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黴菌症(Coccidioidomycosis,又稱Valley Fever)是一種在美國西南部、墨西哥及中南美洲常見的肺部傳染病,每年美國有約二萬人感染球黴菌症,疾管署羅一鈞副署長說亞洲不是球黴菌症流行地區,台灣也沒有過本土病例。其致病原為球黴菌,民眾於建築施工、戶外作業或風暴環境中吸入含有球黴菌關節孢子(arthroconidia)的塵土後,可能因此感染。 臨床上,約40%的感染者在暴露後1至4週內出現症狀,包括倦怠、咳嗽、呼吸困難、頭痛及肌肉酸痛、夜間盜汗、皮疹等。絕大多數患者沒有症狀且可於數週內自行緩解,僅少數症狀較為嚴重或免疫力低下者需使用抗黴菌藥物治療。
診斷方式包括血清學檢測、痰液或組織培養,以及病理顯微鏡檢查,其中以血清學偵測IgM及IgG抗體最為常用;若病理下觀察到特徵性的「球狀產孢結構(spherule)」也可確診。
在台灣,肺球黴菌症屬境外移入疾病,以往病例相當罕見,2000至2020年間僅見一例,惟自2020年以來已累計13例。這些個案均具美國西部或南部旅居、工作或旅遊史,其中6名個案於2020年前已在當地生活或工作,另有7名個案自2020年後因赴美工作而前往。
由於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球黴菌症往往不易在第一時間診斷,臺大醫院病理部謝明書醫師透過專業且精準的病理判讀,成功協助確診個案,讓患者得以及時獲得正確治療,展現臺大醫院跨專科團隊的實力。
為提升醫界對球黴菌症的認識與防治,疾管署已建立檢測方法,並強化醫療院所檢驗機制,籲請各醫院臨床醫師提高警覺。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指出:「對於赴海外旅居工作後返台的族群,外科與病理科團隊將密切合作,強化跨科別診療流程,確保疑似個案能迅速獲得正確診斷與治療,降低併發症風險。」
內科部主任王振泰則強調:「臨床醫師須提高對境外移入疾病的敏感度,特別是呼吸道症狀患者。我們將持續推動醫師教育與檢測能量強化,確保病人得到最佳醫療照護。民眾也不需因爲去過球黴菌較為盛行的區域就特別擔心、害怕。工作時做好個人防護,出現發燒及呼吸道症狀而就醫時,主動提供相關居住史及『TOCC』四大資訊(旅遊史、職業、接觸史、群聚狀況)給醫師參考,將有助於及早診斷與治療。」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e世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