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經營領域,創業者的個人品牌都會被視為企業的關鍵資產,從股東、員工乃至董事都以此為是否繼續投資、參與公司營運的重要因素。然而,個人品牌的核心並非外在包裝,而是內在價值的累積;與其花時間營造個人外在形象,不如累積個人口碑。
在投資人評估新創團隊時,會有客觀與主觀兩個面向。
客觀條件面向部分,成功的創業家通常具備良好的學歷背景、在創新公司的工作經驗,以及曾經順利出場的經驗,因為經驗會讓他較有再次成功的機率。過去的創業經驗,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是重要的判斷標準,因為失敗的經驗有時也能帶來寶貴的教訓。而與過去股東間的互動關係,就是創業者的人品與口碑。
主觀條件方面,信任感是首要考量。此外,創業家的聰明才智、對所處領域的經驗值,以及人脈資源也是關鍵要素。
特別是創業者必須清楚自己擁有哪些「不公平的優勢」,此即別人難以模仿或超越的獨特能力或資源。例如,新創公司應援科技的創辦人,因自身為工程師疊加曾參與選舉,深入瞭解候選人需求的經驗,因而能夠成功切入政治人物的CRM系統市場。這種優勢,遠比任何行銷手法來得更具說服力。
許多創業者誤以為「個人品牌」是透過行銷與媒體曝光所建立的。然而,真正的個人品牌,是伴隨創業者而來的「價值、品質與素質」。這是來自於創業者的專業能力、誠信、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長期經營所建立的信譽和呈現出的價值。
對於創業者而言,建立個人口碑的關鍵在於持續做出正確決策,並讓市場自然驗證其價值。以下四個關鍵步驟供參。
一、專注於實際成果。創業者應將精力放在提升產品或服務的品質,而非過度包裝個人形象。例如,提供解決市場痛點的產品和服務、提升客戶滿意重購率、創造穩定的營收,這些才是真正能夠吸引投資人的要素。
二、展示「不公平優勢」。深入挖掘自己具備的獨特優勢,並在適當的時機展現。例如,某些創業者可能擁有深厚的產業經驗、技術專利或人脈位置,這些都是能夠提升個人品牌價值的關鍵。
三、誠信與長期關係經營。在創業過程中,投資人和合作夥伴最在意的是「信任感」。一位創業者如果能夠始終言行一致、誠信經營,即便短期內未能帶來巨大成功,也僅是時機未到。
四、適時曝光,而非刻意經營。當創業者的公司開始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時,適度地透過媒體報導、專業論壇或社群平台分享成功經驗,是累積個人口碑的有效方式。但這時若沒有實際成績支撐,過度曝光適足以帶來負面效果。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個人品牌確實會影響投資決策。新創投資本質上是「投人」,而非單純只「投題目」。投資人不僅會評估項目本身的技術、產品、商業模式乃至公司股權架構,更會綜合評估創業者的學經歷與過往創業經驗,總和來說就是考量「信任感」。
這時,個人品牌光環並非絕對的加分項。有些創業者過度強調「連續創業家」的身分,但若一經細看過往創業經驗竟是結束於業餘的失敗,反而會讓投資人產生疑慮。因此,創業者應避免誇大其詞,而應該以實際行動建立信任感。
創業者個人品牌應該是創業成果的自然延伸,而非刻意營造的形象。經營個人品牌的目的,應該是立於協助公司成功角度。市場不會單憑創業者的社群貼文或媒體曝光來判斷其價值,而是會透過其業務成長、客戶反饋、投資人評價來驗證其真正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