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於50歲發病就屬年輕型乳癌 雖然亞洲及非洲則屬於乳癌低發生率地區,然而在亞洲部分國家如新加坡、韓國、日本及台灣乳癌年輕(廣義定義是小於50歲)發生率卻急速增加中,舉台灣與美國的比較為例,在美國乳癌屬於年長者的疾病,然而現今在台灣約45%的乳癌屬於廣義的年輕型乳癌。
年輕乳癌病人與年老乳癌除了在病因、病程、預後及抗癌治療上有些許差異外,在心理調適及家庭社會角色也有明顯差別。
例如年輕病人在罹病前常常還是家中照護小孩或長輩的主力,也多數還在職場上工作,更年輕的病人甚至於還沒有結婚或生育,加上年輕病人多數未有罹患重病的經驗,一旦罹病常常身心俱疲,對未來也充滿未知的恐懼。
本文主要介紹年輕乳癌在抗癌治療的特殊考量,主要針對化學治療、抗荷爾蒙治療以及生育的考量進行說明,希望增進病人與醫師溝通的能力。
40∼50歲的病友預後較其他年齡層好
針對早期乳癌在開始治療前,需要先「概估」疾病的預後(10 年復發率及死亡率),病患年齡、腫瘤大小、腋下淋 巴結被侵犯之數目、腫瘤惡性度、荷爾蒙受體(包括雌激素受體-ER及黃體素受體-PR)及第二型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HER2),這部分目前以利用美國SEER的資料庫所建立的免費工具djuvant﹗Online(www.adjuvantonline.com)最為全世界醫師所推薦使用,此工具也可預估化學治療及抗荷爾蒙治療的療效,目前此工具在改版中,即將新增抗荷爾蒙治療療效預估值。
針對化學治療的療效預估值在灰色地帶(例如化學治療減 少約2%的死亡率)的病友,這些少數病人可以考慮以下工具進行「微調」預後預估的動作,這些工具包括免費的IHC4及自費的Oncotype、Mammaprint及Endopredict等工具,利用這些工具可接近「精準醫療」的精神,不過病友本身自主意願仍是整個治療的核心。
針對台灣年輕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過去我們也發現年齡介於40∼50歲的病友預後顯著較其他年齡層來的好,而小於40歲則相對較差,因此未來利用台灣癌症資料庫建立屬於台灣的 Adjuvant ﹗Online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治療的考量可能需要極度「個人化」的設計
現代年輕女性晚婚及晚生,輔助性化學治療會顯著增加不孕的機率,輔助性抗荷爾蒙治療則會延後可生育的時間,因此整體治療的考量需要極度「個人化」的設計,這方面可提供的選擇包括卵子保存、不同化學藥物選擇、卵子保護(例如LHRH衍生物的使用)及抗荷爾蒙治療藥物及整體使用時間的選擇,這部分需要病友及醫師進行較細部的討論,因此並無所謂標準作業流程可參考。
年輕女性乳癌若合併有乳癌或卵巢癌家族史,或是罹患三陰性乳癌,需要考量是否有遺傳性BRCA1或BRCA2基因的突變,若有這些基因的突變,治療上需要考慮包括是否雙側乳房全切除或預防性卵巢切除,不過這些選擇仍須考量本身乳癌的預後再進行通盤的評估。
此外,這種基因檢測對於病友的家庭或婚姻是一種壓力,因為有些未婚病友會擔心男朋友或其家屬因此拒絕婚事,已婚病友則是擔心女兒是否也會有此遺傳以及未來是否被拒絕投保的問題,因此目前在台灣基因檢測的比率仍遠低於西方先進國家。
免疫治療有很大的進展
針對晚期年輕乳癌病人,主要治療的目的在於延長生命並兼顧生活品質,在過去15年有許多標靶治療的上市,也顯著提高整體存活時間,這些藥物有些健保有給付,有些則沒有,有些只給付在停經後的病人,舉癌伏妥(Afinitor)為例,此標靶藥物過去的研發就是針對已停經病人,因為此藥的研發主要是在歐美國家,而這些國家的病人多數是已停經婦女,不過這並不代表這藥物對於年輕乳癌沒效果,臨床上許多醫師會與年輕病患討論是否透過卵巢切除來符合健保給付規定,一般來說透過內視鏡手術切除卵巢手術本身風險不高,因此病患接受度也高。
近三年來,免疫治療獲得最大的進展,針對乳癌的研發目前也有第三期的臨床試驗測試免疫治療對於三陰性乳癌的療效,針對三陰性乳癌的原因是因為此疾病目前治療成績仍不佳,且三陰性乳癌本身有較高的基因變異,因此也比較有機會產生人體可辨識的抗原,第二期的臨床試驗也顯示針對三陰性乳癌的療效較佳,免疫治療在不久的未來應該會順利加入抗乳癌的成員,相信針對年輕乳癌病患這類治療也有發展的空間。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