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恐難滅抗爭怒火,中國警告外國勢力勿介入,德國總理梅克爾今天啟程訪中國,她在推動商業利益之際如何表達批評,可能改變歐洲聲調。香港行政長官(特首)林鄭月娥昨天宣布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說,港府與北京現在願意撤回逃犯條例,只是要香港人別再抗議,但「抗議直到10月1日仍會持續,5大訴求、缺一不可」。
在香港「反送中」抗爭怒火難滅下,長年執政有「歐洲女王」之稱的梅克爾(Angela Merkel)今天起至7日訪問中國,6日將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面,晚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共進晚餐。隨行有大型商業代表團,行程除了北京,梅克爾也計劃訪問武漢多家企業。
德國官員在梅克爾出訪前透露,訪問北京時將關切香港局勢,「說出她的批評」。德國朝野則呼籲梅克爾藉機向中國領導人施壓。
不過,由於德國景氣開始出現下滑跡象,今年第2季產值較前一季微幅減少,德國中央銀行聯邦銀行(Bundesbank)近期警告,工業生產「急遽萎縮」,第3季經濟可能步入衰退,此時梅克爾率商業代表團訪問中國,推動商業利益成為首要任務,尤其中國是德國非常重要的市場。
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今年3月公布2018年歐洲聯盟(EU)與中國的貿易數據,中國是歐盟最大進口國、第2大出口國,進出口貿易額分別為3940億歐元、2100億歐元,成員國對中國出口,以德國937億歐元居首,其次為英國233億歐元、法國208億歐元。
中國市場對德國重要性不言可喻,但德國「世界報」(Die Welt)集團總主筆舒斯特(Jacques Schuster)近日一篇「德國的怯懦」文章,點出德國商界面對中國可以套用一句話:「把布丁釘在牆壁上看看」,直言沒有脊椎骨的人,如何能期待他硬得起來?
舒斯特說,梅克爾是全世界最有權力的女人,她可在訪問北京後越過武漢,直接飛往香港。但她想保持距離的理由可輕易理解:商業利益,無論如何都不能危及這個利益。
日趨動盪的香港除損傷德國也會影響歐盟利益,根據香港政府工業貿易署2018年公布,2017年歐盟貨物經香港轉口至中國總值約100億歐元,另中國貨物經香港轉口至歐盟總值超過330億歐元 ,在高效率的港口與機場設施 、不受外匯管制及低稅率政策下,香港一直是中國與歐盟貿易的重要轉口港 。
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2017年香港155家銀行中有29家來自歐盟, 包括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AG)、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及荷蘭銀行(ABN AMRO Bank N.V.),香港159家保險公司中有25家來自歐盟;此外,還有許多以歐盟為根據地且在香港擁有空運權的航空公司,合計2017年底約有2萬9000名歐盟公民住在香港。
歐盟在香港有龐大利益,8月底在法國剛結束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包括美德法英義等國領袖發表聯合聲明,強調「支持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所陳述的香港自治,並呼籲避免暴力」。
相較過去3個月美國政界各方力挺香港批評中國,歐洲反應相當溫和,始終呼籲對話、克制以化解衝突。
在謹慎發聲近3個月後,梅克爾是首位在「反送中」抗爭風潮中訪北京的歐洲核心領袖,當下情勢她很難不對香港議題毫無反應,但中國一再表示香港是內政,嚴厲警告外國勢力勿「說三道四、 指手畫腳」,她若在兼顧商業利益下勇敢發出批評支持香港,這將有助歐洲改變聲調。
此外,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規劃11月訪問中國,屆時適逢上海舉辦進出口博覽會,參展的法國企業眾多,若反送中抗爭未結束,同樣在巨大貿易考量下,另一位歐洲核心國領袖面對香港難題也得接受外界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