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與矽品打破原先的對立,轉為以產業控股公司的模式結合,台灣很有可能在全球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之後,再出現一個半導體巨人。
日月光與矽品的封測產業國家隊,可說「巧合」地給蔡英文總統提出的台灣國家隊構想送上一份大禮,也可能是未來數年台灣產業整併的大趨勢。
日月光為何一定要再擴大規模?這得從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等科技大老的觀察說起。
進入後PC與後智慧型手機時代,半導體的成長將會是在物聯網(IoT)等裝置身上,物聯網元件不再是單一的晶片功能,而是必須有上網、視覺甚至觸覺等功能。
舉例來說,已經在市面上銷售多年的掃地機器人,近幾年在家電業很紅的戴森才剛剛要推出,原因是戴森把三六○環景功能放入掃地機器人中,但又要讓機器人不能過大,以符合多數家庭面積小的居住趨勢,透過晶片堆疊技術把各種功能放在一個小面積的晶片上,就成為半導體封測業非常大的挑戰。
這樣的一個晶片開發,要投資的金額可能是十億、廿億,即便以日月光這樣規模的公司,一年能研發的數量也不超過五個,更不用說,研發的工程師數量將會遠遠超過日月光目前的能量。
與矽品結合,彼此間沒有重大的文化差異,可以快速發揮功效。
速度,也是台灣產業結合,以便與中國大陸廠商競爭的關鍵。
這樣的「台灣隊」,還只是生產層面。台灣要降低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依賴,除了製造業,還有更多的是在服務業。
服務業目前占台灣經濟(GDP)規模超過六成,但相對大陸市場與廠商,規模都還很小。以金融業來說,中國傳統的中農工建四大銀行,整個台灣金融業加起來也沒有一家大,更有阿里巴巴等網路業者跨足金融科技,台灣企業在競爭上都相當不利。
整合具台灣文化的產業國家隊,才有可能與大陸等世界級企業競爭。產業界人士也說,台灣目前有一大優勢,就是我們對智慧財產權(IP)的保護,以及對契約精神的保障,都是在技術與資金之外,大陸廠商還相對欠缺的條件。
不論台灣的經貿與中國大陸市場的關聯性高還是低,組成具備亞洲區域規模的台灣國家隊,不僅是廠商求存的一條路,也是台灣經濟更多元與獨立發展的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