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廿七日以「美國在南海外交政策似乎挫敗」為題,報導美國意圖以南海仲裁案牽制中國大陸,沒想到響應的國家只有個位數,使得美國近來態度明顯軟化。這篇從華盛頓發出的報導中說,這項十二日宣布的裁決表面上對大陸而言是一場羞辱性挫敗,但裁決宣布的兩周以來,美國意圖拉攏盟友介入南海圍堵大陸的戰略似乎告吹,仲裁也恐淪為無人理會。
美國官員今年以來不斷重申,亞太地區和歐盟等其他地區各國,有必要表明國際法庭的仲裁結果必須遵守。
今年二月,時任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的希爾萊特要求各國「口徑一致,大聲說這是國際法律」,要各造遵守仲裁。美國副國務卿布林肯四月表示,大陸如果不甩海牙裁決,恐對其聲譽造成「嚴重」損害。
主導提出這項仲裁案的菲律賓法官甚至表示,北京若不理會裁決,恐成為「罪犯」。
然而,海牙國際法庭做出完全不利北京的判決後,美國要求各國統一立場要求大陸遵守裁決,卻只有六國響應美國的呼籲,堅持這項裁決必須遵守。
這六國包括菲律賓,以及日本和澳洲。連在南海和大陸有主權爭議的多個國家,都沒有公開支持美國。
在大陸運作下,本周稍早東南亞國協外長會議聯合聲明中並未提及南海仲裁,讓大陸贏得外交大勝。
本月十五日,歐盟發表的聲明雖然提及南海仲裁,卻避免點名大陸,也沒說這項裁決應該遵守。
美國國務卿柯瑞廿七日說,東協外長公報宣揚法治,讓他相當滿意,公報中雖未提及南海仲裁,但不會減損其重要性。他還說,這項裁決有法律約束力,「不可能」不予理會。
但分析師說,由於美國無法有效的推動盟友響應,這項仲裁恐淪為廢紙。
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南海專家波林說,除非國際社會堅持這項仲裁必須遵守,仲裁才會有效。然而,「由於國際社會選擇不說話,各界共識似乎是『我們根本不在乎,我們並不要求中國遵守這些標準。』」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成斌說,美國將在十一月舉行大選,歐巴馬總統任期剩下幾個月,華府似乎不太願意在此時對大陸過度強硬,以免升高衝突,刺激大陸擴大在南海的聲索或宣布畫設新的防空識別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