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 VR 的虛擬實境 (Virtual Reality),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把人帶進另一個世界,儘管另一個世界是真實影像,或是虛構幻覺,或幻覺與真實的結合,卻能讓人耳目一新,體驗現實世界無法想像的經歷。VR 不同於影視,影視是依序一個畫面接一個畫面的直線呈現,VR 則有寬廣的視野,可以上下左右、前後深淺隨意活動;影視無論大小銀幕,都有很多人坐在一起看,但 VR 一旦戴上頭盔,就陷入小框框與世隔絕,成了唯一的觀眾。 戴著 VR 觀視頭盔進入火星。取自網路。 唯一的觀眾有很多好處,不受干擾,能按自己的速度與喜好沁入虛擬的世界,依不同的安排,在 VR 裡可以遊戲、探索、學習、創造、享受。但,都是一個人,孤獨的一個人,在另一世界的經驗、興奮、樂趣都無法與親友分享,是獨樂樂。一句老話,獨樂樂不如眾樂樂,VR 要晉升到眾樂樂,似乎缺少了一個元件:別人。 臉書 (Facebook) 總有先見之明,三年前以 30 億美元收購了製造 VR 觀視頭盔的 Oculus,用意可想而知,是讓臉書的朋友們可以在 VR 聯繫,尤其是多年不見的遠地親友,用更親密溫馨的方式見面。話雖不錯,VR 仍離不開電玩、與觀看短片,沒能發揮社交功用,直到去年四月,臉書終於推出支援 Oculus Rift 頭盔的 App 「空間」(Spaces),如果你和你的臉書朋友都有 Rift 頭盔,就可以在「空間」裡見面聊天,於是 VR 有了社交功能。 進入臉書空間先要打扮自己,可以用臉書照片做底,裝扮成各樣的替身,進入虛境雖然都是臉書朋友,替身見面還是要打招呼說自己是誰,免得互不相識。這些臉書朋友的替身能做什麼呢?可以體驗周遭環境,共同回憶以前的照片,用一枝粗筆在空中塗鴉,也可與替身朋友照相攝影,即時傳給真實世界的臉書朋友讓他們說讚。下面一小段影片,簡單展示虛擬空間裡的朋友在做什麼。 VR臉書空間。取自 Youtube 上面影片的簡介教人覺得新鮮、有趣,忍不住戴上頭盔與臉書朋友見面,但有多少臉書朋友對 VR 有興趣、又是否願意花費 500-800 美元購買頭盔?如果 VR 朋友就那麼幾個,虛擬空間能做的事又不多,可能很快就感覺到單調枯燥。虛擬空間的操作沒有平面畫面,不能用滑鼠點選、也不能用手指滑抹,從影片中看到要用較大的肢體動作做為互動介面,也正因為這樣,需要高價位的頭盔才能操作順暢,又增加一項負面因素。雖然如此,臉書還是啟動了 VR 社交。 除了臉書,另一個叫 Rec Room(遊戲屋)的 VR 社交遊戲俱樂部,也引起科技新聞網站的關注,與臉書不同的是屋內有許多人,大多互不認識,屋內也有很多種遊戲,可以自己一個人玩,可以與大家一起玩,也可以組隊用槍與另一隊對戰。另外有大廳,不認識的人也在這裡相互介紹、聊天,也可以召集會議。這個 VR 平台由 August Gravity 開發,下面一小段影片展示有哪些遊戲。 VR 社交遊戲屋 Rec Room。取自 Youtube 許多科技網站給 Rec Room 頗佳的評語,認為在遊戲上是不錯的 VR 社交平台,互不相識的人藉遊戲在這裡認識,邀約遠地的朋友進來打乒乓球,比臉書更具社交性質。雖然畫質不夠細膩,替身僅有半個身子,遊戲動作太快可能讓人覺得暈眩,而互不相識的人也可能如真實世界能發生爭吵,但整體來說是一個新穎構思,可做為發展非遊戲 VR 社交的基礎 。 好萊塢不會放過新的影像技術,從黑白到彩色、從膠片到數位、從 3D 到 4D,從 iMax 到李安的 4K 每秒 120 格的細膩畫質,VR 自然列入考量。一位幾十年的影評人說,VR 的技術、製作的資金都齊全,但電影是依序一幕一幕直線進行,投影在大銀幕,很多人一同觀賞,現在很難想像 VR 電影會是什麼樣子,難道每一觀眾都戴個頭盔進戲院?看樣子好萊塢還不急。 VR 畢竟仍在萌芽,新鮮感讓大家有興趣嘗試,如果有一天 VR 成為工作與生活的常態,大家分享也就水到渠成,目前仍以獨樂樂為主流,品質與內容也越來越有吸引力,至於眾樂樂,恐怕還要等一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