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瑞士作家馮.丹尼肯(Erich von Daniken)在1976年出版暢銷書《諸神的戰車?未解之謎》(Chariots of the Gods? Unsolved Mysteries of the Past),並且在1970年被拍成同名紀錄片後,「遠古的偉大文明是外星人創造的」、「神就是外星人」這派理論開始大為流行。當然,這種想法也會成為電影創作者的靈感來源。當中包括英國名導演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 早在1982年描述「人造人」(Replicant)故事的《銀翼殺手》(Blade Runner)裡,雷利史考特就已經開始探討「創造者」(Creator,或譯造物主)與「創造物」(Creation)之間的關係。然後,2012年的《異形前傳: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更直接碰觸「人類追尋造物主」(Search for mankind's creator)這個涉及宗教、神話和人類學的主題。最近上映的前傳之二:《異形:聖約》(Alien: Covenant),是這個主題的延伸。 Prometheus 意喻先覺者 這一系列電影從它的片名裡即可以看出端倪。「普羅米修斯」與「聖約」,都是電影裡的主場景:兩艘太空船的名字。這樣的命名當然是故意的。「普羅米修斯」是希臘神話裡「泰坦神族 」(Titans)的一員,名字意思是「先覺者」。神話故事說,普羅米修斯與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共同創造了人類,教導了人類很多知識。 但當時眾神之主宙斯(Zeus)禁止人類用火,普羅米修斯看到人類生活很苦,於是從奧林帕斯山(Olympus Mons)盜走了天火給人類,因此觸怒宙斯,將他鎖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上。人類學會了用火,從此開啟了文明生活。因此《普羅米修斯》這個片名,即暗示了該片的主題是「尋找造物主」。 Covenant聖約 字首要大寫 「聖約」則是《聖經》裡所指的:「人與神立下之約」,當中包括「十誡」(The Ten Commandments)。上帝在以洪水毀滅世界後將「十誡」 交給摩西,只要人類遵從神的路、謹守十誡,神將不會再毀滅人類。當初用來放置「聖約」(兩片刻著十誡的法版)的載具,叫作「約櫃」(The Ark of the Covenant),或稱「法櫃」。 不過,Covenant這個字如果第一個英文字母大寫,才是指「聖約」。如果是小寫covenant,則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契約」(A formal agreement between two or more people)。 Engineers 片中的造物主 《異形前傳》系列裡的「造物主」被稱為「工程師們」(Engineers,注意:是複數)。《異形:聖約》這個片名,本是暗示「工程師」(們)跟人類建立的某種約定。不過有趣的是,它的故事內容其實更符合最初擬定的片名:《失樂園》(Paradise's Lost,跟英國大詩人密爾頓描述人類的墮落、上帝與撒旦激戰的浩瀚長詩同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