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宜良縣的足山,女台商羅霓雲望著一片綠茵茵的山葵基地說,打算開發「山葵+」產業。「山葵+」,就是把山葵和一些極具特色的農產品及民俗文化結合包裝行銷,讓更多人了解雲南的民族特色,讓這種大山裡的「綠人參」惠及更多人。新華社報導,在台商羅霓雲眼裡,山葵就是綠色人參。這種經濟價值很高的蔬菜兼藥用植物,主要用於海鮮調味品—青芥辣的加工材料,具有強殺菌和殺滅消化系統寄生蟲的作用。
1986年,畢業後的羅霓雲來到阿里山,開始接觸山葵產業。當時,阿里山開通鐵路,旅遊觀光業迅速發展,許多高檔料理餐廳對青芥辣的需求很大。「起初,我從事銷售代理工作,給餐廳供應青芥辣等食材。後來,由於阿里山大量種植山葵,而自己又是食品製造專業畢業,於是就購買原料簡單加工,然後出售,利潤很可觀。」
幾年後,羅霓雲跟許多台商一樣,到大陸尋求機會。「聽說雲南的生態很好,也種植山葵,1999年我第一次來到昆明時恰逢昆明世博會,春城被裝扮得非常漂亮,我完全被吸引了,就決定留在這裡創業。」羅霓雲說。
她認為,雲南擁有全球最具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山葵種植條件。2001年9月,她開始在宜良投資建廠,成立昆明川達食品有限公司,主營速凍山葵及山葵風味食品,產品銷往日本、泰國及美國等地。「我到石林、大理、麗江、保山等地聯繫種植戶,直接向他們收購原材料進行加工。」
這樣雖然節省種植環節,但隨後她發現部分農戶供應的原料不令人滿意,於是她每年都到種植基地,給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制定收購標準。「後來,公司培養一些種植大戶,他們協助公司管理山葵種植,保證了原材料的品質。」
在羅霓雲看來,自己的成功離不開當地種植戶和村民們的支持。她與當地村民打成一片,還經常組織員工和種植戶一起旅遊,資助當地孩子上學。川達食品有限公司現有員工120名左右,絕大多數為宜良縣當地人。
與當地種植戶建立起來的信任,不僅讓公司穩定發展,也讓許多高寒山區的百姓脫貧致富,蓋起新房。竹山鎮的楊玉富是羅霓雲培養起來的山葵種植大戶之一,他帶動竹山鎮十幾個山葵種植戶,種植面積大約有150畝。年成好的時候,每畝有6000多元人民幣的收入。
幾年來,楊玉富已經隨同羅霓雲走遍北上廣,也遊覽新馬泰。2010年9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把山葵的遮陽網打壞了,羅霓雲立即決定給每個種植戶一定資金補助。在羅霓雲的資助下,楊玉富的大女兒如今在上海華東理工大學攻讀博士,二女兒在宜良二中上中學。
楊玉富說:「羅總是台灣人,也是我們村裡人。」為了山葵事業,52歲的羅霓雲依然單身。喜歡旅遊的她說,正是對山葵執著的愛,讓她保持一顆年輕的心。
她說,看著山葵基地壯大,看著農戶因種植山葵而過得安穩幸福,感覺很驕傲。如今川達食品公司在雲南走過14個年頭,已經把山葵產業做到每年近千噸產量,除青芥辣外,山葵風味的花生、山葵醬、山葵豆都頗受歡迎。
「以前在台灣,每年做幾百噸都很了不起。」正在計畫二次創業的羅霓雲說,大陸市場充滿機遇,而雲南的大山裡還有很多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