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擁有的美好越多,成年世界的災難就越少《走進生命花園》 本文出處─梅子涵專欄 〈走進圖畫書〉 梅子涵,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也是中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除了培養無數兒童文學人才,創作兒童文學作品,從10多年前與圖畫書相遇後,便持續寫專欄、開節目、為童書寫序,還走遍各地,把他熱愛的圖畫書生動感性的介紹給讀者。這位最佳說書人,以滿滿的熱情,引領親子體驗圖畫書的詩意、美好與感動,讓大小讀者一起變成快樂的愛書人。 本期電子報,讓我們來看看這位中國兒童文學作家,從法國作家提利•勒南創作的《走進生命花園》,看見什麼樣的風景?又帶來什麼樣的迴響? | 這樣走進生命花園 我們都認為,生命來到世界時,什麼都不懂。他們被餵養,被教導,慢慢長大,有了知識和思想,有了為人的大精神和小模樣。而我們現在所讀到的這個故事,卻不是這樣,它是一個相反構思,它是說生命先看見了,準備好了,然後毅然而來,大氣磅礡。這個相反構思,讓我吃驚,也許也會讓我們吃驚,我們一起來吃驚一下。 | 當生命,看見了戰爭和饑荒 書的前蝴蝶頁是橘紅的顏色,一個孩子好像在一個洞裡,這是一個什麼洞?故事開始。孩子坐在他的島上,一邊看著這個世界,一邊思考。 孩子看到了戰爭,看見士兵舉槍和射擊。房屋燒毀,滿地鮮血。孩子想,如果能把長槍改成小鳥棲息的樹枝和牧羊人的笛子那有多好。孩子看到了饑荒,看見流浪和瘦骨嶙峋,他想,應該用繩子拴住雲朵,讓天上降下雨水,讓雨水流經沙漠;應該挖條河,裡面既流著水,還淌著牛奶。 ▲孩子看到了戰爭。他想,應該畫出軍人的制服和長槍, 應該把長槍畫成小鳥棲息的樹枝,和牧羊人的笛子。 當生命,看見了憂傷和權力 孩子看到了憂傷,看見貧窮、乞討和有錢人的大搖大擺、視而不見。他想,應該要學習加、減、乘、除,應該學會和別人分享金錢、麵包、空氣和土地。孩子看到了有權力的人,他們貪心,自私,喜歡命令別人,他想,應該讓他們睜開眼睛,看看這世界的苦難、不幸,想一想他們手裡的權力都幹了些什麼,否則,就請他們走開,離開占住的那個位子。 ▲孩子看到了憂傷。他想,應該學習加、減、乘、除, 應該學習和別人分享金錢、麵包、空氣和土地。 ▲孩子看到了有權力的人,他們貪心、自私、喜歡命令別人。 他想,應該讓他們睜開眼睛,或者請他們離開。 當生命,看見了海洋、森林和眼淚 孩子看到了海洋。海水不乾淨,沒有那麼碧藍,他想,應該把海洋清理乾淨,不要有油污,沒有飄來的瓶子和垃圾,然後就可以坐在美麗大海的邊上,美麗地夢想。孩子看到了森林,他想,應該在森林裡盡情地散步、探險,寫下那些被遺忘的童話,然後躺在柔軟的草地上,靜靜傾聽。孩子看到了眼淚,他想,應該學習擁抱,學習不要害怕親吻,學習說「我愛你」,即使沒有人對你說這三個字。 ▲孩子看到了森林。他想,應該在森林�媞伀'a散步、探險, 應該寫下那些被遺忘的童話,然後躺在柔軟的草地上,靜靜傾聽。 ▲孩子看到了眼淚。他想,應該學習擁抱,學習不要害怕親吻。 應該學習說「我愛你」,即使沒有人對你說這三個字。 孩子看到了月亮,月亮上插了一面旗子,那是登臨的國家的旗幟。(人類沒有保護好地球,把地球搞得災難不斷,然後便大搖大擺去登臨月亮和別的星球,地球人要變成月亮人,變成火星人,變成宇宙人,接著把地球的災難照樣帶到月亮去,帶到其他星球,帶給整個宇宙,我們歡呼人類的偉大科學偉大力量,但是除了歡呼,我們還可以想到些什麼?)孩子想,真不禮貌啊,應該拔掉旗幟,然後對月亮說:「對不起!」 ▲孩子抬起頭來。他看到月亮上頭插著一面旗子, 他想,真是不禮貌的行為啊。應該拿掉旗子,然後跟月亮說對不起。 孩子最後一次在他的島上看著這個世界,然後,他決定:出生。 一個房間裡,一個母親的懷裡,抱著一個寶寶。 書的後蝴蝶頁還是橘紅顏色,孩子在洞裡。我們明白了,這洞,是母親的子宮。這個孩子不是無辜降生,不是懵懂來到,他看見了他將去的世界有那麼多的不好,於是,他決定出生。他像一個上帝。他要去拯救。他要到人類那去進行教導。他真是豪邁! 閱讀,讓童年擁有更多的美好 這個敘述得讓我們有些吃驚的反構思,給閱讀的孩子的仍是一個正構思,他給成長的孩子一個教育、指引,它是詩意養育,倫理和情懷感性的養育,讓在母親子宮裡沒有機會坐在「島上」看的孩子,透過圖畫書從藝術裡看見,從童年便擁有這些浪漫的情感和關懷。 童年擁有的美好越多,成年世界的災難就越少,現今的許多成年人竟然全是反過來疑惑和納悶:童年閱讀、擁有的美好越多,那不是成年後上當越多、失望越多? 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討論。其實,這個問題我覺得根本不必討論。很多很多年之後,人類的森林裡還是會有各種大灰狼,請問哪個小紅帽的父母於是就乾脆讓他們的小紅帽去當大灰狼,去參與製造災難?再說,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被如此養育了,那生命的花園裡、森林裡又哪來的大灰狼?我這樣說,前後沒有矛盾。生命花園裡的每一棵花終究不是上帝栽種,而是被母親降生的每一個孩子。也就是我們。這樣的故事中國的作家總是寫不出來。 我們還要在自己的「島上」坐多久?我這個兒童文學作家還要坐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