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者為文創產品取名時,喜歡從外國語言裡汲取靈感,卻又往往有心或無意的改變原來的意思。之前最有名例子,是把「披頭四」(The Beatles)的名曲Norwegian Wood誤譯成「挪威的森林」(вюヨラみソ森)。其實原意是指「挪威木材(製造的木屋和傢俱)」,這是歌詞中男女主角共處時場景。森林是英文是Woods。當然,這不能算是村上春樹的錯。因為歌曲當年傳入日本並大為流行時,就是這樣譯了(只能說,他們的媒體或翻譯有時候欠精準)。 英國諺語 獅子形容三月天 近期「改變原意」的例子,是最近在台灣上映的《3月的獅子》(日語:3月ソьユレ⑦)。電影改編自羽海野千花的同名漫畫,描述獨自居住在東京舊市鎮、17歲天才將棋(日本象棋)少年桐山零的奮鬥故事。漫畫╱影片的英文名稱是March comes in like a lion,直譯是「三月像獅子一般的撲來」。 這句話其實源自英國一句有關天氣的諺語:「三月彷彿獅子般來臨,卻像羔羊般離去。」(March comes in like a lion and goes out like a lamb)。這句諺語分別用獅子與羊咩咩來形象三月天的巨大變化:「三月初天氣像獅子般寒冷嚴酷,三月底天氣卻如羔羊般舒適溫馴。」 但上述漫畫的日文名字卻把「三月像獅子」改成了「三月的獅子」,意在形容╱期勉棋士們「像獅子般的猛厲精進」。然而,不了解這句話的來源,是不大能了解這個片名的。 將棋與愛情 都以此當片名 不知巧合或故意,這片名並非第一次使用。早在1991年,日本著名獨立製片人╱導演矢崎仁司拍過一部描述妹妹愛上失憶哥哥的文青經典,就叫《三月的獅子》,日文和英文片都跟羽海野千花原作的漫畫╱電影完全一樣。不一樣的是,矢崎仁司影片裡描述「來如猛獅,去似羔羊」的,非關象棋,而是人與人之間最普遍、也最獨特的愛情。 失樂園 靈感源自英國詩 另一部英文片名跟片名來源有異的日片,是日前在台灣重新上映的《失樂園》。許多人都知道,渡邊淳一(原著)、森田芳光(導演)這部讓「不倫戀」(婚外情)一詞爆紅的名作,靈感源自英國大詩人密爾頓(John Milton)的同名長詩Paradise Lost(亞當夏娃被撒旦誘惑偷吃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園。最後,撒旦跟上帝狠狠的打了一仗)。 日片《失樂園》的英文片名並非Paradise Lost,而是Lost Paradise。然而二者是有分別的。前者的Lost是過去分詞,重點是在「(樂園)失去的過程」,後者的Lost是形容詞,重是失去的「樂園」。事實上,Lost Paradise的正確譯法是《失落(或被遺忘)的樂園》,前面通常還會加定冠詞The。 失落的世界 致敬柯南道爾 相近例子是福爾摩斯原作者柯南道爾1912出版的奇幻小說《失落的世界》,英文書名就是The Lost World。內容描述一支探險隊在南美洲高原上,發現依然存在著恐龍等史前生物。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後來向柯南道爾致敬,《侏羅紀公園》第二集,片名即是《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日片《失樂園》的英文片名為什麼會變成Lost Paradise呢?我想,這可能又是不專業翻譯造成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