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新政兩名議員梁頌恆及游蕙禎的議員身分昨天被香港高等法院判決失去資格,上周北京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先行釋法宣布至少這兩人不具議員資格。在大陸與香港雙方的夾殺下,北京和港府的「消獨」工程初戰告捷。但這場風波並未停止,未來的政治紛爭將是一波暫平,數波再興。
香港興起港獨,源自雨傘運動失敗,香港社會出現政治撕裂,在原有的建制派和泛民主派對壘之外,出現了第三勢力,包括港獨組織、本土派和自決派。北京高度警惕下,近來的基本立場是全力圍堵,首要目標是絕不允許港獨勢力滲入立法會,才有這屆立法會選舉要求候選人須先填寫確認書的程序出現。
但選舉確認程序只成功了一部分,梁頌恆及游蕙禎是透過香港直選程序,出人意料地被兩、三萬選民送進了立法會。本來北京和港府的選舉工程小輸,但梁、游兩人的宣誓舉動卻出了一著大錯,港府和北京興兵圍堵最後透過法律程序,將兩人逐出議會,是為京港兩府先輸後贏。
高等法院判決不是終極槌聲
但在香港的法律制度下,高等法院判決還不是終極槌聲,首先是終審懸念。重大案件通常敗訴一方如有實力支援,都會上訴至終審法院,及在上訴聆訊前,要求暫緩執行判決。
在現行法律安排中,法官裁決後可能就如何執行判決、命令的用字等,要求各方再提陳詞。如果敗訴的梁、游一方在律師團隊支持下上訴,為免判決即時影響現時狀況,梁、游可向法庭申請暫緩執行判決。這意味港府在勝訴判詞後,第一舉動是要求執行判決,同時準備補選懸空的議席。但港府這個希望可能受到梁、游申請暫緩執行判決、等待上訴結果的拖延。
梁、游決上訴 香港還有得折騰
香港有終審權,終審庭的判決是最後裁定。梁、游昨晚已決定上訴到終審庭,終審庭會作何種裁決,是推翻高等法院的裁決,還是維持裁決駁回上訴,現階段不易猜測。終審庭的裁決無關政治,關鍵是梁、游能否找到新的法律觀點、新的證據或有極大說服力的案例。但即使終審庭作出有利梁、游的裁定,北京人大會再度釋法,否決香港的終審裁定。
在法律程序外的第二懸念,是港府立法會在高院裁決後會急著補選,以儘快結束這場風波。兩議席在單一地區補選,看似難度不大,但實則也有不小動靜,主要是曠日廢時,完成補選或需時四至五個月,這意味香港還要折騰那麼長時間。
補選若遇特首選舉 局面更複雜
如果補選在明年三、四月間舉行,意味三月的特首選舉與立法會兩議席的補選交織在一起,兩場混戰混雜而來,將使政治局面更加複雜。
此外,就算梁、游不選,青年新政會否重入戰局,而另一大本土派組織「本民前」會否捲土重來,其他泛民主派如何與建制派開戰爭席,都是話題。而相關的兩個直選選區的選民,會否再度把有港獨和本土主張的人士送入立法會,也值得關注。
另一個問題是建制派會不會繼續以高等法院司法覆核案追究其他非建制派議員,特別是被指也在宣誓中有問題的自決派議員劉小麗,還不明確,除非北京下令。非建制派方面,會不會繼續出手,追究建制議員甚至特首宣誓使法律爭持無休,還不好說。
這次判決還有另外一個話題,即港獨的議會與社會。本來港獨主張在香港還被視為笑談,經過一場大戰,港獨在立法會被「消」,但在香港社會可能「長」了。此消彼長,影響深遠。有人認為,讓港獨在立法會有點聲音,比逐出議會、放任於社會有利,因為社會上更易走極端,而難「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