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ton Globe》曾在幾年前刊出一篇「美國學生其實不輸其他國家」的報導,引起我的注意。
這是一篇「反制」目前一般認為歐美教育「輸給亞洲」的文章。
長期下來,歐美教育比較差,因為亞裔父母從小就給小孩學鋼琴、學速讀、學心算…逼孩子60%以上的時間在念書上。之前好像曾經有個法案打算將美國入學標準以每個族裔的比率來決定,也就是說亞裔分到幾席、西語裔分到幾席,就是朝著這個而來,不然,美國白人學生大概都不必進哈佛了!美國人抱著這印象,然後再看到「大國掘起」,遠方的中國大陸、遠方的印度,據2005年《Fortune》引用,中國大陸一年就有60萬個年輕的工程師完成學業,印度則有35萬個,而美國呢……只有7萬個。
後來,這個恐慌愈來愈成為焦點,當年一位美國人拍了一部60分鐘的《2百萬分鐘》紀錄片,描寫兩個在美國中部的高中生的一日生活,打混、翹課、罵髒話、交男女朋友,鏡頭再轉到亞洲,在中國大陸與印度的同年齡的另外兩名高中生,又是如何的上課、跑補習班、準備聯考……,更加深了這個恐慌。據說比爾蓋茲也很關心這件事,要美國政府一定要把美國高中給「修起來」,
這是我們第一次聽到美國人,真正想要修改他們的教育系統。
這篇文章,更提出了五點,認為全世界的人都搞錯了。其實,美國的教育仍然比亞洲還要成功,為什麼?
一、那些資料有誤:大陸號稱一年60萬個工程師完成學業,這篇報導竟說,這個數字恐有浮張之嫌,他們認為,所謂的「工程師」有些只到了「工程技工」(technician)的水準而已,還不到「工程師」(engineer)的水準。報導說他們找不到印度的35萬名畢業生是怎麼被引用出來的。
二、亞洲教育界仍常常來美國小學、中學取經:報導說,有些美國的學校會常態性的舉辦教育研討會,許多來自日本、新加坡、中國大陸的學者會來參加,他們都很想學習美國人是怎麼開發孩子的創意的。
三、中國大陸承認所有中國的諾貝爾獎得主都曾在國外受教育:這位作者提到,這些諾貝爾獎得主有些是ABC,有些則在亞洲念完高中大學,研究所才出國去念。即使不是美國高中的成就,也是美國研究所的成就。
四、美國教育不好的原因是因為學校水準參差不齊:這位作者說,美國共有30%左右的學校是所謂「inner city school」,位於貧民區,就算白布也被染成黑布,這些是美國人的浪費。
五、美國學生差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高中沒有念微積分先修(pre-calculus):許多「比賽」都顯示美國高中生的平均分數要比亞洲來得低,作者認為,是因為美國高中生都還沒有念任何微積分,就跑去與他人競爭。
東西文化造成了東西方不同的親子教育,從一歲就開始。小孩怎麼看自己,計算同一條數學題,在美國小孩腦內發生的事情,和亞洲小孩腦內發生的事情是迥然不同的。
這也造成了後來的不同。
或許,這就是美國教育除了創意之外,還有的所有東西。
那些東西是什麼,無論是美國人或亞洲人都無法一一確認,但,結果就是,金字塔頂端還是會出現在美國,但從頂端以下所有的「高樓層」都將由勤奮的「亞洲人」包辦。
我們希望住那個金字塔頂端的──這,將會是永遠要繼續研究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