年「抽查機制」,將比照出入境紀錄、差勤紀錄等,如發現未經申請赴陸港澳,啟動調查及應處。此外也要求內政部配合「精進措施」,於今年底前修正有關「案件裁罰基準」,增訂應審酌違反情節輕重、危害程度等情形,於法定罰鍰額度區間,酌予加重或減輕處罰。

期程上,這幾項措施,包含「通報機制」、「抽查機制」、十一職等以上未涉密人員未經許可「不得放行出關」,都於明年元旦起實施。

陸委會說明,鑑於近年中共於陸港澳積極誘拉我公務員,同時違法逮捕、羈押、盤查案例不斷累積,為保護全體公務員及提高危機意識,並落實「賴十七條」及監察院糾正案,該會多次邀集國安局、銓敘部、國防部、人事行政總等機關共同研商該措施。

今年以來,政府已要求六十二點六萬名軍公教「核心」人員具結未申領大陸證件,明年將實施「常態化、制度化查核機制」,每半年督考一次,並列明「不配合查核之處置建議」;此外也已通函全國,公務員不分平假日赴大陸,均應事前申請許可或報經服務機關同意,並於差勤系統登錄;違規赴陸港澳最重可記兩大過免職;此次「精進措施」的訂定,凸顯政府內部人員管控的「機制」仍在加密。

 
TOP
我限期要求陸電商納管 淘寶:早在2018年已合法落地
記者陳湘瑾、李人岳/台北報導聯合報
近日國內發生非洲豬瘟,引發大陸電商是否將疫區相關產品輸入的疑慮,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要求經濟部和數發部研究如何讓大陸電商平台淘寶和拼多多「限期落地」。淘寶台灣分站昨天發布聲明指出,二○一八年淘寶台灣分公司已依循法規合法落地,接受監管,並與台灣各主管機關持續合作,提升台灣消費者的跨境購物保障。

經濟部長龔明鑫廿九日表示,淘寶落地涉及法規面及執行面的問題,台灣對於中資來台營業以行業別做為管制基準,開放行業別沒有「電商」這一項,電商它的確會涉及到跨行業的領域,例如台灣不允許中資來台從事廣告業,但電商通常會涉及多廣告行為,因此需要討論如何落地及加強管理。

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昨天在外交國防委員會質詢時詢問,淘寶等平台有沒有可能販售境外豬肉產品?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表示,「境外豬肉不允許進口」;徐巧芯追問,民眾有沒有可能從淘寶等平台上,買到豬肉製品進口寄來台灣?沈有忠說他個人「沒有這個經驗」,但依法「是不可以的」。

面對立委質疑,沈有忠表示,目前跨部會已經就此議題展開研議,將依既有法令架構與經濟部、數發部合作,訂定具體執行規範。他進一步指出,「大方針來講,就是要要求境外電商在台落地,否則最終將面臨下架處理」。

淘寶台灣站昨天聲明,二○一八年經台灣主管機關核准,成立在台合法運營之陸資公司「香港商淘寶國際產業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淘寶台灣分公司),且每年皆向主管機關進行業務匯總報告,並積極配合不同主管機關的指導要求。

聲明指出,淘寶台灣分公司與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等涉及進口商品控管的不同監管機關,自二○一八年起,即建立涵蓋眾多類型違禁商品控管的對話機制,支持淘寶天貓海外所運營的淘寶跨境平台,在依循台灣主管機關要求下,導入針對台灣用戶的商品搜尋關鍵字屏蔽、下單阻斷與警語提醒、以及官方物流禁止運輸等控管措施。

 
TOP
國際新聞
中止33年 川普重啟美核試…川習會前突宣布
記者陳熙文、編譯茅毅/連線報導聯合報
就在南韓釜山舉行「川習會」前夕,美國總統川普突在自創社媒真實社群發文,他已指示立即重啟美國已中止達卅三年的核試。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重申北京的核政策既一貫且明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說,希望美方切實遵守全面禁止核子試爆條約(CTBT)的義務與暫停核試的承諾,以實際行動維護國際核裁軍及核不擴散體系,維護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

克里姆林宮卅日也對此做出回應。其發言人佩斯科夫說,川普提到其他國家進行核試,然而「我們至今都不知道有任何國家正在核試」。至於克宮是否覺得川普最新的言論已引發核武軍備競賽,佩斯科夫則答道,「沒那回事」,但正如普亭此前所言,若任何國家違反暫停核試的相關建制,那俄國也將做出相對反應。

根據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資料數據,華府自上世紀的一九九二年以來,始終恪守自願暫停核試的政策。這也代表自川普第二任起,美國的相關政策將出現重大轉變。此外,全球兩大擁核國俄美現存的最後一項主要核武軍控條約「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也即將在約一百天後的明年二月五日前到期。

川普在前述發文中點名俄羅斯及中國寫道,「基於他國的核試計畫,我已指示五角大廈在平等的基礎上,開始測試我國的核武;此一程序將立刻開始;目前美國擁有的核武數量超過任何其他國家,這項成就是在本人第一任達成,當時美國也對現有的核武,進行全面的更新及翻修」。

川普還自稱,在核武數量上,俄國「居次」,中國雖遠遠落在第三名,但將在五年內迎頭趕上;鑑於核武的毀滅性極大,自己雖不想重啟核試,但別無選擇。

中國雖正快速擴充其核武庫,並在其新建造的飛彈發射井中部署核彈,但自一九九六年以來就未進行核試。俄國自一九九○年以來也沒有經證實的核試紀錄。儘管美國至今沒批准CTBT,但歷任總統大多仍遵守該條約條款。該條約由聯大於一九九六年通過,迄未生效。

 
TOP
川普同意 南韓將造核動力潛艦
記者陳熙文、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卅日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美韓軍事同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大,在這個基礎上,他同意南韓打造核動力潛艦,取代南韓現在使用的傳統柴油動力潛艦。

擁有核動力潛艦的國家屈指可數,川普這項戲劇性舉措讓首爾當局加入了這個小型俱樂部。川普發文說,這艘潛艦將在一個韓企投資日增的美國費城船塢打造。

川普貼文表示:「我已同意他們建造核動力潛艦,而非目前那種老式、遠不如核動力潛艦靈活的柴油動力潛艇。」他在另一篇貼文寫道:「南韓將在費城船塢建造核動力潛艦,就在我們親愛的美國。我們國家的造船業即將強勢回歸。」

南韓外交部長趙顯卅日在慶州出席亞太經合會議時表示,韓美將就南韓建造核動力潛艦事宜開展工作磋商;近期北韓宣布要建造核動力潛艦等因素,迫使南韓提高國防能力。

南韓總統李在明廿九日與川普會面時,要求允許獲得核動力潛艦燃料,他告訴川普,「我們並非提議建造配備核武的潛艦,而是因為柴電潛艦水下續航力較差,限制我們追蹤北韓或中國潛艦的能力」。

美國目前正與澳洲及英國合作推動一項讓澳洲獲得核動力潛艦的計畫,涉及由美方進行技術轉移。迄今,美國僅在一九五○年代與英國共享過這項技術。

總部在美國華府的武器管制協會執行主任金波表示,南韓取得這類潛艦「引發各式各樣的問題」,「就像AUKUS(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一樣,南韓可能正尋求從美國獲得適用於潛艦的核動力推進服務,包括燃料」。

他表示,這類潛艦通常使用高濃縮鈾,因此需要國際原子能總署建立一套「非常複雜的新保障監督機制」,從技術與軍事角度而言,南韓並無必要掌握從用過的燃料中提取武器級鈽或濃縮鈾的能力,因為這些技術也能用於製造核武器。

此外,川普與李在明廿九日敲定美韓貿易協議,南韓總統辦公室政策室長金容範表示,美國已同意,對南韓半導體課徵關稅,不會讓南韓晶片相較台灣晶片處於劣勢,也不會進一步開放南韓稻米和牛肉市場。但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社群平台發文稱,「半導體關稅不屬於這項協議的一部分,韓國也已同意全面開放市場」。

川普廿八日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會談。共同社報導,美國為了加強對俄國經濟制裁,先前要求日本停止進口俄國能源,但日本政府人士透露,高市告訴美方,日本若停止進口俄國天然氣,恐衝擊日本國內供電,有必要繼續採購俄國能源。

 
TOP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