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中國iPhone銷量首度超越美國,新蘋概股中性偏多;大陸六月零售業正成長,食品業旺季來臨;市場資金簇擁熱門紡織股,動能不墜。
希臘債務問題到現在可以說是畫下句點,所以全球股市又開始回到正常的狀態,也就是歐盟回到量化寬鬆刺激景氣復甦的市況中,美國則是又聚焦聯準會何時升息的話題。
過去幾次葉倫(Janet Yellen)的談話裡,一再地表明今年美國一定會進入升息循環,甚至還提出早點升息、幅度較小,對市場衝擊就相對有限;如果晚點升息,那麼幅度就會大,對市場的衝擊影響也會比較大。
以上周五盤中發生聯準會洩密的烏龍事件(聯準會網站意外公開了內部幕僚為六月會議準備的經濟展望與利率預測的機密資料,這些資料顯示,聯準會的經濟學家比決策官員更悲觀看待美國經濟展望)來看,聯準會也知道美國現狀,因此傾向於年底前一次升足一碼,而為避免對市場衝擊過大,遂先透過烏龍事件的「壓力測試」來降低未來對美股的衝擊。
原油重挫打趴通膨火苗
到目前第二季為止,美國的總體經濟數據除了就業人數降到自然失業率之外,先前所設定的通膨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達2%的目標,卻一次都沒有見到;再者,無論是工業生產指數(industrial production; IP),還是採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 PMI)的表現,都持續呈現衰退,甚至連消費者信心指數(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CCI)也都持續減弱當中。
雖然官方宣稱美國今年一定需要升息來應對通膨,不過就現在所公布的數據觀察,依舊並沒有通膨現象。
另一方面,近期甫完成伊朗與五常加一集團(P5+1)的核武談判,伊朗過去被限制的石油將重回市場上,消息一出,石油價格馬上從每桶近六十美元的高檔區,重跌回落到每桶五十美元附近。這次石油的跌價再次打壓了今年通膨的火苗,種種現象反映在美元指數上,也就不難發現美元指數因預期升息的上漲,竟不如先前預期量化寬鬆退場時的漲勢來得強烈。
更有甚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也下修美國今年GDP成長率,從去年估計的3.4%到今年修正後的2.8%,都說明今年美國景氣復甦是明顯減緩的。
美股財報 消費性電子大衰退
對照近期美國企業公布的財報以及財測結果來看,約略可以得出「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相關個股,大部分都出現大幅度衰退」的結論,如:IBM、微軟以及高通等重量級產業領導廠商皆然;若再加上六月份半導體產業的B/B值出現連續三個月的負成長,甚至更創下八個月以來的新低,在在都透露出終端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銷售不佳,當然也就顯示美國景氣復甦並不如預期般順利。
上述這些公司的股價由於受到基本面拖累,所以近期的表現就比較不好,尤其是費城半導體指數(PHLX semiconductor sector index; SOX)是美國四大指數中表現最弱勢的。
不過,仔細把近期美國類股表現做漲幅前十大統計,可以發現到一個特殊現象,就是近一個月與近一季類股表現相對優勢的族群類股中,以「商業訓練」和「就業服務」類表現最優,一季的漲幅約在兩成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其中近一個月裡,日常生活用品類股的漲幅相對強勢,如過去所提到的UA或是耐吉(Nike),乃至於Home Depot (家得寶)等,無論在財報或是對未來的財測展望,皆相對電子族群來得明朗。
美國聯準會提前釋出今年即將升息的訊號,還不用等到真的升息,全球資金就已經開始緊縮,並且回流美國本土,因此下半年全球金融資產當中的資金量,就不如過去幾年那般充足;換句話說,無論是市場或是投資標的的選擇,都會相對有限並且容易出現資金集中效應。
耐吉供應鏈與蘋概股 還有機會
以目前資金集中的結果看來,下半年在台股走穩之後,還保有機會的就是傳產類股,其中又以UA、耐吉的相關供應鏈為主;至於在電子股當中少數還有機會的仍是蘋概股,雖然日前財報出現財測下修、銷售量下調等不如預期的消息,但相較於去年同期仍然出現成長,況且今年蘋果正式轉戰中國大陸,後市發展依舊大有可為。
近期中國股市的一波下修,讓市場研調機構對於中國今年的消費力道出現問號,這也是蘋果這次下修銷量目標的一大原因;不過別忘了,蘋果第二季在大中華地區的iPhone銷售量首次超越美國,而且蘋果在中國正進行大筆投資,預估到明(2016)年年中,蘋果在大中華區將擁有約四十家零售店,高於目前的二十一家。整體而言,理周投研部對新蘋概股仍然維持中性偏多的看法。
紡織股成長動能足 後市不看淡
以往在多頭格局、市場充滿資金、人氣十足的市場裡,只要有題材,就算沒有實質業績,股價也能夠一飛沖天;只是以現在台北股市的近況來看,不僅沒什麼資金、沒有人氣,再加上指數呈現空頭格局,因此在這樣的氛圍裡,光有題材是沒有用的,市場要看到的是實質業績,配合產業旺季以及與客戶之間的緊密合作關係,才有可能在嚴峻的市況中獲得資金青睞─今年以來的傳產股不就是如此嗎?
其中,帶動今年這波紡織股比價風潮的儒鴻(1476)從今年一月的三一七元,一路漲到七月最高點的507元,漲幅超過五成,而同是紡織族群的聚陽(1477)也有類似的股價表現。事實上,成衣的漲幅還不是最驚人的,像是中游的染整廠利勤(4426)今年以來就大漲超過八倍之多,還有上游原料的宏益(1452)至六月底也漲了超過三倍有餘,整個紡織供應鏈無一不動。
由於連結到全球紡織品有將近七成來自於台廠,尤其國際品牌廠近期營運成長豐厚,因而更成為台廠供應鏈的獲利動能。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779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