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AI幻覺有祕方!Claude模型最穩定,提問清晰具體是關鍵


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Sports觀點報】提供知名運動評論家的精彩體育賽事評論文章,讓你輕鬆瞭解比賽及體育界相關訊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9/25 第84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科技新知 減少AI幻覺有祕方!Claude模型最穩定,提問清晰具體是關鍵
迎接「Vibe Coding」:AI驅動的程式碼革命,企業創新的下一波浪潮來襲
智慧守護再進化:2025年值得關注的監視攝影機新技術展望
Ambience Healthcare運用GenAI重塑醫療流程,助力醫護專注照護

減少AI幻覺有祕方!Claude模型最穩定,提問清晰具體是關鍵
FIND研究員:魏心�q

隨著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在企業內部廣泛應用,許多企業使用者開始依賴這些AI語言模型來輔助決策和問題解答。然而,這些模型常會產生所謂的「AI幻覺」,即生成與事實不符的錯誤資訊。特別是在製造業領域,如果採信了AI的錯誤回答,可能導致決策失誤或生產問題。因此,如何有效地撰寫AI指令,以降低幻覺發生、並更快速獲得可靠答案,成為使用者必備的技能。

AI幻覺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

「AI幻覺」(AI hallucination)是指人工智慧語言模型在缺乏正確知識或無法確定答案時,仍然給出看似合理但實際錯誤的回答。這種現象源於大型語言模型(LLM)以機率方式預測文字的機制,模型根據訓練語料推測最有可能的字詞序列,但並非查證事實的資料庫,因此當遇到未見過的問題時,就可能編造出答案。然而,即使是最先進的模型也難以完全避免幻覺,有研究比較了多款主流語言模型的事實正確率,發現沒有任何模型能在所有主題上都有出色表現。同時,表現較好的模型也是透過拒絕回答不確定的問題來避免出錯,其生成完全沒有幻覺的內容僅約佔35%。

在主題方面,某些領域的提問更容易出現錯誤,像名人軼事或財經資訊等相關問題,最容易讓模型給出錯誤答案,然而地理知識或電腦科學相關問題則相對容易回答,會有這個差異,可能是因為模型訓練資料中對不同領域的涵蓋深淺不同。

模糊提問易出現幻覺:清晰具體是關鍵

使用者在提出問題時,問題的表述長度和明確度會直接影響AI回答的可靠性,過度簡短或含糊的提問會提高模型產生幻覺的機率。法國AI測試公司Giskard的研究指出,當提示語要求回答精簡時,模型的事實正確率會下降,特別是當問題本身含糊不清或帶有誤導時,情況更嚴重。他們舉例:「請簡短地告訴我為何日本在二次大戰中獲勝?」這個問題預設了一個錯誤前提,又要求簡短回答,結果導致模型產生嚴重偏離史實的回答,因為在被要求「保持簡短」時,模型往往沒有足夠篇幅去指出問題中的錯誤假設並加以澄清,因此看似無害的提示語如「請簡明回答」,可能會削弱模型判斷錯誤資訊的能力。

這張圖比較多款大型語言模型在面對不同系統提示時的抗幻覺能力,圖中顏色越綠代表越可靠,越紅則表示越容易出錯。整體而言,Claude的模型表現最為穩定,而Grok 2與Gemma 3等模型在被要求簡短作答時容易出現幻覺,其表現較不穩定。

圖1:不同大型語言模型對幻覺的抵抗力

資料來源:https://techcrunch.com/2025/05/08/asking-chatbots-for-short-answers-can-increase-hallucinations-study-finds/

鼓勵來源引用與模型自述限制

另一個提升AI回答可靠性的技巧是在指令中要求模型提供資訊來源或對答案的不確定之處進行說明,此要求會使模型更謹慎地根據其訓練記憶提及已知的資料。對於企業而言,例如詢問某項技術標準或法規時,可在提問時加入「請提供資料來源」或「根據哪些文件」等語句,這不僅能在回答中得到來源引用,也能讓閱讀者更容易後續驗證資訊真偽。

同時,鼓勵模型在回答中說明其結論的適用範圍或可能的限制。例如,可以在提問末尾附加:「若有任何假設或不確定的部分,請一併說明。」如此一來,AI在回答時就更可能主動點出哪些部分是基於一般情況推論、哪些資訊可能有時效性或不完整。透過這種方式,模型的回答將更透明,使用者也能了解答案的可靠程度。例如,當詢問「某新材料的最高耐熱溫度」時,加上一句「請說明資料來源,並註明您回答的信心水準」會比較安全。如果模型回答了具體溫度數字且引用了文獻,使用者就可以放心參考;反之,如果模型表示相關數據不確定或缺乏權威來源,使用者就會意識到需要尋找其他途徑核實。

禮貌措辭能促進穩定互動

在人機互動中,語氣禮貌與否看似只是禮節問題,但實際上也會影響AI回答的狀態,OpenAI執行長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曾透露,用戶對ChatGPT說「請」和「謝謝」等禮貌用語,累積起來讓公司多花了數千萬美元的運算資源,因為每增加的字詞都需要算力處理,大規模模型運算成本極高。然而,多位專家仍強調禮貌對話的正面效應,微軟Copilot專案的設計主管Kurtis Beavers就支持在提問中保持尊重語氣,認為這舉動有助於產生更有禮、合作性更強的回覆。換句話說,禮貌措辭不僅是禮節,更可以塑造AI回應的語氣,使其更傾向提供建設性的內容,營造專業的對話氛圍。

根據一項2024年的調查,有約67%的美國用戶在與聊天機器人對話時習慣使用禮貌用語,其中超過一半認為對AI禮貌是「應該做的事」,儘管有些人開玩笑說這是為了防範未來的「AI起義」,但更多人是出於職場專業和互動品質的考量。雖然在技術上禮貌用語會額外佔用模型處理資源,但相較於獲得一個穩定可靠的AI助手,這點成本是值得的。

FIND觀點

無論提問技巧多麼完善,AI的回答仍需經過人類專業人員的審核。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再先進的模型也無法保證完全正確。特別在企業中,任何決策往往關乎企業安全和成本,因此在實施AI建議前都應由主管或工程師確認其可行性與正確性,將AI作為決策輔助而非唯一依據。如此一來,即使AI給出了幻覺資訊,也能被及時揪出、避免造成實際損失。

總而言之,要有效運用AI工具而避免陷入幻覺陷阱,關鍵在於提問者的技巧,提問者應確保自己的指令清晰、具體,進而提出能夠讓模型理解的問題,並且不要預設錯誤的前提,必要時詢問資料來源及允許模型詳細說明,在整個過程中保持禮貌的語氣才能帶來更好的互動。無論AI回答看似多麼有信心,都請記得「指令愈具體、結果愈可靠;簡短未必代表效率」,並對關鍵資訊進行人為驗證。

參考資料來源:

1.https://www.livescience.com/technology/artificial-intelligence/ai-hallucinates-more-frequently-as-it-gets-more-advanced-is-there-any-way-to-stop-it-from-happening-and-should-we-even-try

2.https://techcrunch.com/2025/05/08/asking-chatbots-for-short-answers-can-increase-hallucinations-study-finds/

3.https://techcrunch.com/2024/08/14/study-suggests-that-even-the-best-ai-models-hallucinate-a-bunch/

 
迎接「Vibe Coding」:AI驅動的程式碼革命,企業創新的下一波浪潮來襲
FIND研究員:董定融

當程式碼跟著「感覺」走——您準備好了嗎?

在快速變遷的數位時代,一股名為「Vibe Coding」(或稱「氛圍編碼」)的浪潮正席捲全球科技圈,從矽谷的初創企業到跨國科技巨頭,無不感受到其顛覆性的力量。這不僅僅是工程師埋首苦幹的新方法,更是一場可能重新定義企業創新速度、人才結構,乃至商業模式的革命。想像一下,您的團隊能以十倍甚至百倍的速度將絕佳創意化為實際產品,而這一切的核心,竟是讓程式碼的產生更依賴直覺與自然語言。這聽起來像是未來嗎?不,這正是當下正在發生的轉變。

什麼是「Vibe Coding」?——當AI成為您的神隊友

「Vibe Coding」一詞由OpenAI共同創辦人、前特斯拉AI總監Andrej Karpathy提出,核心概念是讓開發者「完全沉浸在氛圍中,擁抱指數級的變化,甚至忘記程式碼的存在」。 簡單來說,就是借助日益強大的人工智慧(AI)工具,透過自然語言描述需求、靠直覺引導,讓AI生成大部分甚至幾乎全部的程式碼。開發者不再逐行精雕細琢,而是更像一位指揮家,引導AI這支強大的樂團演奏出創新的樂章。

這代表著,過去被視為高技術門檻的軟體開發,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民主化」。AI寫程式碼的工具(如Cursor AI、Google的Firebase Studio、Amazon Q Developer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讓更多擁有絕佳商業洞察,但未必精通傳統程式設計的人,也能將想法付諸實現。

勢不可擋的浪潮:為何「Vibe Coding」如此火熱?

這股趨勢並非空穴來風,其背後蘊藏著巨大的商潛力與吸引力:

驚人的開發速度與效率:Y Combinator的合夥人指出,當前一批新創企業中,有四分之一的公司其程式碼庫高達95%是由AI生成的。 這意味著產品從概念到市場的時間能大幅縮短,企業能更快驗證想法、迭代產品,搶佔市場先機。過去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開發週期,現在可能縮短到數週。

創新門檻大幅降低:正如CNBC報導中的體驗者所言,即使沒有深厚程式背景的人,也能透過「Vibe Coding」在短時間內打造出功能性應用。 這為各行各業的專家(如教師、潛水教練等)打開了方便之門,他們能將自身領域的專業知識,快速轉化為數位產品或服務,激發更多元的創新。

人才結構的轉變——「產品工程師」崛起:當AI接手大部分基礎程式碼的撰寫工作,人類開發者的角色也隨之轉型。未來企業更需要的是具備「產品直覺」與「宏觀架構能力」的人才。 他們需要能清晰地向AI描述需求(即所謂的「提示工程」),判斷AI產出的優劣,並專注於更複雜的問題解決、系統設計與使用者體驗的優化。Amazon的AI主管也認為,優秀的工程師將更著重於釐清問題,而非僅僅編寫複雜程式碼。

業界巨頭爭相佈局:不僅新創公司,科技巨頭如Google、Microsoft、Amazon也已積極投入AI輔助程式碼工具的開發與應用。Microsoft CEO Satya Nadella曾表示,該公司高達30%的程式碼已由AI編寫。 澳洲國民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更有半數投入生產的程式碼來自Amazon Q Developer。 這顯示「Vibe Coding」已非紙上談兵,而是實實在在的產業趨勢。

駕馭「氛圍」:機遇與挑戰並存

「Vibe Coding」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也伴隨著新的挑戰,企業領導者需審慎評估:

機遇:

加速產品上市:顯著縮短開發週期,更快回應市場變化。

催生新商業模式:低門檻的開發讓更多利基市場的創新應用成為可能。

提升人力價值:將開發人力從重複的編碼工作中解放,專注於策略性、創造性的高價值任務。

挑戰與考量:

程式碼品質與除錯:雖然AI能快速生成程式碼,但其品質、可維護性及除錯仍需人類專家把關。 YC的合夥人提醒,AI模型在除錯複雜問題上仍有不足。

資安風險不容忽視——警惕「Slopsquatting」:隨著AI生成程式碼的普及,一種名為「Slopsquatting」的新型資安攻擊手法值得警惕。駭客可能會搶先註冊AI模型「幻想」出來的(即實際上不存在的)套件名稱,並在其中植入惡意軟體。當開發者不慎根據AI的錯誤建議安裝了這些惡意套件,系統安全將面臨嚴重威脅。 因此,對AI推薦的任何程式庫或套件,都必須進行嚴格的來源查證。

人才技能轉型:企業需要培養或引進具備良好「提示工程」能力、能與AI協同工作,並具備批判性思維來評估AI產出的人才。

長期維護與技術債:AI生成的程式碼在長期維護上是否會產生新的技術債,仍是需要持續觀察的問題。

迎接浪潮:領導者的行動方針

面對「Vibe Coding」這股革命性的力量,企業決策者應積極思考如何布局未來:

擁抱實驗精神:鼓勵團隊小規模試用AI程式碼工具,探索其在特定業務場景的應用潛力。

投資AI開發工具與培訓:如《富比士》報導所建議,IDE如Cursor等工具正成為競爭的必需品。 同時,投資培養團隊的AI協作能力與新的工程思維。

重新評估人才策略:未來招聘時,除了傳統技術能力,「產品直覺」、「問題定義能力」及「與AI高效溝通的技巧」將變得更加重要。考慮設立「產品工程師」這樣的混合型角色。

強化資安意識與流程:建立針對AI生成內容的審核機制,特別是外部函式庫的引入,防範如「Slopsquatting」等新型態風險。

專注於系統架構與核心業務邏輯:當AI負責大部分實作細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將更體現在獨特的業務洞察與穩健的系統架構設計上。

結論:這不是一時的流行,而是未來的常態

「Vibe Coding」不僅僅是一種新的寫程式技巧,它預示著軟體開發範式的根本性轉變,其影響力堪比開源軟體的崛起。 Y Combinator的合夥人堅信:「這不是一時的流行,它不會消失。這將是主流的程式設計方式,如果你不參與其中,就可能被拋在後面。」

對於追求創新與效率的企業而言,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代。透過明智地擁抱並駕馭「Vibe Coding」的浪潮,我們將能釋放前所未有的生產力,開創更多商業可能性。現在,問題不再是AI是否會改變程式設計——它已經改變了。真正的問題是,您的企業是否準備好乘風破浪,還是會被浪潮淹沒?

參考資料來源:

1.TechCrunch: A quarter of startups in YC's current cohort have codebases that are almost entirely AI-generated

2.CNBC: I took a 2-day 'vibe coding' class and successfully built a product. Here are my biggest takeaways

3.BleepingComputer: Google takes on Cursor with Firebase Studio, its AI builder for vibe coding

4.Business Insider: An Amazon AI leader tells BI why vibe coding is here to stay

5.Forbes: Vibe Coding: The AI Revolution That's Making VCs Bet Big On Human Intuition

 
智慧守護再進化:2025年值得關注的監視攝影機新技術展望
FIND研究員:黃子瑞 2025年,隨著5G、AI等新科技逐漸普及,監視攝影機也和眾多產業一樣朝向智慧化、雲端化與自動化邁進。根據市場調查機構Technavio報告,2025年至2029年間全球監視攝影機市場將成長38.5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 12.1% ...
 
Ambience Healthcare運用GenAI重塑醫療流程,助力醫護專注照護
FIND研究員:賴育琳 台灣醫療體系最近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從大醫院急診室爆滿、住院病床一床難求、醫護人員日以繼夜地輪班又超時工作,面對過量的病患與繁重的行政負擔,離職潮與職業倦怠問題接連發生,導致醫療人力更加短缺,形成惡性循環 ...
 
「寒武紀」市值破2.2兆!陳氏兄弟打造AI中國夢
「中科寒武紀科技」(以下稱寒武紀)這家中國土生土長的AI晶片公司,今年8月28日盤中股價一度突破1595元、超越貴州茅台,短暫登上A股股王寶座,也被中國媒體譽為「中國版輝達」,股價年漲5倍、市值破2.2兆。比起輝達這家純私人企業,由陳雲霽、陳天石兩兄弟共同創立的寒武紀,獲得中國政府大力支持。

馬達加斯加的狐猴
狐猴是很可愛的動物,棲息在全世界第四大島馬達加斯加島上。牠有大大的眼睛,長長的鼻子和一條長尾巴(光面狐猴除外),住在馬達加斯加森林裡的樹上高處。狐猴相當聰明,是猴子的表親,而且看起來也很相似。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