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股市 陸禁大型基金拋售股票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1/07 第601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兩岸新聞 救股市 陸禁大型基金拋售股票
觀察站/陸開年雙變 不再提「緊日子」
陸服務業景氣回升 就業卻惡化
青藏高原 銅礦資源達「世界級」
習近平談腐敗:存量未除 增量還持續
陸服務業PMI好轉 加速擴張…需求增速超過供給
大陸官方救股市 祭基金限賣令
陸外交部發言人 首見「八○後」

兩岸新聞
救股市 陸禁大型基金拋售股票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國大陸股市在二○二五年開局首周表現不佳,上交所、深交所近日約見外資機構,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之際,路透引述消息指,大陸主要證券交易所要求大型共同基金公司限制股票拋售,要求每日「買多於賣」,此舉是為了穩定市場情緒。

路透報導,至少四家大型共同基金在去年十二月卅一日、今年一月二日和三日,接到滬深證券交易所的來電,要求他們每天買入的股票數量要多於賣出的股票數量。

據指出,這項指示是在大陸股市二○二五年開年首周大幅下跌態勢開始之際發出的,市場擔憂美國即將上任總統川普會對中國商品加徵重稅,將給本已疲軟的經濟帶來更大壓力。

一位知情人士稱,這些基金可賣出股票,但如果其總賣出金額超過了購買金額,則必須迅速增加更多持股,以填補差距。該人士補充說,這類指示有成為常態傾向,去年初時也曾有類似的要求。

在二○二五年首個交易日,滬深300指數下挫百分之二點九,創下自二○一六年以來最糟糕開局表現。該指數上周下跌超過百分之五。

滬深交易所上周同步召開外資機構座談會,與會機構就深化中國大陸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提出具體建議,包括持續優化完善滬深港通機制和QFII機制,暢通外資投資A股管道;加強對外政策宣講,鼓勵優質上市公司海外路演(法說會),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提高股東回報和公司治理水準等。

實際上,外資對中資股看法持續保持審慎態度。港媒報導,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表示,去年十二月外資基金持續流出大陸股票市場,流出金額約卅五億美元,但資金流出速度較前一個月的七十五億美元放慢,其中被動基金(以追蹤某個基準指數為目標的投資工具)流出十一億美元,按月減少百分之七十六;主動基金流出廿四億美元,按月減少百分之十七。

至於大陸本土基金的資金流向,摩根士丹利稱,大陸本土被動基金去年十二月持續資金流入,約四十八億美元,與前一個月的五十三億美元相若。港股通亦獲得一二三億美元流入,為二○二四年流入金額第二高的月分。

   
觀察站/陸開年雙變 不再提「緊日子」
香港特派員李春/聯合報
一年之始在於變。開年一星期,大陸政經層面已有多層新動向,其中有兩件事,一是去年強調的,今年不提了;二有去年沒提的,今年要大面積做了,這可稱為「開年雙變」。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為要「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同時重點強調「黨政機關要過緊日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常是明確一年政策基調,還要部署具體任務,但那次會議之後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卻不再提「過緊日子」。當時各方都在關注財政政策還要放什麼大招,這一細微變化沒被人留意。

但開年之初,北京官場人士留意到,一是在新下達文件中,「過緊日子」提法消失了;一是在省級地方陸續召開的地方黨委會議或經濟形勢部署會上,都不約而同地不再提「過緊日子」。官場人士認為,這是重大政策性轉變,在中共領政方式中,一個政策主張不提了,意味著這個政策不實施、不執行了。

不再提「過緊日子」當屬這類情況。有幾種可能,一說是財政要寬鬆,不可能與財政「緊日子」同時出現,財政要大手花錢,當然不可能緊;另一說法是現在強調經濟「光明論」,這跟「過緊日子」不同調門;第三種說法是現在已開始過「苦日子」,沒必要再提「緊日子」。

另一大變與不提「過緊日子」相關,是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普漲」。過去兩年地方財政困難,不斷傳出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發不出工資,或是減薪或減少補貼。

歲尾年初,各方最關心工資狀況,流言紛起,但不再是減薪或減少補貼,反而是不同地方、機關和事業單位,傳出加薪或補發工資。按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文件沒有提出為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加工資,當時只說要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意願和層級。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等等,所以這加薪漲工資之議,算是另一突變。

在不少地方傳出給黨政機關加薪的同時,近日更有傳說年內會有「普漲」。加薪漲工資,目標當然希望以收入的增加,帶來消費的擴大。但這會否催生內需的擴大,拉動經濟走出通縮,還有待專家來解說,至於這會否加大收入分配不公的社會不穩,也有待觀察。

   
陸服務業景氣回升 就業卻惡化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聯合報
昨天公布的去年十二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為五二點二,較先前回升○點七,也是去年六月以來最高,顯示大陸服務業經營活動加速擴張。不過,服務業就業情況卻出現惡化,去年十二月大陸就業指數為近四個月來首次降至收縮區間。

此前公布的去年十二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為五十點五,仍位於擴張區間,但擴張速度放緩。受大陸製造業擴張速度放緩拖累,當月財新中國綜合PMI回落○點九,至五一點四。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表示,上月製造業和服務業生產增加,需求增速近四個月來首次快於供給;但製造業及服務業就業均下降,物價水準整體較為低迷,市場樂觀預期同樣趨弱。他並稱,二○二五年外部環境將更加錯綜複雜,政策層面應事先準備;後續政策還需向增加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傾斜,要在提高弱勢群體消費能力和意願上多做文章。

若以服務業PMI分項數據來看,去年十二月供需擴張速度微升,其中新訂單指數為近五個月來最高。但需求增加主要靠內需拉動,外需陷入收縮狀態;新出口訂單指數為二○二三年八月來首次跌至臨界點以下,且為近二年低點。

儘管供需持續擴張,服務業就業情況卻出現惡化。去年十二月就業指數為近四個月來首次降至收縮區間。接受財新訪問的企業反映,員工離職和企業裁員導致用工數量下降,雖然新訂單持續湧入,但企業人手萎縮,當月積壓工作量增加。

財新報告指出,雖然大陸服務業企業對市場前景仍樂觀預期,但信心明顯走弱。其中,去年十二月經營預期指數在擴張區間高點回落,降至歷史較低位置。部分陸企認為,新業務品類推出,加上大陸官方政策扶持,有助於今年推動銷售成長,但也有部分企業擔憂國際貿易前景。

   
青藏高原 銅礦資源達「世界級」
特派記者廖士鋒/北京報導/聯合報
大陸官方近年不斷強調要加大能源戰略礦產的探勘力度,以求「手裡有礦,心中不慌」。而在青藏高原也取得了找礦重大突破,官方預估二○二一年以來,新發現銅礦資源量達兩千餘萬噸,青藏高原將成為世界級銅資源基地。大陸專家稱,將能夠確保大陸銅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

央視報導,大陸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數據,在青藏高原,自十四五規畫的二○二一年以來,累計新增銅資源量達兩千餘萬噸,預測資源潛力達一點五億噸,已形成玉龍、多龍、巨龍—甲瑪和雄村—朱諾四個千萬噸級的銅礦資源基地。青藏高原將成為世界級銅資源基地,有力改變大陸銅礦勘查開發格局。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菊興指出,銅作為真正關鍵金屬,在綠色能源開發及利用方面尤其重要,如太陽能、陸上風能、海上風能,還有新能源汽車等需要大量的銅。這些銅礦的勘察增儲能夠確保大陸銅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

大陸官方近年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動員地質調查團隊在大陸各地積極探勘石油、天然氣和其他重要礦產資源。

大陸自然資源部去年公布,行動主要成果包含河南三門峽盆地油氣、鄂西鈮鉭稀土、海南鋯鉿等找礦和技術實現突破;西藏、黑龍江、湖北的銅,新疆、四川、江西的鋰,新疆、甘肅、湖南、山東、陝西的金,遼寧、新疆、河北的鐵等資源量均實現大幅成長。

   
習近平談腐敗:存量未除 增量還持續
特派記者廖士鋒/北京報導/聯合報
中共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六日至八日在北京召開,經過去年的高階官員涉貪違法違紀等情況,今年會議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再度重申「腐敗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並強調腐敗存量尚未清除,增量還在持續發生。他更警告說,任何猶豫動搖、鬆懈手軟或半途而廢,都將犯顛覆性錯誤。

據新華社消息,習近平昨天出席會議時表示,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斷純潔幹部隊伍,維護了中共黨的形象,鞏固了紅色江山。他重申腐敗是中共面臨的最大威脅,並指當前反腐敗鬥爭形勢仍然嚴峻複雜,腐敗存量尚未清除,增量還在持續發生,剷除腐敗滋生土壤和條件任務仍然艱巨繁重。

習近平要求反腐敗鬥爭必須堅定不移,聲稱任何猶豫動搖、鬆懈手軟或半途而廢,都將犯顛覆性錯誤。他還指,要始終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對重點問題、重點領域、重點對象著重抓、著力查,深化受賄行賄一起查。

中共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李希在主持會議時強調要「堅定不移把反腐敗鬥爭向縱深推進」。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連日來刊發多篇文章,鋪陳此次全會。其中一篇署名為「新華社記者」的文章強調,去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開發布的落馬「中管幹部」(中組部備案幹部,一般指副部級以上)達五十八名,多名身居高位的「一把手」任上被查,文章稱「共產黨員並非生活在真空之中,總有病毒病菌隱形變異、潛滋暗長」。

   
陸服務業PMI好轉 加速擴張…需求增速超過供給
記者賴錦宏、謝守真/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服務業擴張速度加快,去(2024)年12月財新服務業PMI為52.2,較11月回升0.7,為去年6月來最高。不過,服務業就業情況卻出現惡化,去年12月大陸就業指數為近四個月來首次降至收縮區間。

此前公布的去年12月財新製造業PMI為50.5,較11月回落1個百分點,仍位於擴張區間,但擴張速度放緩。受大陸製造業擴張速度放緩拖累,當月財新綜合PMI回落0.9至51.4。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表示,上月製造業和服務業生產增加,需求增速近四個月來首次快於供給;但製造業及服務業就業均下降,物價水準整體較為低迷,市場樂觀預期同樣趨弱。

儘管供需持續擴張,服務業就業情況卻出現惡化。去年12月就業指數為近四個月來首次降至收縮區間。接受財新訪問的企業反映,員工離職和企業裁員導致用工數量下降,雖然新訂單持續湧入,但企業人手萎縮,當月積壓工作量增加。

此外,標普全球昨日公布最新報告指,香港去年12月採購經理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為51.1,低於11月的51.2。該數據雖仍反映營商環境連續三個月好轉,然而,產出、新訂單、就業、採購庫存等分項指數都低於去年11月,導致PMI數值按月下跌0.1個百分點。

報告提到,港企去年12月持續看淡業務前景,惟悲觀情緒較11月減退,業者憂慮主要來自競爭加劇與貿易壁壘挑戰對後續銷情的影響。資料亦顯示,外部需求疲軟,加上潛在的美國關稅威脅造成憂慮,因此拖累香港12月出口訂單表現。同時,港企在去年第七度精簡人手,職位減幅雖不大,卻也是三個月來的最大跌幅。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研究部副總監Jingyi Pan稱,最新PMI反映去年12月增長步伐減慢,前瞻指數也顯示今年開局或延續放緩趨勢。不少業者就美國關稅對貿易前景的潛在挑戰表示憂慮,有關影響或在新年繼續左右營商情緒和經濟狀況。企業為保銷路不但承受成本升幅,還開始調低售價,意味業者面對利潤壓力正在加重,並以批發及零售業最受影響。

   
大陸官方救股市 祭基金限賣令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股市在2025年開局首周表現不理想,上交所、深交所近日約見外資機構,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之際,另有外電引述消息指出,大陸主要證券交易所要求一些大型共同基金公司於年初限制股票拋售,要求每日「買多於賣」,此舉是為穩定市場情緒。

路透報導指出,至少四家大型共同基金在去年12月31日以及今年1月2日和3日接到滬深證券交易所的來電,要求它們每天買入的股票數量要多於賣出的股票數量。

這項指示是在大陸股市2025年開年首周大幅下跌態勢開始之際發出的,市場擔憂美國即將上任總統川普會對中國商品加徵重稅,將給本已疲軟的經濟帶來更大壓力。

一位知情人士稱,這些基金可以賣出股票,但如果其總賣出金額超過了購買金額,則必須迅速增加更多倉位,以填補差距。該人士補充說道,這類指示有成為常態傾向,去年初時也曾有類似的要求。

在2025年首個交易日,滬深300指數暴跌2.9%,創下自2016年以來最糟糕開局表現,該指數上周下跌超過5%。

滬深交易所上周同步召開外資機構座談會,與會機構就深化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提出具體建議,包括持續優化完善滬深港通機制和QFII機制,暢通外資投資A股管道;加強對外政策宣講,鼓勵優質上市公司海外路演(法說會),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提高股東回報和公司治理水準等。

實際上,外資對中資股看法持續保持審慎態度,港媒報導,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表示,去年12月外資基金持續流出中國股票市場,流出金額約35億美元,但資金流出速度較前一個月的75億美元放慢,其中被動基金流出11億美元,按月減少76%,主動基金流出24億美元,按月減少17%。

至於中國本土基金的資金流向,摩根士丹利稱,中國本土被動基金去年12月持續資金流入,金額約48億美元,與前一個月的53億美元相若。港股通亦獲得123億美元流入,為2024年流入金額第二高的月份。

   
陸外交部發言人 首見「八○後」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外交部新任發言人郭嘉昆昨天主持例行記者會,成為大陸外交部第卅五任發言人。郭嘉昆也是大陸外交部首位「八○後」(一九八○年後出生者)發言人。

目前大陸外交部共有華春瑩(副部長兼新聞司長)、毛寧、林劍和郭嘉昆等四位發言人。

大陸外交部昨例行記者會上,郭嘉昆由林劍介紹亮相,正式主持記者會。林劍指出,郭嘉昆副司長(新聞司)在外交部工作近廿三年,有豐富外交經驗和良好溝通能力,希望大家像支持歷任發言人一樣,支持郭嘉昆的工作。

郭嘉昆表示,將竭盡所能及時準確闡述中國外交政策,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精彩故事,幫助各位用手中的筆、鏡頭和麥克風,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公開資料顯示,郭嘉昆一九八○年八月生,蒙古族人,曾任大陸駐聯合國代表團三秘,外交部非洲司副處長,外交部政策規畫司處長。

   
早逝的英才帶來顛覆數學界的貢獻
印度會在12月22日慶祝國家數學日。此日期之所以重要,因為這是印度一位最出色的數學家斯里尼瓦瑟.拉馬努金的生日。儘管年僅32歲於1920年不幸英年早逝,他卻帶來顛覆數學界的貢獻。更厲害的是,他並未受過任何正式數學訓練卻能達成此番成就。

美國恐陷停滯性通膨 台灣最大風險是它
在強人川普的強勢回歸之下,台灣當然不會完全置身於「川普風險」之外。牛津經濟研究院東北亞首席經濟學家王蕊在接受本刊訪問時指出,台灣固然受惠全球AI浪潮,「經濟基本面相當穩固,」不過,台灣對美國龐大的貿易順差,終究像是川普眼裡的一根尖刺,「關稅衝擊,這是台灣最大的風險。」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