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上真的有「Zombie(僵屍)」這個物種,依照達爾文「適者生存」(Survivalof the fittest)的法則,它會跟著演化(evolution)也是必然的。 《末日之戰》僵屍跑速嚇人 電影從喬治羅密歐(George Romero)1968年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創下突變(咬人)的里程碑起,日新月異,近年最大突破是布萊德彼特主演的《末日之戰》(World War Z)。 正如電影《功夫》裡火雲邪神的名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末日之戰》把殭屍的奔跑速度提升到讓人震駭的迅速(簡直跟百米短跑奧運金牌柏特有得拚),影片的驚悚程度為之大大提高。最近在台灣寫下韓國片在台灣最高票房紀錄的《屍速列車》,片名畫龍點睛之處就在一個「速」字。 《暴走列車》黑澤明沒拍成 以列車為故事舞台的電影很早之前就有了。狹窄、幽閉的空間的確是驚悚/恐怖電影的絕佳舞台。1960年代晚期,影壇盛傳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要到好萊塢拍攝他的第一部彩色片︰《暴走列車》(日本原名《暴走機關車》),內容是描述兩名逃犯誤上一列開往阿拉斯加的失控列車的故事。但由於資金等諸多問題,這部片沒有拍成。1985年,赴美發展的俄國導演安德烈岡查洛夫斯基(Andrei Konchalovsky)終於把個劇本搬上銀幕,由安潔莉娜裘莉的老爸強沃特(Jon Voight)主演,台灣當時的譯名是《滅》(Runaway Train)。 南韓導演延尚昊執導演的《屍速列車》,英文片名是Train to Busan,直譯是《到釜山的列車》。所以大陸譯名就直接譯成很沒力的《釜山行》。香港譯名則是《屍殺列車》,不過相較起來,似乎還是台灣譯的《屍速列車》最能抓到這部片的節奏神韻。 《屍速列車》有動畫版前傳 釜山是韓國第二大城市,位於該國東南端。以重要港口知名。不過。在國際媒體的曝光率上,它遠遠不如首都首爾(Seoul)。事實上,《屍速列車》是有一部動畫版前傳,片名就叫《起源:首爾車站》(Seoul Station)。 首爾這個中文地名,以前叫漢城。該地由於位於漢江之北,因此古名「漢陽」。公元1392年,李朝太祖李成桂在開京(今日開城)建立朝鮮王朝。1394年遷都漢陽,並改名為漢城,這個中文地名一直沿用至21世紀。 2005年1月19日,當時的漢城市長李明博舉行記者會,正式宣佈把「漢城」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原意即為首都之意)。去中國化當然是原因之一。韓國前總統朴正熙從1970年代起禁用漢字之後,韓國人就放棄使用「漢城」這個中文名稱。所以順理成章要求中文媒體配合。 仁川登陸 扭轉韓戰戰役 在英文媒體上曝光率第二高的韓國地名,可能是仁川(Incheon)。除了它是韓國最大民用機場的所在地之外,1951年9月15日韓戰正酣之際,聯軍指揮官麥克阿瑟兵行險著,讓聯軍在仁川完成了風險極高的登陸行動,從後防切斷北韓軍隊的補給線,成為扭轉韓戰戰局的關鍵戰役,更讓仁川在歷史上永世留名。這場戰役曾多次被拍成電影。最新一部是連恩尼遜主演的《代號:鐵鉻行動》(Operation Chrom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