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實踐這四個原則,就能改變孩子,而若父母能一起實踐,將更有效果! 原則1 不可以體罰
被打大的孩子,長大後就會打人
有些人明知「不對」,卻忍不住打孩子,有些人則認為這是在教育孩子,而對孩子動粗,甚至也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自己當年也是被打大的,所以採取打罵教育很正常。
但其實被體罰的孩子,往往最後也會對他人動粗,想藉以表達自己的情緒。為教育孩子暴力行為不可取,一定要以身作則,停止體罰。
體罰孩子即使會有效果,也只是暫時性的效果
即使體罰能呈現暫時的效果,就長遠眼光來看,也絕不是有效的教養方式。若經常體罰,反而會毀掉許多孩子重要的財產,包含對大人的信任、與父母之間的親情、寬宏大量的心胸、喜歡自己與周遭大人的心情等等。
孩子會憎恨父母,留下無法抹滅的心靈創傷
父母如果對孩子動粗,孩子就會對父母感到憤怒,甚至產生憎恨。而且受到父母以強過自己的力量施暴時,孩子很容易因為害怕,態度變得畏縮,不但容易失去自信心,更容易喪失開拓今後人生的力量。
有時甚至會演變成虐待
「長期習慣體罰」或「父親喝醉後就對孩子動粗」,都已經算是虐待的行為,而「如果不斷對孩子說出傷害心靈的話」,就屬於精神虐待。這些行為,一輩子都會留在孩子的心裡,帶給孩子心靈嚴重的創傷,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一直到青年期時,都有可能因此出現自殘的行為,甚至走入歧途。若有出現虐待的情形,而且只靠家庭的力量,已經無法解決時,可以求助兒童諮詢所或各地家庭支援中心等機構。
原則2 減少提醒次數
提醒孩子時,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各位父母是否只注意到孩子的缺點,因此不斷責罵孩子?首先,一定要設法減少責罵孩子的次數。當孩子熱衷於某件事時,很可能根本沒有聽到你的聲音,所以不妨先確認已經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再來提醒孩子該做的事。若採高分貝責罵或諷刺的方式,孩子就算原本想做,也會因此失去動力,甚至覺得厭惡,所以千萬別再採用這種方式。
原則3 改變對孩子的說話方式,不對孩子「口出惡言、責罵、出言傷害」
父母口出惡言只會深深傷害孩子的心靈,往往因此有不好的結果
有些人在責罵孩子之餘,最後終於忍不住口出惡言,對孩子說「我已經受不了你了」。這種方式不但無法改變孩子的行為,只會讓孩子因為受到否定,導致原有的問題行為變本加厲,往不好的方向發展。惡言對孩子的傷害和體罰一樣,只會給孩子留下心靈創傷,所以別再以消極的語言來面對孩子。
原則…4 從誤解中解脫
「他一定是故意的,想讓父母難堪」這完全是誤解
過動兒會說出一下就被戳破的謊話,並不是因為孩子擔心被父母責罵,更不是為了讓父母難堪。唯有理解孩子所採取的行動,都是因為「這個孩子只能以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才有辦法支援輔助孩子。如果孩子真的是故意的,就表示孩子心裡已經留下很深的傷痕,才會無法坦率面對父母。
《理解發展障礙孩子的心:教養自閉、亞斯伯格及過動孩子的圖解實用手冊》
理解,才能真心相待!
不將障礙看成障礙,而是看成一種特性
讓融合教育更圓滿的教養指南
丁凡(均一國中小教師、作家)、王華沛(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宋慧慈(中華民國激勵協進會理事長)、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醫師)、雞肉丸子(知名媽媽部落客)真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