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股型態呈現橫向築底走勢,台股雖然相對抗跌,但多方的續航力不足,攻勢間斷無法連續,要獨自脫離整理區間不易,加權指數若要進一步向上挑戰,似乎仍需借助外部力量。
美國經濟數據雜音增加 反彈過程仍需步步為營
這個外部力量非美股莫屬,如果美股走勢持續陷入膠著,全球主要市場很難獨自走多,主要因素是今年以來美國景氣擴張力道獨強於全球,其餘地區的景氣大部分已領先轉弱,美國算是最後一塊淨土,已成眾所矚目的經濟指標。
然而,近期美國經濟數據的雜音也越來越多,除了先前提過的美國成屋銷售數據不如預期以外,美國商務部新公布的耐久財訂單也不如預期,十月耐久財訂單經季調後月跌四.四%至二四八五.二億美元,創二○一七年七月來最大月跌幅,不如市場預期的月減二.六%,且較前期的月減○.一%加速向下。
扣除運輸設備後的耐久財新訂單數據為月增○.一%,不如市場預期的月增○.四%,且因前期值由原值○.○%下修至月減○.六%,已降低基期,代表運輸設備以外的訂單亦整體偏弱,如機械及基本金屬回落至負成長格局。
若就年增率而言,十月耐久財新訂單年增六.七%,同樣較前月的七.○%進一步收斂,多數分項年增率亦不及前期表現,整體而言,耐久財新訂單月增速表現不如預期,多數分項出現較大幅度回落,且非國防資本財持續降溫,顯示企業投資信心已有所動搖。
因此,展望後市,考量美中貿易衝突長期化,且關稅提高恐墊高生產成本、減稅效應消退等等,未來的需求仍將承壓,恐干擾廠商投資的積極度。
所有關於經濟基本面的不利因素,仍會陸續傳導至股市。當然,美股不會每天都下跌,終究會有反彈,只是反彈力道可能不會像二月與七月一樣凌厲,投資人面對反彈的過程必須步步為營。
日本與歐元區景氣明顯趨緩 拖累全球經濟表現
由於台灣是外貿依賴度極高的經濟體,因此必須多面向觀察,我們不像加拿大,貿易往來集中在美國。所以,全球其他地區的經濟榮枯對台灣的影響依然重要。
觀察研調機構IHS Markit新公布的歐元區十一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由十月終值五三.一降至五二.四,創下二○一四年十二月以來最低,遜於路透調查經濟學家的預估中值五三.○,這是全球需求趨緩的徵兆。
若再觀察分類,十一月歐元區製造業PMI初值由十月的五二.○降至五一.五,創二○一六年中以來最低,產出指數由十月的五一.三降至五○.四,接近五十的榮枯分界。
十一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由十月的四九.二降至四八.九,此為IHS Markit由二○一四年九月開始統計該指數以來最低水準;而服務業PMI初值由十月的五三.七降至五三.一,創二五個月低點。顯然,歐元區距離全面性衰退是越來越近。
回頭觀察亞洲的日本,日本十一月份製造業景氣雖然持續擴張,但幅度降至兩年新低。Markit新公布的十一月日本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五一.八,較十月下滑一.一,尤其新訂單滑落速度令人憂心,數據顯示十一月新接訂單指數從五二.六下滑至四九.六,新接訂單陷入萎縮為二○一六年九月以來首度出現;出口訂單指數雖然維持擴張分界線之上,但也呈現趨緩,從十月的五一.一下滑至五○.八。顯然,我們經濟部統計處預估台灣十一月外銷訂單年增率恐陷入零成長,並非無的放矢。
鎖國政策損人不利己 川普成為全球大變數
中美的關稅之戰尚未落幕之際,可預見的未來將再添一個變數,就是美國針對中國的出口管制。當重要的零組件只要需求方能接受,關稅只是提高成本,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如果關鍵零組件有錢買不到,嚴重性就更大了。
日前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署(BIS)公布了一份針對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的出口管制框架。BIS主要是通過商務管制清單對具體出口商品進行監管,凡是在管制清單上擁有出口管制分類編碼(Export Control Classification Number, ECCN),且未得到豁免的商品出口均受出口管制。
此份針對性的條款涉及十四個領域,包括生物技術,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定位導航,微處理器技術等。眾所周知,對美國排行前列的跨國公司而言,中國大陸目前在大部分的領域為美國以外最大的市場,且未來只會更為突顯,例如航空航天類,美國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的比重高達四五.七%。
川普政府研擬對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創新科技設立出口管制,雖然目的是維護國家安全以及美國科技領先地位,若嚴格執行,將打亂全球供應鏈的現有分工狀態,甚至直接斷鏈。
任何科技產品,只要缺任何一個重要原件,就無法順利出貨,進而使其他正常的上游供應鏈出現庫存堆積,最後拖累全球景氣的擴張;身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終將被自己反噬,猶如科技業代表機構BSA/Software Alliance的說法:單邊出口管制對美國企業與研究人員來說反而不利。
總之,失去中國市場的美國高科技公司,不但少了分攤高額研發成本的夥伴,科技人員的管制也會讓支撐美國經濟繁榮的創新力受創。如果美國堅持鎖國政策,諸多規模猶如怪獸的美國企業還有多少發展空間呢?接下來美國股市估值必將再度下修,進而讓全球經濟與股市陷入惡性迴圈。
美元可望轉弱 唯一有利新興市場條件
將焦點拉回台灣,由於台灣經濟對外貿依賴極高,因此,歐、美、日景氣的榮枯傳導至台灣的速度很快。
先前公布的台灣十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NMI)、物價及貿易數據等,當中多項數據表現不盡理想,十月PMI已連續四個月回落,而構成指標中除生產在工作天數增加下有所回升外,其餘項目幾乎全數較前月下滑,尤其以訂單項目大幅下滑成為拖累整體數據之關鍵,在產業別方面可見貿易戰影響範圍由基本金屬、機械相關產業逐漸擴散至電子及其餘產業。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剛公布的十月三大產業營業氣候測驗點調查結果,製造業連三個月下滑到八八.三五點,創二○一二年七月以來的七六個月新低,且累計三個月共滑落十三.一一點,幅度直追金融海嘯二○○八年的十至十二月,顯示業者看法十分悲觀。綜觀目前少數有利股市的條件是美元可望轉弱,至少不易轉強。
由於國際油價的大幅重挫,不但將大幅降低原物料價格,更重要的是將改變FED的升息路徑,FED將因通膨壓力大幅下降而放緩升息腳步,美元走高的預期心理連帶被扭轉,今年以來被嚴重賣超的新興市場可望迎來資金回流潮。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最新報告指出,美國經濟成長率將由今年的二.九%,降至明年的二.三%,二○二○年再放緩至成長一.九%,美國經濟成長減速也將打壓美元展望。
台灣是新興市場之一,同樣有機會受惠於資金回流,在交易策略上,今年獲利佳的族群或個股,明年將有高配息的實力,而同時擁有低本益比、高殖利率的個股將優先吸引資金的進駐。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953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歡迎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學對一招,賺錢很容易《專業財經DVD函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