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前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及其後繼者江澤民,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年代中,耗費30年苦心建立的中共政治潛規則,在習近平接班5年之內被破壞殆盡。
受到毛澤東時代權力過分集中的教訓,鄧小平雖然提出「核心」論,將毛視為中共第一代領導核心,他自己是第二代,江澤民則是第三代,但這是為了鞏固江澤民領導地位的考量。鄧小平真正的另一手,是安排了「集體領導」潛規則。
「集體領導」的體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裡,7人或9人不等的政治局常委,針對重大問題的決議,採取一人一票制。總書記的一票和餘人等值,7人或9人的單數設計,就是希望能得出多數決。
其次,政治局常委每人各管一攤,井水不犯河水,裡面除了總書記兼國家主席、軍委主席外,餘人包含國務院總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全國政協)主席、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以及主管意識形態者等。這種政治局常委分工合作的模式,被海外評論者稱為「九龍治水」。
這種「九龍治水」模式,確實可以避免權力過分集中的弊病,但也產生了不良後果,部分政治集團長期把持某一系統,形成尾大不掉的山頭。目前在監的前中共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其勢力範圍的盤根錯節,就是一個明顯例證。
習近平上台之後的權力安排,首先是將政法委書記由政治局常委打落到政治局委員,降低政法委的政治位階。其次是透過人事安排及權力重新分配,讓這個主管百萬武警、全中國公檢法的體系,重新納歸中央領導人麾下。
除此,更重要的,透過黨內分設各類小組、委員會,並自兼組長、主任、主席、總指揮的方式,習近平將其他政治局常委的權力全數收歸自己。例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的頭銜,侵蝕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大部經濟職權;透過「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的頭銜,極度擴充「國家安全」的概念,侵蝕了所有政治局常委的職權。
在今年1月出任「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主任」之後,根據統計,除中共中央總書記外,習近平一人已經至少擁有12個頭銜,管轄範圍無所不包。
在「集中權力辦大事」之外,習近平還打破了鄧小平建立的「隔代指定接班」潛規則。
這項規則的目的,在避免某個政治勢力長期把持政權。鄧小平一口氣指定了江澤民、胡錦濤兩個接班人之後,胡之後的接班人(習近平),指定權在江澤民;習近平之後的接班人,指定權在胡錦濤。
這是外界視現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前任中共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兩人為下一代接班人的原因。胡春華為胡錦濤所喜,「(共青團)團派」色彩鮮明;孫政才據信和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相善。
但領導人和接班人之間的關係,從中國長遠的帝制歷史來看,即使是父子關係,都不必然和睦,遑論是上一個領導人指定的接班人。
在過去的5年中間,胡春華、孫政才兩人總是戰戰兢兢,既要努力工作、三不五時表態向習核心效忠,還要避免任何「震主」事故。
但事故還是發生了。今年7月間,孫政才被以「涉嫌嚴重違紀」理由拔除中共重慶市委書記一職。「隔代指定接班」的總書記、國務院總理「雙接班」模式遭到去除一翼。
在中國共產黨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19大)中,胡春華是否進入政治局常委會,並出任中央要職,是觀察習近平是否在2022年交班給胡春華的主要指標。
如果習近平不準備交班給胡春華,一個可能是讓心腹陳敏爾不但取代孫政才的空位,甚至排名在胡春華之前。另一個可能,海外甚至揣測,習準備「自己繼續幹下去」,這又將打破領導人只做滿兩屆、10年的規則。
至於江澤民時期定下的「七上八下」(67歲繼續幹、68歲下台)潛規則,分析家多以此看待現任中紀委書記王岐山(69歲)是否在19大下台問題。
其實,習近平並不在乎「七上八下」,王是否繼續留任,習近平考量的是整體政治安排,並不受潛規則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