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南海與北京的智庫,都在期待這次南韓總統選舉能夠產生一個親大陸的候選人,好把過去的問題一筆勾消,但是要小心,這也許不是這麼容易的。過去南韓選舉中,每每有反美示威,而進步派候選人往往因此鼓動民族情緒而獲勝,這次美國非常謹慎,生怕又成為箭靶,反倒是中國因素凸顯出來,一是因為大陸報復薩德,二是因為習近平說「韓國曾經是中國的一部份」,成為選舉的話題。
薩德問題牽涉美國,本來就不是南韓所能主導的,中國施加的經濟報復,根據韓方的估計,出口會減少八十三億韓元,加上免稅品與觀光客的收入一一七億,總損失會高達兩百億韓元,民調中,南韓人民對中國的印象,甚至還一度跌到比日本還差。
由於南韓接受美國薩德系統在先,讓中國有理由報復,在總統大選中,沒有候選人要挑起這個議題,過去以反美為主要訴求的民主黨候選人,相對很有節制,南韓選舉中的中國因素,這次是被控制住了。
美方學者一直在鼓吹,中國不可能緩和經濟報復,至少在第二季,經濟上的壓力將持續。南韓的商務和旅游產業將蒙受更沉重的打擊,所以南韓新政府必須修正過去戰略,轉為朝著減少對大陸經濟依賴的方向,譬如往印度和東協國家發展。
這樣的建議聽起來很熟悉,這正是這一年來台灣的新南向政策,但是南韓真的會這樣做嗎?參與文在寅選舉策略的金珍鎬教授認為,這次選舉中國因素隱而未顯,是因為大家都知道中國大陸對南韓非常重要,反而選舉競爭的是看誰最能夠處理中國問題。
而且根據業界中人表示,對中國的出口已經悄悄回來了,免稅店的營業額也不比以前差,因為南韓的東西好用,雖然旅行團不來,但是個人代購非常普遍,但這不能夠公開講,怕影響選情。
真正有長遠影響的是習近平在與川普會面時,提到了「韓國其實曾是中國的一部分(Korea actually used to be a part of China)」,這本是習近平要給川普上的十分鐘歷史課,講述上千年來的中朝關係史,問題出在中國認定這是近現代東亞的朝貢秩序,是宗主國和附屬國的支配隸屬關係,適用當時的朝鮮和越南。
這引發南韓輿論的激烈撻伐:「廿一世紀的中國領導人竟然說出這樣的話,簡直令人瞠目結舌、難以置信」,韓國文化歷史研究團體還集會譴責,遊行到中國駐首爾大使館,遞交抗議聲明。
韓國歷史上向來有「事大主義」,梨泰院美軍龍山基地,就是原來袁世凱駐兵處,這提醒了大家中國歷史上對韓國的影響,卻也讓雙邊關係增加了歷史的敏感,之前大陸啟動「東北工程」,把高句麗文化視為中華文化的一部份,就引起雙邊關係的緊張,現在的大陸與那時,實力更是不同,連慣於事大的韓國,都快要受不了崛起中國的詣指氣使。
八月廿四日是中韓建交廿五周年,原本是要大肆慶祝的,現在卻正值關係最低潮,不過所幸新政府五月十日就任後,有時間開始接觸,大陸也對新政府有期待,雙方關係可望快速恢復。
其實北京無須以零和來看美中韓的三邊關係,不是美韓有所進展,就代表中韓關係受損,反之亦然,南韓換了新政府後,是一個新的機會,讓三方跨過薩德這個障礙,把重點放到談判解決北韓核子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