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馬紹章在最新一期《多維雜誌》,以「中國物業管理公司習總裁」為題撰文指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過去幾年一步步集中權力,從十九大人事布局來看,政治局已是「總裁制」,其他人都只是他的部屬而已,而十九大政治報告,其實就是習總裁在股東大會向股東提出的報告。馬紹章在文中指出,中國社會就像一個龐大的物業,而中國共產黨就是物業管理公司,習近平則是掌握最後決定權的總裁。人民既是物業所有權人,但本身也是物業一部分,換言之,中國境內的人力與自然資源,都是受管理的物業。
作為物業管理公司,它既提供創造以及提升物業價值的願景與承諾,同時也提供所有權人發展機會,除此之外,它也承諾解決物業各項的問題,或者滿足所有權人的各種需求。為了確保獨占性,物業管理公司也運用各種控制手段,來防止各種可能的挑戰。
馬紹章認為,由於是獨占公司,就不可避免地會對物業有掠奪的現象,以及種種貪腐行為。為了加速提升物業的價值,結果也造成物業發展的不平衡(貧富差距)。中國物業回饋給中國物業管理公司的,除了有支持(或者說繼續委託的授權)與利潤(反映在稅收上)外,也有日漸增長的需求以及對控制與掠奪的不滿。
馬紹章指出,習近平身為管理公司總裁,他也要向員工(黨員)強調,只有實現承諾,只有滿足物業需求,只有讓所有權人信任公司(中共),才有可能永續管理這個物業,並維持著獨占性。他提供給員工的是方向、管理、控制以及權與利,同時要求員工忠誠、團結,並且具有執行力,實現公司對物業的願景承諾以及對 物業的控制。
而習近平的十九大政治報告,其實就是習總裁在股東大會向股東提出的報告,因此,不僅要說明過去五年的績效,更要具體提出未來要達成的目標,以及對物業 各種問題的認識與解決的承諾。
他在文中提及,不少學者已經指出,維持經濟成長,是中共維護其政權正當性的重要基礎之一。其實,績效面不只經濟成長而已,也包括社會、環境問題的解決、滿足日漸增長的需求,還有中國人的國際自尊等。中共選擇了改革開放,與人民建立了新契約, 績效也就取代共產主義意識形態。
馬紹章指出,「新時代」一詞在十九大 政治報告中出現36次,雖非最高,卻是關鍵,似已預告中國未來要經歷另一番大的變化。
他認為,習近平定義的「新時代」,要解決的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而不是落後的生產力;「新時代」三個字,也說明了習近平想推動的,是一場結構性改變。
而習近平也希望,中國大陸依照他的劇本構想演出,一直到本世紀中葉,並以此訴諸大陸民眾對中共的認同與支持。這些具體的承諾,是習近平不能不給的承諾,因為這是中共繼續執政的理由,而中共也需要時間來證明其有能力實現執政承諾。
馬紹章分析,從這個角度來看,習近平深知中共面臨的其實是路線之爭,如果不能證明中共提出的路線能帶領中國走向它所承諾的願景,那麼中共所將面臨的就 是政權危機。
此外,馬紹章也認為習近平想要總結理論,底定中國模式,但這個模式的核心又是不確定的核心領導,除非哲君或聖王的產生得以制度化,代代都是習近平,然而這似乎又是天方夜譚。因此不論是中國特色、中國模式或中國方案,成功與否不是看現在,而是看未來,一切都有待實踐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