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多年前,中國央行一位副行長退下來轉到人大任職後說了一句經典,大意是沒有那麼多爛帳,哪有那麼多富豪。熟悉中國銀行運作的人都知道爛帳是怎麼回事,那是可以一撇了之的。至於富豪跟爛帳是怎樣關係,研究一些經典案例可知,比如最近正在「肅清流毒」的孫正才案。
那位央行副行長退下才敢說爛帳,但今天中國銀行界面對著一場「金融嚴打」,已經沒有膽量隨便撇帳,只求趕快把帳窿填上,應付各種各樣的監管程序,在「嚴打」中過關。
開年以來,中國銀行業出現又一場「攬儲大戰」,本來「攬儲」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銀行的特色,銀行到一定時候就要招攬儲蓄,充實存款。雖然這被官方認定是違反《商業銀行法》規定,擾亂存款市場正常秩序的做法,但一條是「民不舉官不糾」,另一條是「法不治眾」,從來就沒有人舉報銀行「攬儲」,且家家銀行都要「攬儲」,包括進入中國的外資銀行,所以違法事變成正經事。
過去十年,年年歲歲都有「攬儲」,且經常變成銀行間的「大戰」,但這次有些不同,因為過去「攬儲」,都在季末和歲末,為的是刷出報表,去應付監管單位,但今年不同,「攬儲」在年初,那就有些不同了,「攬儲」主要是應付「嚴監管」。
今年中共把「防風險」排在經濟工作首位,而「防風險」中的首防又排出是金融風險,所以開年「一行三會」即中央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紛紛出手,比著看誰監管得更嚴。在這個背景下,銀行的歲初「攬儲」,顯然就是為了應對即將出現的「嚴監管」,因為大家不知道嚴到何等程度。
果然,「嚴監管」很快深化到「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行動,就像當局要推動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被社會上稱為「嚴打」一樣,金融整治被稱為金融領域的「嚴打」。於是,銀行「攬儲」動作比以前奮進,因為儲蓄存款多點,至少窟窿可以填滿點。然而填窿動作趕不上「嚴打」的動作快,「嚴打」很快由中央輻射到地方了。
早前中國三大金融監管機構在國務院「金穩委」統一安排下,同日行動宣示金融整治開鑼,其中以中國銀監會動作最大,公布多起銀行違規違例案,開年第三次開出巨額罰單,對十多家違規銀行罰數億元人民幣。
近日「金融嚴打」又有新進展,過去是中國銀監、中國證監、中國保監三大監管機構爭鋒,現在地方開始動手,「金融嚴打」規模由之擴大。
前兩天陜西、河南兩省的銀監局,查處其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質押貸款案件,對兩地涉及案件的19家金融機構共罰款人民幣5,000多萬元,處罰104名責任人,雖然查處銀行多處罰責任人多,但罰款不多,但還是被認為「地方銀監開始動起來了」。
目前中國金融界中,有銀行行長人人自危之說,因為好多行長都「屁股有屎不好擦」,但「金融嚴打」打不過三個月,還是那句話,「法不治眾」,所以趕快「攬儲」過冬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