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1949年建政以來首部「民法典」編纂邁出重要ㄧ步,作為民法典總則編的「民法總則」昨(1)日正式實施,當中納入包括對個資、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以及確認胎兒也有繼承權及民事活動「綠色原則」等不少創新規定,被認為更加貼近當前大陸民生與社會的現況。《財新網》報導,大陸這次施行的民法總則,是在先前已實施30年的民法通則基礎上編纂而成,包含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附則共11章206條,比民法通則多出50個條文,繼受的同時亦有創新。
中國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接受《央廣網》訪問時表示,民法總則確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制度、框架,有效協調和商法之間的關係,消除原先存在的民法通則和有關的單行法律之間的衝突、矛盾,健全了市場經濟基本法律制度,也規範了社會生活的基本的規則。
大陸民法總則有許多新規定受到矚目,例如納入個資保戶的相關條文。中新網指出,「日常生活中,剛剛買了房,裝修公司就打來電話,剛剛買了車,保險公司的電話隨之而來」,類似這種個資遭洩露的問題,在大陸層出不窮。
對此,民法總則第111條明確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此外,民法總則也將網路虛擬財產作為法律保護的對象,確認了網路虛擬財產在現實中的價值,為權利人依法享有網路虛擬財產的所有權奠定法律基礎。中新網稱,這為互聯網產業長遠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確立「綠色原則」也被視為是大陸民法總則的一大特色。民法總則第九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表示,工業革命以掙取利潤為目的,結果導致了環境資源巨大的破壞。現在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那就需要人們把保護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護生態環境、生態系統的完整作為人們基本的一項義務,今後在分則裡還可以提出具體的要求,來約束人們的行為。
大陸自1950年代中期開始,就曾先後數次試圖編纂民法典,但都因政治動盪等因素而被迫暫緩。財新網稱,總則只是民法典編纂的開篇,後續還將制訂物權法編、合同法編、侵權責任法編、婚姻法編和繼承法編等五部分,預計2018年將民法典分編草案一次性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爭取在2020年形成統一的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