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吳明益以《單車失竊記》入圍布克國際獎(The 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成為這個獎項舉辦三屆以來頭一位入圍的台灣人,譯者石岱崙(Darryl Cameron Sterk)功不可沒。這個布克獎獎項成立宗旨,也在表彰世界各地翻譯文學作品的優秀譯者,譯者和作者平分5萬英鎊(約新台幣200萬元),同享殊榮。石岱崙日前接受本報訪問,談他的翻譯志趣和研究。
問:你先後翻譯了《複眼人》和《單車失竊記》,可否談談你翻譯吳明益教授作品的淵源?
石岱崙(以下簡稱石):我2000年成為譯者,開始做中英翻譯,翻讀書計畫、推薦信,後來成為自由譯者,接的案子包括半導體及其他科技的文章,大概七年前才成為文學譯者。我對文學翻譯非常重視,要求準確。吳明益是透過我的恩師吳敏嘉,她是一個很有名的口譯員,在台大任教。那個時候我在師大翻譯所唸書,吳敏嘉是我的口譯老師。大概2010年,吳明益的經紀人譚光磊先找吳敏嘉,吳敏嘉那個時候沒有空,她知道我對原住民議題有興趣,就推薦我翻譯《複眼人》。
問:翻譯《單車失竊記》時有沒有什麼原則或策略,有沒有什麼比較困難的部分?
石:除了要準確,英文文筆要很好,要造成一樣的效果。這幾天重讀一遍,有好幾個地方我就覺得自己太厲害了,有時候會讓自己哭。讀中文的感受也是差不多的,所以我覺得我的英譯是成功的。困難的部分,像第一章討論到命運,台語是倒過來唸「運命」,那命跟運有不同的意思,這些要怎麼包裝給英文讀者看。英文讀者不知道「命運」英文是一個word(單字),也包括兩個中文字,很難解釋一個word有兩個字的概念。
另外很困難的地方是裡面有關於單車的歷史,還有很多零件和構造,我要花很多時間做研究,才能譯得準確。這本《單車失竊記》很大一部份是在馬來亞半島或者是在緬甸,吳明益會用中文寫緬甸北方的地名,有些七十年前的地名很難知道是指緬甸現在的哪一個地方。有幾個地名我就是沒辦法查到英文的拼音。還有「空」這個字的翻譯。書中攝影師阿巴斯說他在戰地拍攝的照片的根本意義,說是「空集合也不對」,什麼叫做「空集合」?擺攤賣中古舊貨的福伯說「重點也不是空」,這個空我們比較能懂,但怎樣說明給英文讀者聽,讓讀者進而把重點不是「空」用來詮釋整本小說的意義,是翻譯困難所在。
問:您也關心像是原住民的文化議題,您對台灣族群認同的問題有什麼看法?
石:我不是台灣人,但我知道族群認同對台灣非常重要。我覺得族群認同是好事,要以自己的族群為傲,也要關心這塊土地。我認為每個族群對自己的傳統要有興趣,要有熱情,對台灣其他族群和全世界的其他族群也要有好奇心。我自己幾年前在台灣研究的就是族群認同,現在翻譯中文成原住民語言,我花了很多工夫跟時間學習賽德克語。我覺得如果台灣每個人關心族群認同,應該可以花一點時間了解不同族群和文化。
問:科技發展下去,很多人擔心人工智慧(AI)取代人類工作,您認為AI對翻譯有什麼影響?
石:現在電腦翻譯Google Translate是電腦輔助翻譯,因為有這樣的工具,我們翻譯的速度可以增快。文學作品就幫助不大,但對一般的翻譯,它的幫助可以很大。這樣有一個後果,就是譯者如果可以翻譯比較快,每個字的稿費就不會有那麼多。
石岱崙(Darryl Sterk)小檔案
學歷:多倫多大學博士
現任:嶺南大學翻譯系助理教授
研究領域:台灣文學與電影;原住民再現;現專注於賽德克語翻譯研究
主要譯作 《白求恩的孩子們》(2017,薛憶溈原作)
《單車失竊記》(2017,吳明益原作)
《深圳人》(2016,薛憶溈原作)
《複眼人》(2014,吳明益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