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上不准「妄議中央」之後,中國經濟層面的爭論爭議多了起來,但最近只有一個爭議是與人事有關的,那就是財政部長因何要換。財政部長掌握著國家的錢袋子,所以在中國的經濟內閣中相當重要,過去30年來,中國的財長到齡之後,有兩種出路,一是出任國務委員,相當於副總理級,那是大升;一是去當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那是給他一杯釋去財政大權的酒,那是平穩著陸。
財政部長樓繼偉被去職了,理由是年齡到限,到點下車。在肖捷比較高調的接班之後,樓繼偉上星期巳經去社保基金上班,但那邊人看來有小心眼,樓主席來了好多天,社保基金官網還堅持不換主席頭像。
樓繼偉是平安著陸,但離一屆任期還有一年之際就被踢走,當然不能算是「正常安排」。所以經濟界在猜,猜出三種可能原因,一是跟人鬥氣,比如跟人行周(周小川)鬥了好幾回合;二是在稅改上不積極,這由前國稅局長去接財政部長為論據;三是財政重大領域出了問題,比如地方債。
現在看來,地方債危機,比起「樓周之鬥」、稅改遲緩等問題要大些,因為財政部長換人不到一周,本月14日那天,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了《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說是要對可能會出現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作出總體部署和系統安排。
中國的地方債問題,被認為有危機好多年了,2013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上台的習李就公開宣示要防控債務危機。但過去幾年來,中國財政部堅持一個基調,就是地方債有問題沒風險,在國際通行紅線之下,也在其「可控」範圍之內。就算去年開始受命對地方債進行「置換」,仍然堅持這個調調。
現在中國國務院一換財政部長,第一時間就出台地方債應急方案,雖然取個名字為「預案」,想抹平一點,仍是比較特別,因為跟之前財政部的說法有很大出入,又因為時近年底,本可下一財政年度再辦。
再一看地方債的問題,就知道換人調政策都有說頭了,因為最新的一個觀點出來了,叫中國債務危機到了臨界點。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毛振華近日在一個經濟論壇上報告說,從目前情況來看,當前觸發中國債務危機的潛在誘因和要素開始顯現,當前對於可能引發中國危機的潛在因素必須高度重視。
什麼叫「觸發經濟危機潛在誘因和要素」呢,毛先生認為在現在的中國是由債務風險引發的債務危機,甚至是經濟危機。因為自2008年以來中國總體債務規模和債務率持續攀升,債務風險主要集中非金融企業部門中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由於隱性擔保,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超過預期,包括城投企業負債的廣義政府債務水平已超過109%,如考慮到國有企業在內的更為廣義的政府負債,更是高達163.2%,遠超過國際警戒線。
因此,以前說到中國的債務問題,財政領域的智囊就會拿美國和日本等來比,拿國際警戒線來叫人們放心。但中國經濟界現在有種觀點,說中國的事還是得看國情,有的數字比人多,但有的能力不見得比人強,不能完全跟發達國家比。
毛振華提交一組危機「臨界」參照,說中國總債務水平為254.9%,已遠遠高於墨西哥比索危機前的77.7%,泰國亞洲金融危機前的188.8%,也略高於金融危機前美國的238.5%,接近西班牙危機前的262.1%。看到這些參照數,要抹著一頭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