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dy Bird與黑雞先生出席PChome IM發表記者會現場。
藝術家,除了創作,是否還要為自己,多開發一點新出路?連國際知名導演侯孝賢都在聶隱娘記者會上提及:拍片,很多錢是我自己找的。
當代狀況是,即使科技、智慧、社群的軟硬體已經大幅改變人類生活習慣,但藝術互動環境,似乎仍保持在某種人文傳統境界:策展/辦展/看展/購買/典藏/拍賣,面對新時代,線上線下的改變或交織,似乎不顯著。或許大家對藝術保有莫大敬意,無法用APP應用程式,動手指,來簡化一切觀賞與購買流程;亦無法用網路瀏覽或購物,取代眼見為憑及現場交流的尊重與感動。但時代在進化,藝術家也需要更大生存空間與曝光機會,是不是有結合可能?果然,是有人在這麼思考與進行的!
全文未完,摘錄自《典藏•投資》9月號•95期。 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 《典藏藝術網》LINE官方帳號
就題材而言,聖母抱著去世的基督並非義大利的傳統,而是源自於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歐洲。中世紀晚期出現一種玄學思想,這種思想是讓信徒在聖經故事中產生個人的情感投射,有助於個人在禮拜時冥思,這類圖像通稱為「祈念像」(Andachtsbilder) ,其中以「聖母的七件悲痛」中的「聖殤像」(Vesperbild) 最為普遍;「Vesperbild」這個詞源自於基督受難日(Good Friday)的晚禱彌撒(Vespers),在進行晚禱彌撒的時候,「聖殤像」就擺在比較靠近會眾的次要祭壇上。這類作品脫離了整個受難故事的情節發展,而以瞬間的姿態來凸顯雕像的情感內涵,成為信徒禮拜與冥想的對象。
全文未完,摘錄自《典藏•投資》9月號•95期。閱讀更多>>王德育藝術史時間:梵蒂岡《聖殤》的風格(4) 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 《典藏藝術網》LINE官方帳號 來為 《典藏藝術網》粉絲團 點個讚
台灣工銀堤頂之星藝術展【古夢】創作聯展,自2015年9月29日至11月11日於台灣工銀藝廊展出。此次由來自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西畫創作研究所熱情活潑的周明誼與洪乙丹,以「古夢」釋放內心深層的潛意識,透過作品開啟逃離現世的出口,窺見自身存在的荒謬性與全人類的共通性。
自幼隨母親從事保姆工作的周明誼,觀察了許多的孩童,故以兒童為主軸創作了「壞樂園系列」,藉由黑色幽默的方式提出「純真是否無邪?」的想法,間接描摹人性多重的邪惡面;「怪物三部曲系列」則以灰色調的透明技法呈現兒童集體霸凌的目擊現場,猛然看似美好和諧的畫面,卻隱藏了露骨的殘忍圖像於其中,給予觀者反覆琢磨的空間。......
全文未完,摘錄自《典藏藝術網》。 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 《典藏藝術網》LINE官方帳號 來為 《典藏藝術網》粉絲團 點個讚
綜觀常玉一生的創作,靜物主題橫跨近四十年,完整地陳述了風格演變的歷程,而在他創作早期最具代表意義的無疑是數量極為稀少的玫瑰主題。雖然中國將薔薇屬的植物再細分為薔薇、月季與玫瑰等,但在西方只使用"玫瑰"(Rose) 表達這幾種相似的植物。常玉一生以玫瑰為主題的畫作僅有五件,三件有署明年代的作品分別為1929與1931年時所創作,跨越了這兩個藝術家生命中非常關鍵的年份,在數量上也遠少於超過五十件的菊花主題畫作,更顯得極為稀少而彌足珍貴。透過對於玫瑰主題畫作的解析,我們得以一窺常玉早期作品中的濃烈情感與創作理念,而其中最早,表現方式也最為特殊的即為此件創作於1929年的《薔薇花束》。......
生與死是包括在整個生命系統中的兩件事,而不是分別存在的兩件事,因此在我們整個生命或經驗過程中,使得愛情加上它一切周邊有關的事物,才變得是那麼地熱烈而充滿各式各樣不可思議的想像,甚至是激烈而痛苦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