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新近發布的報告指出,天津、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內蒙古等六個省市,人均GDP已超越1.1萬美元,進入「高收入階段」。其中天津人均GDP更超過1.7萬美元。中國社科院近日發布的「經濟藍皮書夏季號:中國經濟增長報告(2015-2016)」指出,整體而言,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後期增長階段,成功跨過了「中等偏高收入」門檻,部分省市甚至已經正式進入「高收入階段」。
社科院上述結論是參照世界銀行的分類標準。世界銀行按人均GDP對各國經濟發展水準進行分類,人均GDP低於1,045美元為「低收入國家」;1,045~4,125美元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4,126~12,735美元屬「中等偏上收入國家」;高於12,736美元為「高收入國家」。
社科院這份報告按此一標準將大陸各省市經濟增長階段劃分為六個階段,第一階段近似於低收入階段,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為中等偏低收入階段,第四階段為中等偏高收入階段,第五階段和第六階段為高收入階段。
報告稱,大陸一些省份經濟增長較快,已經成功邁過第五階段的收入門檻,進入工業化後期階段,成為發展水準較高的省份。
根據社科院的調查,中國目前進入第五階段的省份有六個,分別為天津、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內蒙古,這些省份的人均GDP都已經超越1.1萬美元。
其中,2015年,天津人均GDP為17,166美元排第一,北京17,064美元排第二,上海16,555美元排第三。
不過,上海第一財經日報指出,這些省份人均GDP高,並不代表一般民眾真的進入「高收入階」。因為更能反映一般民眾收入的指標應該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不僅受人均GDP影響,也受當地產業結構、分配體制等方面的制約。
例如,天津的人均GDP雖然超過1.7萬美元,甚至領先上海與北京,高居全中國之冠。但天津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卻只有人民幣3.4萬元,不僅不如北京和上海,也不如浙江、江蘇、廣東等省份。
報導稱,主要是一些省市的經濟發展主要靠投資拉動和能源消耗為主,而投資主體又是央企和大型國企,在做大整體產值的同時,一般民眾的收入並未隨之同步增長,亦即大陸俗語常說的屬於「只長骨頭不長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