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緬甸西部一座座洛興雅人村莊燃起滾滾濃煙,翁山蘇姬日前終於打破她對這場人道主義危機的沉默。這場危機已造成逾25萬人無家可歸,也損毀她的聲譽。這位緬甸的實質領袖與自由鬥士含糊地說,她的政府致力於維護「若開邦所有人」的人權。最近該邦發生緬甸2011年告別軍事統治以來一些最糟糕的暴力事件。驚恐的難民不斷湧入孟加拉,訴說安全部隊和肇事者向他們開槍、焚毀他們家園。
翁山蘇姬拒絕提到洛興雅人一詞,而這場暴力事件中的主要受害者是洛興雅穆斯林。相反地,她指責媒體捏造新聞,建起一座「虛假訊息的冰山」。
此前同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和圖圖(Desmond Tutu)都為洛興雅人發聲,對翁山蘇姬發出含蓄的譴責。一項要求取消1991年頒發給翁山蘇姬的諾貝爾和平獎的請願書,已獲得近40萬個簽名。
外界對翁山蘇姬的強烈貶斥,似乎象徵這位女性的轉折點。過去幾十年來她深受西方世界敬佩,許多人將她比作印度聖雄甘地和南非傳奇人物曼德拉。翁山蘇姬以一身標誌性的紗籠和髮髻上的茉莉花,成為是全世界最知名的人物之一,也是緬甸政治過渡希望的化身。
現在翁山蘇姬似乎不可思議地與世界輿論格格不入。她說,期待執政僅18個月的政府解決若開邦問題「有點不合理」。她在提到緬甸的政策讓多數洛興雅人失去國籍時說,「我們必須關心我們的公民,我們必須關心在我們國家的所有人,無論他們是否是我國公民」。
外界普遍認為她無力遏制軍方。翁山蘇姬所屬的全國民主聯盟(NLD)資深人物溫登表示:「你不能因為軍隊的行為而責備她。」即便翁山蘇姬一些最嚴厲的批評者也承認,軍方應對此事負責。緬甸人權網路的覺溫認為,翁山蘇姬在道義上有責任發聲。可惜她不僅站在軍隊的一方,還跟宣傳機構站在一起。
有人可能覺得這次事件對於這位緬甸領袖的聲譽是個決定時刻,其實並非如此。翁山蘇姬長期附和官方說法,即洛興雅人是被「恐怖分子」煽動的孟加拉民族主義者。隨著緬甸走上民主化之路與通訊技術的普及,緬甸的民族主義和佛教極端主義近年抬頭。
然而,於翁山蘇姬在國外飽受抨擊之際,緬甸國內的一些強硬派反而認為她太軟弱。常駐緬甸的一位西方外交官表示,翁山蘇姬被夾在這兩種觀點之間。
衝擊翁山蘇姬的對立勢力與她的成長背景相符,她在兩個世界長大,在兩邊都享有特權。翁山蘇姬1945年出生在仰光,兩歲時父親遭暗殺。
孩童時代的她在緬甸和印度(她的母親是緬甸駐印度大使)的基督教學校接受教育,後來她前往英國牛津,在那裡遇到了日後的丈夫。
1988年她返鄉照料生病的母親,隨後捲入反對軍政府統治的動蕩。反對派隨後團結在NLD的大旗下,利用被尊為國父的翁山將軍的女兒。多年來翁山蘇姬反覆遭軟禁,成為一場國際團結運動的代表人物。翁山蘇姬在結束軍政府統治的談判中扮演重要角色,隨後又帶領NLD在2015年選舉中獲得勝利。
作為一名反對派出身、備受尊敬但又未經考驗的領袖,翁山蘇姬掌權後相對缺乏魄力,在經濟等關鍵領域拿不出什麼對策。隨著若開邦火光四起,翁山蘇姬的執政蜜月期也隨之縮短。
(取材自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