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明年全球建十座廠 法人估資本支出可望達340億~380億美元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4/11/18 第597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財經專題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台積電明年全球建十座廠 法人估資本支出可望達340億~380億美元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地緣政治議題延燒,台積電(2330)衝刺全球布局,2025年包含在建與新建廠案,海內外蓋廠總數衝十個,不僅是公司歷來頭一遭,更寫下全球半導體業同時推進十個廠建置的新紀錄,並推升公司明年資本支出恢復高年成長走勢。

法人估,台積電2025年資本支出可望達340億美元至380億美元(約新台幣1.1兆元至1.2兆元),挑戰歷史新高。對於2025年資本支出相關議題,台積電公關處回應,公司尚未公布2025年資本支出規劃,有關資本支出說明,請以公司公開資訊為主。至於2024年資本支出則以10月法說會中的說明為主。

業界盤點,台積電2025年全球新建與持續建設廠區高達十個。其中,台灣在建與新建廠有七個,為最大宗,涵蓋先進製程晶圓廠與先進封裝廠。

台灣七個在建與新建廠包括新竹與高雄為2奈米量產基地持續推進,兩地各有兩座,共計四個廠。先進封裝方面,包含購自群創南科廠定名為AP8的廠區、中科持續擴產CoWoS,以及嘉義先進封裝CoWoS與SoIC投資,合計三個廠。

海外方面,2025年將同步推進美、日、歐三地建廠,包含官方已預告日本熊本二廠興建工程計畫於2025年第1季開始,目標2027年量產;美國晶圓21廠第二座廠,以及德國德勒斯登特殊製程新廠持續推進建設等。

數據顯示,台積電2022年至2023年平均每年蓋五個廠;2024年預計蓋七個廠,包含三個晶圓廠、兩個封裝廠,以及海外兩個廠。2025年在建與新建廠案,海內外蓋廠總數衝十個,將是破紀錄頭一遭,也是全球半導體業界首見。

台積電先前在年度技術論壇上提到,海內外產能擴充等相關布局,都是為了滿足與支持客戶所需。

由於2025年共有在建與新建十個廠同時進行,也讓台積電2025年資本支出看增。台積電資本支出歷史新高落在2022年,當時以362.9億美元改寫紀錄。

 
財經專題
台積電資本支出恐未達標 法人保守看今年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積電(2330)明年資本支出挑戰新高,惟今年在謹慎控管等因素下,法人預期,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將低於預期,恐連二年未達公司目標。

台積電先前資本支出未達標是2023年,當年實際資本支出304.5億美元,低於公司於2023年10月法說會預期達320億美元的低標下緣。

有關2024年資本支出,台積電公關處回應,以10月法說會中的說明為主。法人分析,台積電預估今年資本支出略高於300億美元,但在謹慎控管下,實際將低於2023年水準及公司預估的略高於300億美元。隨著AI需求成長與衝刺先進製程、海外布局等,將使明年資本支出回升並挑戰新高。

數據顯示,台積電規畫今年資本支出在7月調整區間從280億至320億美元,改為估300億至320億美元,10月並進一步收斂預估略高於300億美元。

法人分析,台積電今年前三季資本支出實際動用約185.3億美元,按照10月釋出資本支出規畫動支比率約57.9%至約61.8%,若台積電今年略高於300億美元資本支出要達標,估計第4季資本支出至少114.7億美元起跳,相當於一季要投資前三季的62%,「要相當拚」。

 
國際財經要聞
航空大增班拚購物季商機 趁空運運價走揚衝刺獲利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之前因中國大陸旅遊需求降溫而縮減航班的航空業者,正趕忙調整航線並加開班機,以迎接黑色星期五與耶誕節購物旺季來臨之前的空運拉貨熱潮。

航空業者都正在調整航班,加開從中國大陸出發點的班機,希望在年底購物旺季之前,利用居高不下的空運運費大發利市。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研調業者Xeneta資料顯示,從亞洲飛往美國的10月即期平均空運運費,比去年同期大漲49%至每公斤5.46美元,從亞洲飛往歐洲的運價也年漲25%,原因是對中國大陸電商集團的廉價貨物需求勁增,同時紅海航運持續受擾可能使耶誕節前夕的運能更為緊俏。

空運業者正加開從中國大陸出發的班機。法荷航空的貨運子公司馬丁航空(Martinair)將調整拉美地區的服務,9月推出香港與阿姆斯特丹之間的新航班,為該公司九年來首度有航班飛往香港。

德國貨運業者DHL也在9月宣布,將投資八架波音777貨機,以因應旺季期間的運送需求。優比速(UPS)10月表示,第4季增加從亞洲到歐美地區的200個架次航班,因看好貨運需求激增。國泰航空貨運部門正在投資擴增運能,將在2027年前將取得更多貨機。

然而,空運業者優先經營獲利最豐厚的從亞洲出發航線,使其他航線的客戶受衝擊。貨運代理商DSV先前示警,航空公司可能把美歐運能遷移到亞洲,為追求更高的獲利,從而導致往返歐美的運能下降,以及運費暴漲。

另一家貨運承攬業者商的主管表示,許多從亞洲紛往美國的航班,已改為飛往歐洲,航程縮短意味著能增加班次,利用更高的運費得益,「如果你不願意支付溢價,他們就會運能」。貨運平台Freightos指出,小型貨攬業者在年底購物前將特別難獲得空運運能,最終可能導致更高的運費轉嫁給消費者。

儘管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威脅將加強打擊來自中國大陸的進口商品,美國與歐盟也正試圖堵住特定金額以下商品免徵進口關稅的「漏洞」,空運業者說,今年耶誕購物旺季的陸貨需求與運費都沒有退燒跡象。

美國空運業者Atlas Air Worldwide美美執行長史汀說,電商持續以每年約8%–9%的速度成長,「需求正持續增長…我們未來幾年將看到(運能)供給跟不上需求」。

 
巴隆:人工智慧熱潮延續
編譯林奇賢、記者蕭君暉/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訪調十多位重要科技公司主管,發現他們全都認為AI支出熱潮將持續,而且大家都在買輝達(NVIDIA)最新GB200高階版的NVL72伺服器機櫃。

由於鴻海掌握GB200高階版的NVL72伺服器機櫃多數訂單,隨著企業大量導入,鴻海受惠最大。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上周於法說會透露,GB200分為NVL36與NVL72兩種機櫃,以因應不同電力規格,由於高規的NVL72表現更好,主要雲端服務供應商(CSP)都傾向採用NVL72,鴻海市占率至少達40%以上。

資料中心電力與冷卻設備提供商Vertiv高層指出,客戶正打造愈來愈多的容量500MW以上的資料中心,「我們看到市場持續加速(成長)」。

微軟Azure科技長魯西諾維奇也說,到目前為止,「似乎沒有看到擴展的盡頭」。

 
美股浮現兩大潛在利空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儘管投資人積極押注美股將繼續「熱漲」,但市場近來已浮現兩大潛在利空:聯準會(Fed)可能讓利率維持在更高水準更久,以及華爾街分析師正快速下修美國企業明年的獲利成長預估。

投資人已湧入追蹤美股的股票基金,擁抱可望受惠於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政策提案的股票。EPFR數據顯示,在止於13日當周,美股指數型基金(ETF)與共同基金吸金近560億美元,為2008年來單周次高。

不過,由於川普的政策可能提高Fed抑制通膨的難度,最近的數據也顯示通膨依然僵固,Fed官員近來已釋出明年「審慎降息」的訊號,投資人也迅速縮減明年的降息預期,預估明年10月前降息4碼以上的機率僅29.8%,遠低於一個月前的85.7%。這種預期變化已帶動美國公債殖利率大漲,在美股價位偏高之際,威脅後續漲勢。

此外,彭博資訊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成分企業未來12個月預估每股盈餘(EPS)的修正動能指標,已降為負數,在去年來次差的區域盤旋,顯示分析師下修盈餘前景的動能比上修更強。

彭博策略師表示,美股正在「營造反轉」,「進入2025年的重大問題在於Fed能否持續放鬆信用,及企業獲利動能對大型科技股之外的落後股是否有利」。

目前90%的標普500指數已公布上季業績,年比成長8.5%,高於財報季開始時的預估增幅4.2%,上季盈餘成長率預料仍將是2022年初以來最強。

但分析師已明顯下修未來12個月的盈餘預估,因企業主管提出的業績展望好壞不一,或暫不提出財測,而潛在原因包括Fed降息路徑、中國經濟情勢及美國財政政策展望都不確定。10月中以來,分析師下修未來一年盈餘預估最多的是能源與原料類股,因價格下滑。

 
諾和諾德擬推減重藥2.0 執行長:有望在市場居領先地位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在藥廠競相尋找成效比暢銷減重藥Wegovy及Mounjaro更好的產品之際,丹麥諾和諾德(Novo Nordisk) 正準備發表「下一代」減重藥物CagriSema的實驗數據,相信這款產品將能在GLP-1(類升糖素胜□-1)領域居於領先,也可望再掀起新一波減重藥熱潮。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諾和諾德預期,預定12月公布的CagriSema的後期實驗數據將顯示,這款藥品能在略多於一年的時間內,讓體重減輕25%。相較下,在相同的改善飲食、運動及睡眠等介入條件下,諾和諾德Wegovy能減輕體重多達16%,美國禮來(Eli Lilly) Mounjaro則最多能減輕體重22.5%。

諾和諾德執行長約根森(Lars Fruergaard J□rgensen)日前公布第3季財報時說:「CagriSema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重要,這是下一代產品,有潛力成為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

製藥業專家將密切關注這項重要試驗結果。諾和諾德雖是歐洲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但股價卻始終難以和減重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禮來並駕其驅。

CagriSema為每周注射一次的療程,結合了Wegovy模擬腸道激素GLP-1的活性成分Semaglutide、以及基於胰腺激素胰淀素的化合物Cagrilintide。雖然諾和諾德預料12月將不會發布詳細數據,但CagriSema將是最先進的胰島類澱粉樣多□類藥物。

由於諾和諾德的減重藥持續供不應求,投資人已對該公司滿足市場需求的能力缺乏信心,而該公司9月的實驗性減重藥結果令人失望,不啻是雪上加霜。

約根森在談到Wegovy日前被移出美國短缺清單時說,諾和諾德能滿足需求,該公司的股價走勢顯示「減重題材遭過度炒作,可能也誤解了其基本事業地位」。

巴克萊銀行分析師菲爾德說,如果CagriSema的實驗結果未符合市場預期,投資人可能會開始重新評估諾和諾德能否繼續在減重領域領先,「這是製藥業全年最重要的數據點,攸關諾和諾德是否有下個十年光景」。

北歐聯合銀行(Nordea)分析師諾沃德表示,若是CagriSema成功,有助提振投資人對丹麥Zealand製藥公司等企業的信心,Zealand製藥正在開發一款基於胰淀素的藥物,隨著投資人對這類藥物的信心增強,其市值今年漲了一倍。

 
要聞
最低工資、勞保費率明年上調 企業負擔「雙漲」牽動物價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明年起最低工資將調升至28,590元、勞保普通事故費率調升0.5個百分點,估有60.9萬家企業將面臨「雙漲」局面,推估明年起雇主新增人事成本將高達378億元,學者認為,推升物價漲幅在所難免。

行政院已公告,明年起最低工資將由目前月薪27,470元調升至28,590元,調幅4.08%,時薪調升至190元,調幅3.8%,是連九年調升最低工資。

勞動部預計,這次最低工資調升,對雇主而言,包括勞保、就保、健保、以及新制勞退提繳,以及勞工每月薪資調升,總計將新增253.52億元人事成本。

另外,明年勞保普通事故費率也將調升0.5個百分點,預計調升至11.5%(加計1%就業保險,合計費率為12.5%)。因勞保費率調升,預估60.9萬家企業或雇主,明年全年新增逾124.7億元法定成本。

勞保費率分擔,勞、雇、政三方負擔比為2:7:1,雇主負擔增加最多。以今年6月勞保平均投保薪資為35,202元、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843.3萬人計算,雇主每月平均要為每名勞工多繳約123元保費,全年新增逾124.7億元保費,雇主新增負擔,不可謂不輕。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雇主人事成本增加,對物價影響在所難免,餐飲及住宿相關服務業首當其衝。他指出,服務業及營建業,因大量聘用臨時工、工讀生及最低工資員工,可預期餐飲、住宿等民生相關的物價,會有上漲壓力。至於製造業多為出口產業,對國內物價影響較小。

吳大任指出,近年政府連續調升最低工資,但實際上不一定會帶動員工薪資調升,甚至若某些餐飲業營運不佳,對雇主來說,最低工資因有法令保障不得不漲,但就有可能會減少其他員工總薪資,例如減少年終獎金。簡言之,雇主為維持總人事成本不增加,甚至有可能減少部分員工薪資。

過去以來,餐飲等業者多以電價調漲為由,一波接一波調升外食價格;因此,經濟部在這波10月16日起漲電價,特地凍漲食品加工、大小餐廳、攤販、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等之電價。外界認為,電價雖凍漲,但最低工資及勞保費率調升,雇主人事成本增加,仍會推升餐飲物價。

 
陸施壓CPTPP暫緩我方加入 林信義:台鏈角色...不可或缺
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2024「亞太經濟合作經濟領袖會議」(AELM)16日落幕,台灣領袖代表、總統府資政林信義表示,各國多關注地緣政治、供應鏈韌性及AI科技治理等議題,對於外媒報導中國大陸施壓暫緩批准台灣加入CPTPP,林信義回應:重要的是台灣實力,讓大家覺得應讓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至於與各國領袖互動,林信義表示,他向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感謝美國長期對台灣的支持,並邀請拜登在適當時間到訪台灣,獲得拜登十分親切、正面的回應;至於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互動,林信義則說,與每個經濟體代表都是自然互動。

林信義曾三度參與APEC會議,分別為2000年汶萊及2001年上海代表我國參加APEC部長級年會(AMM),以及2005年在南韓釜山舉行時擔任領袖代表,今年是第四次,他於16日在秘魯利馬召開國際記者會。

媒體問林信義,自2000年首次參與APEC至今,感受到台灣對全球影響力改變為何?林信義表示,20年來全球經濟形勢改變,過去追求經濟繁榮,現在則重視經濟安全。2000年時他曾提出「在地國際化」,強調有在地特色的國際化才會長久;但現在的在地化,則是指分散、備援。

林信義指出,20年來,台灣已扮演世界上不可或缺、穩定供應鏈的重要角色,特別是在高科技及半導體方面,台灣占比很高,因此大家重視台灣的程度也跟20年前是不一樣的。

 
美超微面臨下市危機 馬斯克轉單戴爾 緯創、英業達沾光
記者吳康瑋/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衝AI,其主導的AI新創「xAI」原找戴爾與美超微協助供應AI伺服器,隨著美超微今天財報恐難產,面臨下市與鉅額償債壓力危機,傳出xAI訂單大轉向。

xAI最新一波籌資60億美元(近新台幣2,000億元)大買輝達AI晶片興建AI伺服器計畫,訂單全給戴爾,戴爾AI伺服器協力廠緯創(3231)、英業達(2356)跟著擁抱大單,營運喊衝。

美超微遲繳交10-K年報,至今也尚未找到新會計師簽署財報,原訂美國時間16日前必須前交出計畫,說明提交年報的時間和方式,並解釋遲交原因,才能免於從那斯達克交易所下市的命運,因16日逢周六,延至今天為最後期限。

美超微下市風險疑慮增溫,一旦退市,首當其衝不僅是股價再暴跌,更恐面臨高達17.25億美元(約新台幣559億元)的可轉換票據必須提前償還,資金壓力不小,也讓協力廠轉趨觀望,甚至開始轉移訂單。

美超微原與戴爾同為馬斯克衝刺AI布局重要夥伴,先前馬斯克更與美超微執行長梁見後同框,梁見後當時並披露馬斯克大買美超微液冷AI伺服器。近期美超微爆發財會風暴,傳出馬斯克並未停止衝刺AI腳步,但已陸續把原本要給美超微的訂單抽走,全面轉向戴爾。

研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戴爾為全球第二大品牌AI伺服器廠,僅次於龍頭美超微。隨著美超微面臨下市危機,供應鏈觀望態勢轉為擁抱戴爾,讓戴爾更能獨攬大單。

遭點名的廠家均不對單一客戶與訂單置評。法人指出,戴爾有望大舉承接美超微原有訂單,台廠當中,緯創與戴爾合作最為密切,獨家供應戴爾AI伺服器主機板,更為其操刀多款產品代工,將是最大贏家。

面對源源不絕的AI伺服器訂單,緯創看好,AI伺服器客戶需求動能持續強勁,本季AI伺服器有望維持逐月、逐季成長。全年來看,AI伺服器朝年增三位數百分比(即倍數增長)目標前進。

因應客戶頻頻追單需求,緯創持續擴產,旗下新竹三座廠區已有新產能不斷開出,並在墨西哥擴大海外生產量能。

英業達是戴爾全球供應鏈中,前三大伺服器代工廠,雙方合作多年。英業達強攻AI伺服器,主要業務為主機板組裝(L6),今年AI伺服器出貨仍以輝達Hopper系列為主,本季Hopper平台需求續強,最快明年首季開始量產輝達最新GB200機種。

目前英業達已掌握不少企業級客戶,供應鏈透露,英業達集團在B200、B200A等機種展現產能彈性,使得客戶更願意下單,旗下墨西哥廠也已準備好組裝與測試(L10)產能。

 
輝達搶推機器人 所羅門受惠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超級運算大會(SC 2024)美國時間17日於亞特蘭大登場,人形機器人將是另一個重頭戲。輝達(NVIDIA)預告,要在明年上半年推出驅動人形機器人的AI技術,並結盟西門子、Universal Robots(UR)等大廠,鴻海(2317)、所羅門分別是西門子、UR人形機器人重要夥伴,將成為輝達新一波人形機器人熱潮首批受惠台廠。

輝達高階主管表示,已經準備要在明年上半年推出驅動人形機器人的AI技術,希望在快速成長的機器人產業攻下一席之地。

輝達機器人與先進運算副總裁Deepu Talla指出,西門子、UR等機器人製造商已與輝達成為夥伴。輝達今年3月發表Jetson Thor運算系統,做為發展人形機器人的架構之一,Jetson Thor以先進AI技術改進機器人的自主性,提高機器人與人類及周遭環境的互動能力。

相較於特斯拉等公司直接製造機器人,輝達定位在成為技術供應商,模式類似Google為智慧手機製造商提供Android系統。

輝達預告明年上半年推出驅動人形機器人的AI技術,引爆新一波人形機器人商機大潮,尤其輝達宣布選定西門子、UR為人形機器人夥伴,同步帶旺相關協力廠。

所羅門是UR機器人及MiR (Mobile Industrial Robots) 授權代理商,並於半導體、光電、醫療、電子、傳統產業等多種行業應用有深厚應用導入經驗。

所羅門董事長陳政隆之前表示,AI產品已獲得臉書、應材、豐田、西門子、歐姆龍(OMRON)等國際大廠採用,甚至連知名精品業者香奈兒也是客戶,現在平均一個月有250家左右客戶寫信詢問,量能與聲浪正逐步壯大。

所羅門AI視覺方案在全球已有三、四百個應用案例落地,因而獲得輝達的青睞,因為在案件導入時,意味著輝達擁有這些場域的應用實績。

所羅門說,今年底或明年就會有專用型機器人問世,只是這個機器人雖長得像人,但只會有單一功能,也就是專用人形機器人,例如會摺衣服或炒菜,又或是負責將患者抱下床、餵食的長照機器人。

 
輝達兩大事 AI鏈衝一波熱度 周三財報業界看多
國際中心、記者蕭君暉/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輝達(NVIDIA)訂20日美股盤後發布上季財報與本季財測,分析師普遍看好營收、獲利將強勁成長,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更趕在財報會議前,在今天登場的美國超級運算大會(SC 2024)發表線上特別演講,並特地邀請鴻海(2317)在會場首度亮相最新量產版GB200 AI伺服器機櫃,打響AI族衝刺GB200第一砲。

黃仁勳儼然是本周科技業最關注的話題人物,他先於SC 2024發聲,預料將釋出對AI產業及GB200出貨看法,成為全球投資界提前在輝達財報會議前掌握AI市況的重要風向球。

SC 2024是全球最大規模高效能運算盛會,輝達官網揭露,黃仁勳在SC 2024將與輝達副總裁暨超大規模與高效能運算總經理Ian Buck、阿貢國家實驗室計算科學負責Arvind Ramanathan, 以及阿布都拉國王科技大學應用數學和計算科學教授David Keyes一起討論科學計算的最新創新。

鴻海應輝達之邀,於SC 2024首度亮相量產版GB 200 AI伺服器機櫃。鴻海先前曾展示GB200 AI伺服器機櫃,但當時是並沒有裝上晶片(GPU),這次將是出貨前的量產版本正式展出,顯示GB200將開始衝刺業績。

鴻海集團表示,將於SC 2024展示最新AI基礎設施創新成果,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專為兆級參數大型語言模型(LLM)訓練,及即時推論所設計的新世代液冷AI機櫃系統,採用領先業界的多晶片互連技術。

鴻海強調,現階段AI產品展望比8月法說會時能見度更佳,2025年是鴻海的「AI人工智慧年」,AI將是2025年集團最重要成長動能,GB200出貨量將逐季攀升。

輝達20日登場的財報會議,分析師普遍看多上季財報,預料每股盈餘將年增88%、達0.75美元,營收估年增82%、達330.6億美元,Susquehanna金融集團分析師羅蘭表示,他確認產業鏈後發現,輝達目前Hopper系列晶片的需求依然熱絡。

Oppenheimer分析師夏佛預期,輝達上季資料中心營收將成長近兩倍。

Raymond James分析師帕裘里指出,Hopper需求與Balckwell增產,將驅動輝達本季業績,但供應是一大變數。

關鍵將是本季財測,華爾街預期輝達本季每股盈餘將增長58%至0.82美元,營收成長67%至369.4億美元,只是市場揮之不去的憂慮之一,是輝達能否從晶圓代工廠台積電、以及系統組裝廠鴻海集團和廣達,取得足夠的產品供應。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摩爾預期,輝達Blackwell晶片本季有望進帳約50億至60億美元營收,但輝達可能因晶片供應受限,更難發布市場習慣的超強財測。

 
和碩印度廠 塔塔買下多數股權
編譯林奇賢、記者蕭君暉/綜合報導聯合報
路透報導,兩名知情人士表示,塔塔電子已同意買下和碩在印度唯一iPhone廠的多數股權,雙方以合資方式經營,此舉強化了塔塔作為蘋果供應商的地位。

供應鏈人士指出,此舉凸顯了因川普即將上台,地緣政治風險升高,蘋果加快印度製造的腳步;同時,和碩不僅淡出印度iPhone供應鏈,也淡出中國大陸的iPhone供應鏈給立訊。

知情人士說,上周內部已經宣布此項協議,塔塔將持有這家合資事業六成股權,負責日常營運,和碩則持有其餘股權,並提供技術支援。塔塔對此拒絕回應,蘋果與和碩則未回應置評請求。

這座塔塔與和碩合資經營的工廠,將有一萬名員工,每年生產五百萬支iPhone,將是塔塔在印度的第三座iPhone廠。

在地緣政治緊張下,蘋果日益尋求將其供應鏈多元化,分散至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

 
稅收挹注長照基金 逾千億
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統計,今年前十月稅收挹注長照基金1,079億元,年增35%,又以房地合一稅貢獻695億元最多,年增53%,增幅稱冠各稅源,助攻長照基金達今年度預算數138.1%。

長照基金於2017年成立,主要由《長期照顧服務法》授權,基金財源包含遺贈稅、菸稅、菸品健康福利捐、捐贈收入、基金孳息收入、房地合一稅及政府預算撥充。

長照基金來自稅收的財源共四項稅目,包括遺產稅、贈與稅調整為三級累進稅率所增加的收入、菸稅調漲後所增加的收入,以及房地合一稅扣除中央統籌分配、撥入住宅基金後的餘額。今年度預算數為781億元。

稅收財源方面,今年前十月撥入長照基金稅收共1,07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80億元、年增35%。其中房地合一稅今年累計貢獻695億元,持續成為長照基金最主要稅收財源,年增53%。

不過房地合一稅成長趨緩,在央行祭出第七波房市管制措施持續發酵,個人房地合一稅10月實徵65億元,為扣除春節月份後今年最低,未來稅收變化以及明年是否仍穩定成長,值得關注。

另,前十月來自菸稅占比第二,共挹注219億元,仍是各稅源中唯一負成長,年減1.3%,減幅稍縮小;遺產稅撥入95億元,年增35%;贈與稅則有70億元,年增32.3%。

財政部表示,房地合一稅2016年上路後,原本在扣除統籌分配稅款後,剩餘九成稅款皆撥入長照基金,經檢討後,自今年起房地合一稅收餘額至少10%撥入住宅基金,2024年預算數為48億元,前十月已撥入住宅基金77億元,達159.3%。

另外觀察撥入金融業特別準備金的金融營業稅,前十月撥入346億元,年增16.1%,也已達全年預算數的128.1%;未指定用途的銀行業、保險業經營本業營業稅調增3%稅款繳入國庫部分,前十月入帳國庫370億元。

財政部已表態,明年金融營業稅不再撥入金融準備金,也就是說,所有金融營業稅將全數進入國庫大水庫統籌運用。

 
關鍵原物料降稅 有望展延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關鍵原物料降稅措施將於今年12月底屆期,據了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預計12月上旬召開穩定物價小組會議,由於食物類、外食價格漲幅仍大,關鍵原物料降稅可望再延一季至明年3月底。

行政院為穩定物價,在2021年祭出關鍵原物料降稅措施,屆期後持續延長實施,已邁入第13波延長,期限至今年12月底,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會議預計12月上旬開會,可望啟動第14波減徵措施,延長實施至明年第1季。

目前減徵項目包括進口黃豆、小麥、玉米免徵營業稅;免徵小麥關稅;奶油、無水奶油、烘焙用奶粉、牛肉關稅稅率減半;另外汽油貨物稅每公升調降2元、柴油貨物稅每公升調降1.5元;水泥(卜特蘭一型)貨物稅減半。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資料,今年前十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漲2.19%,又以食物類上漲3.65%影響較大,且民眾對物價上漲感受較深刻的經常購買項目,即每月至少購買一次者,上漲2.91%,以水果、外食及醫療費用漲幅最大,明顯高於整體CPI漲幅。

再加上近期颱風頻傳,先前受到10月底康芮颱風影響,主計總處研判11月應該看不到CPI年增率繼續回落,這正是民眾仍對物價上漲相當有感的主因。

 
退休金算盤/勞保費率明年調升 勞資負擔增
記者江睿智經濟日報

千萬勞工要注意,明年勞保普通事故費率也將調升0.5個百分點,預計調升至11.5%(加計1%就業保險,合計費率為12.5%)。因勞保費率調升,預估60.9萬家企業或雇主明年全年新增逾124.7億元法定成本;此外,逾1,036.9萬名勞工保費負擔也會增加。

勞保費率2025年調升0.5個百分點,因勞、雇、政三方負擔比為2:7:1,雇主負擔增加最多。以2024年6月勞保平均投保薪資為35,202元、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843.3萬人計算,雇主每月平均要為每名勞工多繳約123元保費,全年新增逾124.7億元保費,雇主新增負擔,不可謂不輕。目前勞保投保單位高達逾60.9萬家,接近70萬家,都會增加負擔。

勞工保費負擔也增加。若是受僱員工,平均每月增加35元,平均一年新增約422元,全體受僱勞工一年新增35.6億元保費。

職業工會勞工保費負擔達六成,政府負擔四成,因此2025年費率調升,職業工會勞工平均每月增加106元,一

年平均新增1,267元,以目前約193.6萬職業工會勞工計,推估全體職業勞工一年新增約24.5億元保費。換言之,勞工保費新增負擔合計近60.1億元。

勞保費率包含普通事故費率及就業保險費率,2024年普通事故費率為11%,就保為1%,合計為12%。自2025年元

旦起,勞保普通事故費率調升0.5個百分點至11.5%,若加計就保則為12.5%。

勞保年金2009年上路時,勞保費率(含就保)為7.5%,實施第三年起每年調高0.5個百分點,調到10%後,改

為每兩年調高0.5個百分點,直到13%上限。目前勞保費率已進入每兩年調升0.5個百分點階段,自2023年起勞保費率已調升至12%(含就保),2024年則未調升,2025年將再調升0.5個百分點,預計至2027年就會達到13%上限,除非修法,否則不能再調升費率。

勞動部官員表示,勞保現金給付包括:生育、傷病、失能、老年、死亡等給付;自2009年1月1日起,失能、老年及死亡三種給付更增加了可以每個月領年金的方式,也就是「老年年金」、「失能年金」和「遺屬年金」三種給付。

官員表示,自明年起勞保費率將調升0.5個百分點,勞工和雇主的負擔都會因此增加,但勞工保費負擔增加一點點,卻可獲得大大保障。

此外,提高勞保費率亦有助於改善勞保財務。勞保自2017年開始出現收支失衡,至今已連七年入不敷出,有賴政府撥補挹注。勞保費率調升0.5個百分點,預估可為勞保增加200多億元保費收入,對勞保財務仍不無小補。

 
車禍現場小額賠付 超便利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減緩客戶車禍事故發生後的焦慮與不安,產險業者提供現場小額賠付服務,積極加強車禍事故處理的即時性,理賠人員可於車禍現場評估損失後即時賠付,讓客戶更快速獲得理賠服務,提升事故處理的效率。

富邦產險提供「現場小額賠付」服務,該服務則於2018年首次推出,允許理賠人員在現場直接處理輕微擦撞的事故,為業界中的先行者,「現場小額賠款」服務適用於事故中僅涉及輕微損害且無人受傷的情形。

富邦產舉例,例如當對方的摩托車輕微擦損時,該服務可以在現場迅速完成賠償。不僅避免了對方需要將車輛拖至修車廠估價、保險公司進行現場勘損及維修的繁瑣流程,從時效上來看,使用「現場小額賠款」可以將整體理賠時長從原先七至14個工作天縮短至即時解決,相比傳統理賠流程,「現場小額賠款」服務能顯著提升處理效率,大幅減少客戶的等待與不便。

富邦產「現場小額付款」服務的賠付金額上限為10,000元,這個金額設定的目的是為了快速解決輕微損害的理賠需求,使客戶能在現場即刻獲得賠付,從而提升整體的客戶滿意度和理賠作業效率。

另一間業者旺旺友聯產險則自2019年7月推出,當發生事故時,為簡化申請理賠程序,為使保戶能快速獲得保險金給付。旺旺友聯提供「小額賠款即時給付作業」,車險理賠人員於車禍現場,經審核符合相關條件且理賠文件齊備,賠款金額為新台幣1萬元以下者,立即啟動即時付款作業,讓保戶輕鬆快速解決理賠的問題。

旺旺友聯表示,以往許多車禍理賠事故可能只是車輛輕微受損,或是人身輕微擦挫傷的案件,包括撞到排氣管、保險桿等小零件,或輕微擦撞,但往往因為來回寄送文件、車廠估價、雙方調解等相關手續耗費大量時間,一般快則需三至五天,慢則會拖到一個多月,造成本來能快速解決的案件延宕。

此外,富邦產也推出「一定安心」服務,允許客戶透過手機實時追蹤理賠人員的位置和預計抵達時間,民眾在等待理賠人員抵達事故現場前,還可以透過行動裝置畫面即時「看見」理賠人員位置、得知預計等待時間,降低客戶的等待焦慮。

 
加購手機保險 需求火熱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蘋果iPhone 16系列不僅售價高昂,維修也很傷荷包,一旦手一滑摔傷螢幕,1萬元維修費就飛了,這也讓果粉購機時普遍會加購手機保險,推升電信業者今年手機保險賣到嘎嘎叫。

根據金管會保險局統計,2018年行動裝置保單(以手機為主)剛推出,當年保費市場規模約6.26億元,2020年提升到36.39億元,去年市場規模達48.7億元,逐年攀升。

一支iPhone 16入門款要價近3萬元,最高階更逼近6萬元,一旦有損壞,維修價也相當驚人。

蘋果官網資料顯示,iPhone 16正面螢幕破裂維修費用從8,990元至12,290元不等,若正反兩面都破損,維修費最高上看15,790元。

愈來愈多果粉購買新機之餘,除了買螢幕保護貼、手機殼,還加碼申辦手機保險。

中華電信(2412)表示,iPhone 16上市後帶動手機保險申辦,今年前十月行動裝置保險營收年成長率11%,預期隨手機換機周期拉長,用戶對於手機保險的需求也將持續成長。

遠傳指出,超過一半以上iPhone 16申辦用戶同時會搭購手機保險服務,帶動手機保險營收持續成長,而透過遠傳投保行動裝置險的投保金額,長期維持電信業第一。

 
貨櫃、散裝運價醞釀新漲勢 航商緊盯川普政策走向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觀望川普政策,海空運蓄積新漲勢。貨櫃航運大漲一波後,下階段等待12月可能在農曆年前報到的新一波大出貨潮;散裝則有續航態勢,近月以來海岬型運價漲逾七成;航空業則因逼近耶誕假期,迎來電商搶出貨潮。

貨櫃航商指出,全球因「去中化、美中貿易戰」等議題而引爆的搶運潮,隨著川普聲勢高漲,且在美國大選後一周,已來到首波的波段高點。在美國新舊政府交接之際,貨櫃航運陷入「真空」狀態、等待新漲勢,第二波運價上漲的發動時期,可能會落在川普對中貿易政策明朗後、華人農曆年之前的區間,預期12月上旬較為可能,貨主在未來兩周可能出現觀望期,運價持穩或小跌的機率大。

不過,應注意的是,散裝航運指數(BDI)本月以來大漲近三成,達28.6%,上周五(15日)收1,785點,上漲93點,漲幅5.5%。另外,代表大型船舶的海岬型運價指數(BCI)近月以來大漲逾七成、超過74%,上周五收3,229點,上漲293點,漲幅達9.98%,短線有機會挑戰波段高點。

散裝航商指出,川普當選後「全球重建題材」成為熱議的話題,原物料需求預期心理走強,因此有部分國家或代理商先發動一波原物料的搶運潮,讓海岬型的運價近期出現一波漲勢,帶動整體BDI走強,翻轉今年以來BCI處於弱勢的局面。

至於能否支撐未來數個月的運價,散裝航商指出,仍要看川普的政策,甚至執行面的走向,若川普新政府積極推動全球停戰,且獲得各國的呼應,屆時散裝航運將迎來全新局面。

至於貨櫃方面,上周因貨主進入觀望期,加上船舶供給增加,歐美等主流航線運價回落。航運業界普遍認為,12月到過年這段時間出貨量是最大的支撐動能,有機會出現一波農曆年前拉貨潮;另外美東碼頭工人聚焦碼頭設備自動化的議題談判的演變狀況,以及關稅政策的發展。

川普競選期間已揚言,要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徵60%的關稅,而來自墨西哥在內的其他國家進口商品,也要加課10%-20%的關稅。有進口商對路透說,他們已經搶先加速叫貨,避免為中國大陸製商品付出額外關稅。不過,近期貨主進入觀望階段,未來兩周拉貨潮則可能暫時休期。

此前,美國進口商加快拉貨步調,中國大陸出口商則加緊出貨,使得10月遠東出貨北美的貨櫃量大增,美國10月從中國大陸輸入的貨櫃量比去年同期成長8.3%。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