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今年這個中國經濟的「開局之年」,人民幣匯率就走得有動感,到最近進入「敏感時期」,人民幣匯率看起來就更加飄浮了。所以有了外媒接連鼓譟、央行嚴詞以對的事件。但既然在「開局」中,既然在敏感期,事件很快過去,人民幣匯率也將跟隨中國經濟,進入「L型」階段。所謂外媒鼓譟,說的是上周境外媒體有指中國央行「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立場鬆動」,又指「官方試圖確認美聯儲是否將在6月加息」。對這類財經報導,一般喜歡「私下溝通」的中國央行,一時罕見火大,用上「捏造事實」、「違背新聞職業操守」等重詞,還說保留通過法律途徑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
如果說外媒的鼓譟來因還不明就裡,中國央行火大就是事出有因。首先是人民幣匯率又在那裡波動。5月25日,中國央行公布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693,大幅貶值225點,創下2011年3月來新低。
其次就是所謂的「美元荒」出現,也就是說在結匯後,要拆借美元保持流動性,中國境內美元需求由之增加,還出現了短缺。
這兩個市場表現,都跟人民幣匯率有關,而美國是否加息,更是人民幣與美元的博弈。中國央行去找美國聯準會聊聊加息的事,那是關起門來可說,但出門一定不會認的事。而人民幣貶值,雖然有人認為是「態勢明顯」,但說中國央行在人民幣匯率的改革立場鬆動,那就是在這博弈還未開始,就犯下未戰先退的大忌。
再關起門來說,人民幣匯率和匯率改革這種大事,周小川也只是操盤手,總理李克強也不敢說是拍板人,要由政治局以上的會議來定。所以,連日來除了中國央行要「嚴正聲明」外,還組織了護盤的專家學者,出來說人民幣國際化的改革決心之堅定,人民幣匯率貶值之沒有可能。
現在大致狀況,是境外的聲音,都是人民幣看貶的,而中國境內的聲音,都是人民幣看穩甚至有升的。這種相對的說法,到底誰有道理?
境外的看法,主要是看數據,特別是看到目前經濟下行,企業債務重組,槓桿率在迅速上升,銀行的不良貸款負擔加重,最驚人的言論是說那「8萬億(人民幣8兆元)銀行壞帳」的損失,註定人民幣要大幅貶值。
境內專家學家的看法,不去一一列舉,特別是其中看升論者的理據,倒是最近一位前官員轉型的經濟學者,提出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是人民幣匯率風險之論,認定中國確實面臨著階段性的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但從趨勢來看,中國人民幣的匯率也不大可能出現長期的貶值。
這位前官員現學者之論,有理有據,其重要之處,在於人們應該用動態來看人民幣,中國現在的錢不論是自己的還是人家投來的,都會動來動去更頻繁,外匯需求會增加,外匯存底會減少。
與之同時,中國的經濟領導者深明人民幣匯率對經濟的重要性,人民幣雖在國際化,但還沒開放成可自由兌換貨幣,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中,調節、限制都是有管理。
所以,除非出現重大的政治動盪,在可見的今年,中國的經濟被定位為「L型經濟」,即底位運行,不會反彈;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在官方細密的管理下,勢成「L型的人民幣」,不會升也不會大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