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集團上月20日在日本證交所發布重大訊息,說明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半導體部門將以2兆日圓出售給貝恩資本為主的美日韓聯盟;上月28日正式宣布簽約,東芝和HOYA等日本投資人將擁有東芝晶片事業的多數股權。整個交易案對東芝集團來說,不僅拿到維持上市所需的資金,主導權也留在手上,同時贏了裡子與面子。在東芝集團的正式聲明中,出售協議內留下了兩項但書。第一項提到威騰在美國法院提起的仲裁,有可能影響此項交易協議的效力;第二項提到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與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BJ)暫不出資,但保留將來出資的權利。
第一項但書證實了威騰提出的法律訴訟,具備了可能的風險,使東芝記憶體株式會社(TMC)案一切回到原點,東芝藉此訊息發布,希望後續跟威騰好好來談個庭外和解條件。第二項但書意在「絕對多數」的股份下多加一道保險,萬一聯盟成員如SK海力士又跳出來要求增加持有股份時,INCJ與DBJ可再行出資提高泛日系的持股反制。
即使東芝集團的兩項但書表現了「一切到此結束」的企圖心,但這場交易算是拍板定案了嗎?
對於第二項重大風險「反托辣斯」的審查過程,東芝集團的聲明隻字未提。此案通過美日韓等地市場的「反托辣斯」審查應無問題,但能否通過中國市場的審查則有很大的疑問。而全球終端裝置製造量八成以上、消費量兩成以上都在中國,過不了中國市場的審查,就不用玩全球競爭的遊戲。而各國的反托辣斯審查,關於市占率怎麼計算(例如SK海力士部分是否要加入),壟斷的門檻在哪裡,從來也沒有客觀的數據標準,更多表現出的是多重政經勢力在後台角力。
中國的記憶體市場剛發生一件大事:大陸紫光集團在7月16日透過旗下公司紫光國芯公告,因覺得時機上不成熟,將終止對長江存儲的股份收購。
一年前,紫光宣布收購武漢新芯後合併成立長江存儲,並規劃建設國家級生產基地,被視為大陸布局NAND Flash的重要指標。現在紫光終止注資,對長江存儲而言,沒有錢就沒有人會來,沒有人來就生不出技術。長江存儲已無法參與「量產NAND Flash」拚規模經濟的遊戲,短期間光憑原來的武漢新芯,也很難迅速協助中國NAND Flash的技術自主。
再從需求面的三大趨勢來看:手機搭載Flash容量持續上升,筆記型電腦以Flash代替硬碟比率持續上揚,再加上資料中心採用越來越多的All-Flash-Array。在長江存儲的產能確定無法準時開出後,加上南韓政府可能阻擋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國擴廠,業界已有知名人士預測未來五年NAND將供不應求。
考量上述情形下,東芝TMC產能的戰略價值將更高,中國政府也更有理由藉「反托辣斯」審查擋下這樁交易案。一旦發生,上月宣布與貝恩資本的交易協定,有可能僅是一個中場休息罷了;台灣的鴻海集團能不能如過去夏普的案例,演出一場「絕地大反攻」,有待下半場的來臨。
(作者是工研院IEK產業分析師,產業分析師陳婉儀是共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