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排眾議 通過立委可遴選法官


【聯合文學電子報】提供聯合文學優秀作家群:蔣勳、郝譽翔、成英姝、廖鴻基等的精彩文字,讓你一次展讀! 【儂儂時尚電子報】提供各種多元的時尚知識及職場求生的技巧,讓妳成為工作領域裡最漂亮的粉領新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18/06/01 第638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司法院排眾議 通過立委可遴選法官
記者王宏舜/台北報導聯合報

司法院不顧外界爭議及考試院反對,昨天於院會通過修正法院組織法、法官法,將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法官改為特任官,並改由司法院長提二倍人選交給遴選委員會遴選,人選出爐後報請總統任命;遴選委員更增加立委代表,會銜相關單位後送立法院審議。

目前最高法院有七十八位法官,最高行政法院則有廿一位;未來修法後,兩終審法官數將減為十四人、七人,等於民事、刑事、行政訴訟各一庭。

去年司改國是會議第二分組曾決議,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法官由總統「政治任命」,決議一出引發總統擴權、政治介入司法疑慮,外界批評紛至沓來;蔡英文總統曾表示 「拒絕圈選權」。

此外,司改國是會議並未決議要將終審法院法官改為特任官,日前司法院召開公聽會時,考試院也對終審法院法官改為特任官不支持。

現行法官法規定法官遴選委員會中,司法院長為主席,二名考試院代表、六名法官代表、一名檢察官代表、三名律師代表,另外還有「學者和社會公正人士」六人;為顧及「民意」,新法增加兩名立法委員席次。

由於遴委會中六名學者和社會公正人士,是由司法院長遴聘,代表司法院長對終審法院的法官選任將具相當影響性,且將終審法官改為特任官,實務界即有人質疑這是為特定人士量身打造。

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表示,各國終審法官都有類似的特任官性質,優點在於選才不受年資、期別限制,只要審核當事人是否具有擔任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法官的能力,且透過這樣的遴選,終審法官更有崇隆性。

法官法另一重大變革是未來當事人與被害人可直接請求將法官送評鑑,無須再透過律師公會、司改會等團體,不過,法官評鑑委員會有專門的小組審查,嚴格把關,以免當事人只因對判決結果不滿而濫請求。

呂太郎表示,外界關心不適任法官的淘汰機制,這一波的修法會處理;他強調,絕大多數的法官都兢兢業業,唯有淘汰害群之馬,法官們才能安心工作。

此外,因司法院釋字七五二號闡釋「提供至少一次上訴救濟之機會」,公懲會和職務法庭都將朝二審化邁進,強化除錯與救濟機制。

 
TOP
專題
最高院法官改特任官 不沾政黨色彩?
記者王宏舜/台北報導聯合報

司法院為朝金字塔型訴訟程序方向修法,擬將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法官改成特任官,員額大砍;基層法官憂心終審法院恐抹不去外界對法官政黨傾向、政治信仰的質疑。但也有支持者認為,特任官制度能夠打破現有的「接班梯隊」慣態,帶動組織活力。

最高法院有庭長指出,將最高法院法官改為特任官,是一種最好引外力進入司法的方式,也是對實務界職業法官的一種不信任。

有高院法官說,司法院長是如何產生的?院長提的人選難道不是自己中意的人嗎?法官遴選委員會的組成又是哪來的?光思考這些問題,就無法杜絕政治介入司法的想像。當最高法院的法官是特任官時,是否需要「助理法官」來幫忙寫判決?

另名高院的法官直言,改成特任官的最高院法官,地位幾乎等同於大法官,究竟我國司法制度需要多少特任官?未來最高法院法官與大法官地位是否相同?享有特殊尊榮的特任官們會花多少心思在一般百姓的訴訟案件上?民眾的審級利益是否會被壓縮?

有法官直言,一旦最高院法官改為特任官,所審理的案件可想見是特定、目標導向,這樣的制度下,尤其只民、刑、行政訴訟都只有一庭,等於是要國人訴訟以「不能上三審」為原則,日本、美國的當事人折服率高,台灣人卻能上訴就上訴,突然要改變這種文化與制度,有難度。

往好處看是一個案子不用拖延、在二、三審間來來去去,但大幅限縮民眾上訴三審權利,就能獲信任嗎?

一名地方法院法官表示,雖說「法官無大小」,但「這是真的嗎?」大家都說地院是堅實的事實審,實務上許多地院法官希望能上高等法院,高院的法官也想「更上層樓」到最高法院,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肯定,卻也不諱言,法界有一種排隊文化。

不過,若是最高法院法官改為特任官,年輕的法官有機會不用等排班,與外面的學者、律師等其他法界人士,都可直接獲拔擢。

一九九九年全國司改會議就確立縮減最高法院法官人數,但因金字塔型訴訟制度未能推動,至今仍維持現制。 依司改國是會議決議期程,配合金字塔型訴訟程序的各種修法,司法院今年上半年院會就須通過。

 
TOP
觀察站/立委遴選法官 人民更信賴司法?
本報記者王聖藜聯合報

司法院擬修法新增立委成為有權遴選最高法院法官的委員,原意在讓終審法院法官具有民主正當性,讓司法判決具有民意加持,但在台灣政治環境下,是否讓外力更易介入、掌控司法?只要這種疑慮無法消除,民眾對司法的信賴度將再往下探底。

法官依據法律獨立審案,是憲法保障法官職務的天條,目前終審法院法官的人事案,仍是由司法院參酌終審法院意見、遴選表現優秀的二審法官,經法官人事審議委員會通過後派任。由於終審法院法官都是簡任十四職等,仍屬於職業法官,人事令均由總統名義核發,但總統只是形式任命。

司法院如今想讓終審法院法官享有「特任官」的尊崇地位,並以「民主正當性」為由,認為讓法官的判決擁有民意基礎即可減少質疑,因此擬讓終審法院法官的遴選委員會,要加入過去所沒有的立委代表。

不過,這項修法未顧及的是,立委關說司法案件時有所聞,過去立委公然到司法院關切特定高層案件,立法院長與在野黨鞭關說司法疑案,都引爆政治風暴。

現行法律還沒有法條對立委關說司法治罪、究責時,司法院卻再度敞開大門,准許立委的手「依法」伸進最高法院法官的人事案,這樣人民的觀感會好?對司法會更信任?

最高法院前院長楊仁壽退休前夕,曾坦言抽屜裡有不少接獲關說的信件。雖然楊稱都已銷毀,但知情人士透露,其中除關說案件外,更不乏法官人事關說。

如果,最高法院法官改為特任官,不只外部力量更易介入,立法委員參與最高法院法官的遴選,未來會不會又被質疑,藍委支持的法官不判藍委有罪、綠委支持的法官不判綠委有罪,就算司法再怎麼自認公正,恐怕不能避免判決書被染色的疑慮。

去年司改國是會議時,司法院一度有意將最高法院人事任命權交給總統,受到司法向政治繳械的批評;如今,換個姿勢再來一次,將權力分送立委,到底這是人民要的司法改革,還是司法倒退嚕?

 
TOP
司改國是會議曾提總統任命法官 遭推翻
記者賴佩璇/台北報導聯合報

司改國是會議去年決議將終審法院法官改由總統任命,引發外界質疑政治介入司法及總統擴權,最後在司改國是會議總結會議中翻盤;如今,司法院再度推出終審法官改成特任官,再起風波。

去年四月廿四日,第二分組第六次會議曾依司法院提案作出決議,將終審法院法官選任程序,由司法院長提出應任名額三倍人選,交由司法院組成的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遴薦兩倍人選後,陳報總統任命。挑選最高法院法官的遴選委員會成員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學者及公正人士。

決議一出,外界批評總統擴權,「讓司法沾染政治色彩、司法獨立開倒車」的質疑聲浪不斷。最後是總統府出面表態滅火,強調蔡英文總統支持審判獨立的決心和立場,但相關討論如果涉及到總統職權及權限議題,應謹慎處理討論,並意指總統事先並不知情。

儘管司法院長許宗力強調,總統特任的法官是沒有任何人有資格說他們表現好不好,也不會因不合總統的意就被免職,「政治任命跟審判獨立,是不會相衝突的。」

但在爭議聲中,司法院及委員後來提出復議修正,因議事規則沒有相關規定,最後交由總結會議決定。

去年八月十二日的司改總結會議經過一番激烈討論,在蔡總統堅持下歷經四次表決,最後六十六名委員投票推翻原決議、通過修正案。蔡英文還說願支持修正,「對對對,我被推翻,現在總統任命權只是形式,不用不好意思」。

據了解,司法院長許宗力上任初期與最高法院法官會談,曾提及此議案,還說蔡總統當初笑著問他:「你要給我這麼大權力嗎?」這些事發生在司改會議討論前,因此有不少人對於蔡總統事前是否真的不知情存有疑點。

 
TOP
話題
參選北市? 呂秀蓮:不排除任何可能
記者蘇健忠、陳嘉寧、林河名/連線聯合報

前副總統呂秀蓮結束馬來西亞訪問行程,昨晚搭機返台,面對是否退出民進黨,呂秀蓮表示,從前晚開始,民進黨就與她沒有任何關係了,她在馬國就已經說,「民進黨珍重再見。」

雖然呂秀蓮沒有明講「退黨」,但相關人士表示,就算呂秀蓮沒有完成退黨程序,與民進黨將漸行漸遠,未來「忠言逆耳」的情況也會經常出現。此外,與呂秀蓮熟識的學者施正鋒也透露,呂秀蓮曾問他,如果脫黨選台北市長,台派會不會支持她?

呂秀蓮前晚在馬來西亞發表聲明指出,對於一個失去黨德與黨魂的政黨,與其痛苦的留下來,不如歸去;道不同,不相為謀,Bye Bye民進黨。呂秀蓮昨晚返國後表示,她很關心台灣,但國內藍綠對立,兩岸和平關係面臨更多威脅,社會上的公義心也愈來愈少。

呂秀蓮指出,她一再呼籲民進黨要尊重黨德、黨魂、黨紀,但現在的民進黨,已經不是當年她獻身擁抱的民進黨,民進黨已經失去黨德、黨魂、黨紀,她不再需要花時間去關心民進黨。

呂秀蓮強調,她今後會更關心兩岸,期盼能夠擁有更多和平,社會更多和諧,更加強調公平正義,她從未改變這些心念。至於是否會以無黨籍身分參加台北市長選舉,呂秀蓮說,自己的心念沒改變,未來不排除任何可能。

呂秀蓮指出,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已經快要消失,兩岸和平威脅愈來愈大,國內還在吵吵鬧鬧。如果大家只是考慮選舉,為了選舉用不正當的手段,讓她覺得非常痛心。她未來願意跟大家一起為台灣努力,但對政黨已經沒有興趣。

施正鋒表示,呂秀蓮會有「跟民進黨說ByeBye」的大動作,除了不滿一再禮讓台北市長柯文哲,及黨內徵召程序讓呂秀蓮不服氣,更大的根源,是對蔡英文總統兩年多來的作為並不認同,包括兩岸及外交都太過消極,「她認為可以更積極,例如中立是可行的,不一定要投向美國」。

 
TOP
丁守中:呂秀蓮若參選 會拿到中間選票
記者鄭媁、劉宛琳、楊正海/聯合報

對於前副總統呂秀蓮有意退出民進黨,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丁守中表示,因為民進黨主政者背離早期創黨理想,就像大學自治、人權等各方面,民進黨都是雙重標準,老一輩創黨者看不下去 。

曾與呂秀蓮共同發表「建請教育部依法聘任管中閔為台大校長」聲明的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表示,從兩人一發表聲明開始,民進黨和呂秀蓮的想法就已分道揚鑣了,呂與他共同發表聲明,遭受民進黨內非常大的壓力。

不過,對呂秀蓮有意退黨一事,張善政說,他不是民進黨、也不是國民黨,對呂秀蓮退黨的事情講不上話,只能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國民黨團書記長李彥秀認為,呂秀蓮的出走,對民進黨是一個警訊,過去美麗島世代的檯面人物,目前只剩陳菊一人,如果是穩健的世代交替,不該是如此,黨內大老紛紛退黨,是民進黨已背離初衷,還是大老在黨內未受尊重?

至於呂秀蓮若退黨,是否會脫黨參選,李彥秀認為,呂秀蓮的政見發表,包括課後輔導、社區公共家園等育兒政策,對家長相當有感,可見呂秀蓮是有思考過選戰節奏,參選到底並非不可能。

丁守中表示,目前情形不明朗,呂秀蓮是否參選,僅有單方面臆測,若成為事實,對選情影響會仔細分析。但綠營參選人多,就像國民黨當年對李登輝執政不滿,新黨和親民黨分出去,讓國民黨愈來愈弱。

至於呂秀蓮若參選,是否對藍營選情有利,丁守中認為,呂秀蓮對管中閔案講話很實在,大家會受到一些影響。至於是否會拿到藍營的票,他說,呂早期對民主的堅持,會拿到一部分綠營、一部分中間選民的選票。

 
TOP
陳菊:會和呂秀蓮好好談一下
記者林敬殷、丘采薇/台北報導聯合報

對於前副總統呂秀蓮可能退黨,據轉述,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昨晚與黨籍立委餐敘時表示,會勸呂秀蓮不要離開民進黨,留下來繼續打拚;總統府秘書長陳菊也說,未來會去和呂秀蓮見面,好好談一下,因為民進黨沒有分裂本錢。

餐敘過程中,蔡總統並交代幕僚與呂秀蓮聯絡,盼餐敘後就去拜訪呂秀蓮。不過,到餐敘結束時,並未聯繫上呂秀蓮。

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昨天下午與媒體茶敘時表示,相信呂秀蓮不會因為提不提名而離開民進黨,如果這樣看,是矮化呂秀蓮的高度、格局,太小看呂秀蓮。

洪耀福坦言,呂秀蓮發出聲明前,黨中央並不了解,過去都有持續和呂秀蓮辦公室溝通,也透過呂秀蓮好朋友對話。

至於呂秀蓮若參選,是否影響選情,洪耀福說,任何事都有影響,任何事情都可能是變數,慎重看待任何一件事。多年來,呂秀蓮和民進黨、支持者同甘共苦,相信呂秀蓮不會輕易離開民進黨。

民進黨團幹事長何欣純表示,民進黨的徵召機制一直都是這樣,呂秀蓮未獲提名,或許有點不甘心,但是站在民進黨的立場,應該要團結,如果因為這件事就要退黨,民進黨受在野黨攻擊、支持者分化的情形,會愈來愈嚴重。

 
TOP
姚文智:希望高層出面慰留呂秀蓮
記者邱瓊玉、張世杰、楊濡嘉、楊正聯合報

針對前副總統呂秀蓮可能退黨,造成民進黨分裂,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昨天表示,希望黨內高層出面慰留,他有機會將找時間拜會呂秀蓮。

扁:注意呂是否獨立參選

呂秀蓮前天發出「道不同,不相為謀」的聲明,強調要和民進黨「Bye、Bye」;前總統陳水扁昨天則在臉書「新勇哥物語」發文指出,呂秀蓮如果真的退黨,要注意她會不會以獨立人士身分投入台北市長選舉。

至於呂若退黨參選,是否影響選情;姚文智不願多談,只說目前狀況不清楚,希望大家不要往負面方向想。

日前已宣布退出民進黨投入台北市長選舉的蘇煥智說,他有致電呂秀蓮團隊了解情況,某種程度似乎會繼續參選台北市長,至於對年底的選情有何影響,目前言之過早。

柯:不是呂講的 都不算數

對於呂秀蓮可能退黨,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在議會總質詢回應相關問題時表示,不是呂秀蓮自己出來講,都不算數,不要浪費時間去想假設性題目,等呂出來講以後,才會比較明朗。

姚文智前天獲得民進黨中央提名後,昨天前往台北市議會拜訪民進黨團,不過,前一晚卻傳出呂秀蓮與民進黨說再見的訊息;包括民進黨市議員和姚文智等人,都感到十分震驚。

姚文智表示,消息傳出時,因為呂秀蓮人還在國外,要等她回國後,才能了解真正的想法,希望民進黨高層可以慰留,這段時間都會持續請益所有黨內大老和先進。

 
TOP
北市長「三國大戰」 柯、姚、丁烽煙起
記者邱瓊玉、楊正海/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北市長「三國大戰」,市長柯文哲昨說,他不一定會成立競選總部,可能就這樣市政跑到最後1個月;民進黨姚文智今起和黨籍市議員展開聯合競選,爭取綠營基本盤歸隊;國民黨丁守中昨宣布當選會續建大巨蛋、續辦雙城論壇。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顏聖冠昨在議會質詢,是否會全台輔選?柯文哲說,他還沒有任何行動,若有議員找站台才去。

柯:「核彈未爆」破壞力難測

議員阮昭雄則問柯,是否會找市府顧問蔡壁如擔任競選總幹事?柯笑說,她沒有這個能力。

顏聖冠追問,年底選舉是否會有柯P旋風式破壞力?柯文哲表示,「核子彈沒有爆發,還是一個鈾而已,不會燒起來」,時也命也運也,是否有旋風式破壞力,現在還很難預測。

姚:和綠議員聯合競選固盤

姚文智昨前往北市議會拜訪民進黨籍市議員尋求支持,現任24席市議員中,總計19席議員出席,包括被視為「友柯派」的市議員高嘉瑜。姚文智說,6月將和市議員參選人展開聯合競選,至少一選區一場大型造勢活動,把基層串聯起來,快速凝聚最堅實的力量。

台北市議會民進黨團總召李慶鋒表示,未來選舉,團結是基本要求,將回歸市政主張,黨團也會和姚文智密切合作,黨籍議員一定會歸隊,下一步是希望選民歸隊。

丁:續建大巨蛋、辦雙城論壇

丁守中昨接受廣播媒體專訪時表示,北市調高地價稅,讓稅收大增,但很多前瞻建設,例如北捷的北環、南環段等,柯都不做,只拿去還債。他當選會讓大巨蛋續建蓋完,未來使用執照在市府手上,可控制容留人數確保安全;雙城論壇也會繼續辦。

丁守中說,不會和柯一樣喊兩岸一家親,而是兩岸同文同種,大陸是最大市場,不會搞敵對。

至於媒體報導,國民黨老幹部日前拜會前總統李登輝,爭取李支持丁守中。丁守中陣營發言人詹為元昨表示,此事有如天方夜譚,整件事情應是綠營選戰分化的手段。

 
TOP
國民黨最強探長、菜販 南北連線
記者祁容玉、王敏旭/新北報導聯合報

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展現高人氣,今將南下與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合體造勢,主打「最強探長」與「最強菜販」大連線。

侯友宜上午10時先陪韓國瑜在國民市場掃街,中午參拜高雄關帝廟,並品嘗府城虱目魚、魯肉飯等小吃,下午2時將在香蕉碼頭河邊餐廳舉辦「扭轉未來見面會」,展現南北大團結氣勢,訴求改變台灣、改變高雄。

侯友宜曾為國民黨彰化縣長參選人王惠美站台,今天到高雄是侯宣布參選以來,最遠的輔選行程。侯友宜說,高雄市是一個很接地氣、市民感情濃厚的地方,他今天就像回故鄉一樣,去看看韓國瑜、與南部鄉親打招呼,也有很多南部鄉親朋友在新北市,希望給他支持與鼓勵。

侯友宜說,韓國瑜參選高雄市長,同時間有和他聯絡,希望前往談政見,包括公共托育、果菜運輸合作等,高雄市議員也希望他下去並肩作戰,而且韓國瑜和他背景相似,都是菜市場長大,韓國瑜有很多經驗可以分享。

警大前教授葉毓蘭昨也透過LINE宣傳侯友宜與韓國瑜的合體造勢活動,葉毓蘭說,侯友宜黨內初選過關時,就曾在臉書上要支持者幫韓國瑜加油,韓國瑜出線後侯也曾致電祝賀,還說要把在高雄的支持者跟朋友介紹給韓國瑜,雙方本來就有互動。

葉毓蘭表示,侯、韓一北一南,都是非典型的國民黨參選人,也都有使命感,願意為國民黨承擔,韓國瑜過去有從政經驗,辯才無礙,侯友宜此行也會向韓國瑜請益學習。

 
TOP
民進黨台北姚、新北衝 雙北合
記者祁容玉、張世杰、邱瓊玉、林政聯合報

藍綠雙北選戰加溫,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今天展開「南北連線」,據了解,民進黨雙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蘇貞昌下周將聯手為英系的民進黨新北市議員參選人張志豪助選,這將是姚、蘇獲提名後的首場同台造勢活動,營造綠營「雙北連線」氣勢。

姚文智日前喊出「台北姚姚姚、新北衝衝衝」,近日可望登場。張志豪下周一晚間將在中和區舉辦市政說明會,據指出,蘇、姚已允諾出席該活動。

蘇貞昌競選辦公室表示,經由黨提名的參選人都會全力支持,但每個縣市情況不同,未來執政後,相鄰縣市一定要合作,重點是要贏得選戰勝利。姚文智幕僚說,有收到張志豪的邀約,若時間上沒太大問題,「姚蘇合體」機率大。

張志豪表示,他始終主張民進黨必須要自提台北市長人選,才有勝選空間;因為雙北議題連動,各項建設與發展也是相互呼應,捷運工程進度就是一例,未來雙北市長必須同黨合作,攜手打拚,才能打造雙北好未來。

 
TOP
要聞
16大專學費喊漲 影響18萬學生
記者林良齊、蕭雅娟/台北報導聯合報

昨天是大專學雜費申請調整截止日,教育部統計有十六校提出申請,可調漲百分之二點五到百分之三點七五。若申請案全數通過,粗估影響逾十八萬名學生,最高將多兩千元,確切獲准學校、漲幅六月底前定案。

但昨反教育商品化聯盟赴教育部外抗議,要求教育部駁回申請案,還一度翻過圍牆衝入教育部,有成員受傷流血。

對此,教育部回應,將依法審議各申請案,即使學校各指標皆符合規定,但助學計畫不足不得調漲。教育部會審議財務、助學及辦學綜合等指標,並公開審議程序,校內研議過程應有學生代表參與,須向學生說明,設立意見陳訴管道。

但教育部也強調,高教非義務教育,需由政府、學校及受教者共同負擔教育成本;長期凍漲學雜費不利學校正常營運,也影響教學品質。與世界主要國家比較,我國大學學雜費已相對低廉。

國內近年大專學雜費幾乎呈現凍漲,大學端不斷呼籲調漲學費,才能改善高教品質;今年初的大學校長會議時,也有多所大學校長呼籲教育部應放寬學雜費審核標準。

去年因漲幅低,只有一間學校申請,最後沒獲得同意調漲,今年教育部指可漲百分之二點五到三點七五,因而中興大學、亞洲大學、輔仁大學、世新大學、中原大學、實踐大學、台科大、北科大、樹人醫專、醒吾科大、慈惠護專、經國管理學院、文藻大學、馬偕護專、嘉南藥理大學、仁德護專等十六校提申請。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昨要求教育部應嚴格把關,並撤回各校申請案,因官方代表沒法承諾,以致有八名抗議學生翻牆衝入,造成部分學生受傷,學生被警方以束帶控制,在教育部表示不會追究後離去。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說,降低受薪階層負擔、捍衛教育公共性,阻止每年大學與學生間為了漲學費互相對立,最好方式是逐年增加政府對大學的常態經費補助,要求教育部駁回所有申請,並凍漲三年,凍漲期具體增加教育經費。

 
TOP
新聞眼/每逢喊漲就挨罵… 民粹吵不出答案
本報記者張錦弘聯合報

十幾年來,物價指數已漲了快兩成,多數大學因無法反映成本,年年喊漲學雜費,但反對團體也從未缺席,成了每年固定上演的爭論戲碼。

國內學雜費凍漲多年,原因在政府流於民粹「逢漲必縮」,其實和美日韓等國相比,國內大學學雜費相對便宜多了。

教育部統計,去年公立大學平均一年收費約五萬八千多,私立近十一萬元;日本國內生產毛額GDP不到台灣兩倍,但公立約台幣廿三萬、私立卅七萬元;美國GDP為台灣兩倍多,大學學雜費是台灣五到七倍。

國內學雜費幾乎凍漲十幾年,物價指數卻是年年漲,難怪大學大喊吃不消,強調凍漲學費影響教育品質;教育部則年年道德勸說,希望大學「共體時艱」凍漲;反高學費團體也年年到教育部抗議。

家長、學生反對漲學費,主因在物價飆漲,薪資沒跟著幅度漲,家長自己也是口袋空空。

再看看勞動部的統計,兩千年的大學畢業新鮮人,平均起薪還有兩萬八,之後一路下滑,直到前年才又站回兩萬八,形同十多年來起薪停滯,可理解部分即將畢業就職的大學生為何反對調漲,甚至有不少學生,就業後的前幾年還得靠這分低薪償還學貸。

若國內經濟一直未見明顯改善,學費漲不漲的問題勢必永遠吵不出答案。且學雜費爭議僅是冰山一角,包括水電、民生物資甚至衛生紙,也會持續存在喊漲就挨罵的民粹情況,政府要解開這個結,真正解方恐要靠改善經濟、提高整體薪資水準。

 
TOP
喊漲學校:高教辦學要認真 不能不漲
記者林良齊、彭宣雅、喻文玟/連線聯合報

下學年有十六所大專申請調漲學雜費。申請的學校表示,不能以高教公共化的角度去看待調漲議題,不論公私立學校,高教辦學要認真、有特色,已到了不能不漲學雜費的時候。

實踐大學主秘胡寶麟說,「再怎麼樣都須要申請試試看」,實踐今年申請調漲百分之二點五,一年估可增加兩千八百多萬元經費,若以最基礎的社工系學雜費四萬二六七五元為基準,每學生約增一○六○元。除規畫增加學生的獎助學金外,也須汰換更新學校的軟硬體設備,以及調整教職員待遇。

中興大學說,與其他國立大學相較,興大收費標準屬偏低群組,過去十四年來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達百分之十七,大幅增加教學成本,因而申請調漲百分之三,調整後,大學生每學期平均增加七九一元、研究生增加三五八元,研究生基本學分費及進修部學分費都不調漲。

興大表示,校方已舉辦二場全校公聽會,另設學生意見發表平台,5月23日提案經行政會議通過,學生代表全程參與討論與決策,「專款專用於學生事務」是全校共識,未來將由學生代表與學校成立管委會,共同管理增收的經費。

台科大表示,校內已開了兩次公聽會向學生說明,也有公開的資料放在台科大官網,對於經濟相對弱勢的學生,學校也有相關配套措施。北科大說,申請調漲是因校方推動多項提升學習成效計畫、課程,並改善宿舍、增聘教師等。

亞洲大學說,該校已十三年未調漲學雜費,面對政府補助款遞減、物價不斷上漲,亞大積極爭取各項補助及對外募款,但缺口壓力仍在,會擬定師生代表共管機制,將所增收每一塊錢都用在學生。

 
TOP
藍委爆料:潘文忠請辭前 曾放棄「拔管」
記者鄭媁、林良齊/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大校長遴選案陷僵局,利害關係人之一的台大學生昨赴教育部提行政訴願;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則再爆,教育部前部長潘文忠請辭前,曾有意「放行」聘管中閔為台大校長,後因跨部會諮詢專案小組卡關,才決定請辭。

至於日前請辭部長的吳茂昆涉嫌未申報逕赴大陸行程,科技部長陳良基昨表示,目前查證吳有提出申請,行政院給國科會的回函,同意吳可參加蘇州的國際科學理事會,但其餘有無違法待查證,待事實認定後,會比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或入出境相關法令,再研商處置。

提起訴願的王姓學生說,教育部阻擋台大合法遴選出的校長管中閔上任,造成台大已有近一年都是代理校長代行職權,教育部應撤銷處分聘管為校長。

卡管案已造成二位教育部長請辭,立委柯志恩指出,據她得到的消息,請辭的潘文忠,因教育部找不出管案的問題,台大也不願退讓,潘在二月底時就有意聘任管中閔,但因政大公行系助理教授莊國榮等人,堅持要等台大校務會議開完才決定,因此又拖了一個月。

 
TOP
獨/蔡明興當遴委 這3位台大校長候選人參與推選
記者王彩鸝╱即時報導聯合報
教育部「拔管」最終理由,認定管中閔未揭露他擔任台灣大獨董資訊,管與遴委之一、台灣大副董事長蔡明興沒有利益迴避。其實,從蔡明興獲推選為遴委的過程,有3位校長候選人知情並且參與推選。

台大校長遴委會共21席遴委,扣除3席教育部指派,另18席是透過校內多元管道的民主程序產生,7席由學院推薦教研代表、4席由學院推薦校友或社會公正人士代表、3席由行政會議推薦代表、2席由校友總會推薦代表、1席由行政人員代表、1席學生代表。

●蔡明興是台大行政會議推薦的遴委候選人

蔡明興是由行政會議推薦、再經校務會議代表投票產生的遴選委員。106年5月23日召開的台大行政會議,推選蔡明興等6位校友代表或社會公正人士為遴委候選人,送到校務會議投票,得票數多的前3人當遴委。

台大行政會議成員,包括校長、副校長、教務長、學生事務長、總務長、研發長、國際事務長、財務長、11個學院院長、進修推廣學院院長、圖書館館長、秘書室主任秘書、人事室主任、主計室主任、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主任組成。

上述成員中,副校長張慶瑞、文學院長陳弱水、電資學院院長陳銘憲,後來參加台大校長遴選,這三位台大校長候選人,也參與推選蔡明興為校長遴選委員。

蔡明興去年獲選台大第12屆傑出校友,那時楊泮池已卸任校長,由代理校長張慶瑞核定蔡明興為傑出校友,張慶瑞後來因為要參加校長遴選,而辭去代理校長職,改由郭大維擔任代理校長。

●陳弱水和蔡明興曾一起開會吃便當

值得注意的是,陳弱水同時當選學院推薦的校長遴選委員,並且參與7月10日第一次遴選會議,跟包括蔡明興在內的其他遴委,一起開會、吃便當。

根據106年6月24日召開的台大校務會議紀錄(http://host.cc.ntu.edu.tw/sec/administration/%E6%A0%A1%E5%8B%99%E6%9C%83%E8%AD%B0/105-2-3.htm),行政會議推薦代表前3高票依序為:梁次震91票、彭汪嘉康83票、蘇慧貞49票。

蔡明興得47票居第4,原本應在榜單外,但因蘇慧貞同時獲校友總會推薦,得票70票當選,因此蔡明興才遞補當上遴委。

有特定媒體曾報導,管中閔最後勝出的票數是12比9,管掌握到3票企業界代表票數,成為勝出關鍵,所謂企業票是指企業票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廣達電腦共同創辦人梁次震、元大期貨總經理周筱玲。且不論個別遴委投票給誰,因採不記名投票,只有當事人知道,梁次震捐了一棟物理館給台大,在物理系任教的張慶瑞,跟梁的關係遠比管中閔深。

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有候補人選,例如,陳弱水宣布參選校長,必須辭去遴委一職,就由文學院副院長徐富昌遞補為遴委。

● 遴委與候選人,有2對院長副院長

因此,這次有兩對院長/副院長,分別是遴委與候選人。校長候選人陳弱水是文學院院長,遴委徐富昌是文學院副院長;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是遴委,副院長周美吟是校長候選人。

但依據台大校長遴選辦法,遴委和候選人之間的利益迴避,不包括院長與副院長關係,也不包括獨董與董事關係。

 
TOP
焦點新聞
鋒面影響降雨範圍擴大 下周有機會生成颱風
記者侯俐安╱即時報導聯合報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天至下周日受鋒面影響,降雨範圍擴大,全臺各地皆有機會出現陣雨或雷雨,有降雨時相較於前段時間氣溫略降,悶熱感將緩解。下周一鋒面北移,仍有殘留水氣,東半部及南部地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也有局部短暫雷陣雨。

氣象局表示,下周二、三南海有機會形成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受到此系統外圍水氣影響,南部及東部、東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

 
TOP
境外汙染影響 馬祖空品橘警
記者董俞佳╱即時報導聯合報

今天受鋒面影響,台灣東北風增強,環保署表示,受到輕微境外汙染物影響,馬祖為「橘色提醒」等級;此外,雲嘉南沿海地區因風速增強,如降水情況不顯著,仍容易有地表揚塵現象,局部地區懸浮微粒濃度偏高,要特別注意。

明天受鋒面影響,東北風偏強,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空氣品質方面,環保署表示,北部、竹苗、中部、雲嘉南、高屏、宜蘭空品區為「普通」等級,花東空品區為「良好」等級。後天東北風減弱,雲嘉南、高屏擴散條件不佳,空品為「橘色提醒」;其他地區為普通到良好。

 
TOP
政治新聞
促轉會揭牌 黃煌雄:揭開歷史傷口 不是為了清算
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聯合報

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昨揭牌成立,總統蔡英文致詞表示,如今是「和威權時代做個了斷的時候」;促轉會主委黃煌雄則引述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主席屠圖主教的話,強調「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揭開歷史傷口不是為了政治清算。

促轉條例賦予促轉會極大權力,包括傳喚、調查、搜索、扣押,可以調動憲警,更有行政處罰權。促轉會應於兩年內針對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以及不當黨產處理運用等項目,向行政院長提出完整調查及具體實施步驟的總結報告,完成任務後解散。

黃煌雄表示,從一九九○年代初期起,台灣就透過對二二八解禁,逐步走上轉型正義之路。如今已有約一萬名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受難者獲得賠償,金額遠超過曼德拉領導的南非。然而我國轉型正義工作的缺憾,就是至今不知加害者是誰。

他說,促轉會成立首要工作,是追求真相、釐清責任,不是為了政治清算、激起對立,而是要伸張正義,讓亡者得以安息,撫慰受傷心靈邁向寬恕。藉著揭露真相與釐清責任,讓不同歷史記憶能夠相互理性對話,後代子孫能在共同家園追求和解未來。

促轉會將在兩年內提出「總結報告」,希望代表一個轉捩點,讓傷痛的歷史篇章成為凝聚族群融合、命運一體的見證與祝福。

黃煌雄特別以南非屠圖主教領導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為例,表示南非人民選擇「第三條路」(寬恕),是因為有一種「ubuntu」精神,瞭解個人與群體是苦樂與共的生命共同體。相信台灣一定有屬於自己的「ubuntu」,為轉型正義找到出路,找回應有的尊嚴與光榮。

隨後致詞的蔡總統指出,真相調查報告絕不會關起門來寫,而是一種社會對話,將會擴大團隊組成,完成一分經得起各界檢驗的報告。促轉會將深化社會對話的模式,興起歷史的反省,帶領社會認識台灣的過去,打造共同的未來。

促轉會鄰居 擔心未來陳抗不斷

【記者蕭雅娟/台北報導】設在大安區安和路一段的促轉會昨天揭牌,附近敦煌、敦安里居民擔心未來陳抗事件不斷,昨與多名市議員拿布條、標語陳情,要求促轉會承諾「未來只要有陳抗就搬家」。

促轉會政風室主任黃建國出面收下承諾書,允諾將在一個月內給答案。里長們一度要率領居民進入促轉會「借廁所」,打算參與總統蔡英文揭牌,被警方以人牆圍堵在外。

 
TOP
直言集/以曼德拉為師 用寬恕凝聚族群
本報記者程嘉文聯合報

在促轉會成立典禮上,主委黃煌雄強調,轉型正義的目標不是清算而是寬恕。蔡英文總統表示,促轉會肩負「和威權時代做個了斷」重任,不會閉門造車,最後調查報告成果,必定經得起外界的考驗。

理論上,民主政治是人民藉著投票,替自己挑選更好未來。但在實務上,政客往往發現,履行美好願景「知易行難」,鼓動民眾對政敵的仇恨,才是本輕利重。

釋放人性陰暗面的「偏門」,一如運動員服用禁藥,固然威力無窮,但副作用也極大。當政權選擇靠煽動仇恨獲取權力,仇恨就會反客為主,當雪球愈滾愈大,煽動者終有被反噬的一天。

當年曼德拉領導南非,走出以寬恕為主軸的「第三條路」,關鍵在於他藉著自身的明星光環,竭力制衡黨內激進勢力,遏止黑人同胞掌權後的報復行為。

反觀國內,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卻是「權盡其用」,絕不浪費手中權力。過去兩年都已如此,隨著蔡政府聲望看跌,權力基礎不斷滑落,外界難免憂慮促轉會今後運作。

為此,首位主委黃煌雄特別在致詞時強調,轉型正義不是報復,其對曼德拉、屠圖等前賢的嚮往,用意溢於言表。

吾人期待,在當今政治現實下,促轉會真的能夠達到黃主委所願,讓總結報告成為一個轉捩點,讓傷痛的歷史篇章成為融合族群、打造族群凝聚的台灣未來。

 
TOP
社會新聞
男火攻法務部 被捕行使緘默權
記者王聖藜、賴郁薇、蕭雅娟/台北聯合報

法務部驚傳攻擊事件!李姓男子昨天攜帶汽油瓶衝進法務部,引燃後丟向法務部大廳服務台,幸未完全點燃;保全及駐衛警在他企圖引燃第二瓶汽油時制伏他,報警依公共危險罪、縱火罪嫌究辦,檢方訊後聲押。

目擊者指出,李姓男子(五十四歲)衝進法務部時就狂吼「邱太三出來!二年都沒表現!」還以台語說「台灣人要覺醒」,表達不滿檢察官處理新黨青年軍王炳忠案。不過,他被捕後保持緘默,強調「沒律師,我什麼都不說」。

警方調查,李姓男子昨天帶著兩瓶空的玻璃酒瓶出門,先繞加油站購買四十四元汽油,搭計程車於昨天下午二時十三分抵達法務部。

他在炎熱高溫下身著深色外套,進入法務部就狂吼「邱太三出來…」與門口保全員溝通時,突然從紙袋中拿出一瓶汽油瓶點火,用力扔向大廳櫃台,幸好沒有點燃引火的棉製品。

他第一瓶沒點燃還不罷休,氣憤地拿出第二個汽油瓶重摔在地企圖點火,幸好保全及駐衛警及時上前阻擋,壓制他並報警。

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肯定駐衛人員處理得宜,同時譴責暴力「這不是言論自由」;陳明堂說,部長邱太三已指示政風小組全面強化機關安全維護,民眾若對政府施政有意見,應循正當程序表達,不應使用暴力、凶器或具有公共危險的物品遂行不法行為。

 
TOP
縱火國民黨黨部 竹聯幫分子罵遍藍綠
記者李承穎、賴佩璇、王寓中/台北聯合報

竹聯幫雷堂分子蔡姓男子昨天凌晨到國民黨中央黨部一樓潑汽油縱火,警方迅速逮捕他到案。他供稱,不滿蔡政府金援海地四十五億元台幣,「金援外交當凱子,國民黨卻毫無作為。」他還說「國民黨害他失業…被國民黨長期迫害」,被依公共危險罪嫌送辦,檢方訊後聲押。

國民黨對此事表達強烈遺憾,並譴責任何暴力不理性的行為;國民黨希望警方詳細調查,釐清暴力行為背後是否「有人指使」,以安定人心。國民黨表示,近來暴力事件頻傳,社會瀰漫不安情緒,政府有責任維護治安、安定社會秩序,讓人民安居樂業,請政府拿出具體辦法,負起責任。

警方調查,蔡姓男子(四十三歲)昨凌晨先到加油站買汽油,隨即騎機車到黨部,向保全嗆聲「你不要多管閒事」,隨即縱火。兩名保全人員見熊熊火光竄起,趕緊撲滅並立即報警;中山警分局長安東路派出所員警獲報後狂奔兩百公尺,當場壓制企圖騎機車逃逸的蔡。

蔡被逮時不斷喃喃自語,警方見他語無倫次、情緒起伏大,但又無身心障礙手冊,以電話聯繫他哥哥了解,但蔡兄說,弟弟長期與家庭失和,家人早已不理他,「這是他家的事…」隨即掛上電話。

蔡被捕後,見大批媒體在分局外守候,情緒激動地說「我是兄弟不想被問」、「國、民兩黨我都一樣不滿,我縱火就認罪」等語,讓旁人摸不著頭緒。警方懷疑他吸毒情緒不穩,採尿送驗。

他被警方帶出分局後,對媒體詢問案情不發一語,但媒體詢問「你是否為竹聯幫分子?」他點頭默認,隨即被警方帶上車,移送台北地檢署偵辦。

 
TOP
兩岸新聞
南京市委書記到金門 被託推銷金酒
記者蔡家蓁/金門報導聯合報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一行十三人於昨日抵達金門進行兩天一夜考察交流,張敬華在參訪金酒公司時,對生產線、釀酒與坑道儲酒都相當感興趣,主動邀請金酒前往蘇北設廠,對此,金酒公司總經理張鳴仁表示,可能要大陸的銷售額達十億人民幣以上,才可能考慮設廠,但還是要請張書記多幫忙推銷金酒。

張敬華一行是兩岸外交風波後的首團大陸高層交流團,此行格外受到外界關注,張敬華在上午搭機從台北抵金,金門縣長陳福海、金門縣副縣長吳成典都親自到機場接機,之後在吳成典陪同下,張敬華一行陸續走訪翟山坑道與參觀金門酒廠,包括金酒公司董事長呂瑞泰、總經理張鳴仁、金門縣工商策進會總幹事王中聖等人都親自接待,全程陪同。

因為蘇北也是大陸的馳名酒都,張敬華對金酒的相關製程,都相當感興趣,頻頻詢問,張敬華也應邀品嚐金門高粱酒。

張鳴仁在介紹時提及,金門高粱酒的新酒偏向於「清香型」,老酒偏向「醬香型」,跟蘇北的兩大名酒「洋河」、「雙溝」各有擅場,他也向張敬華請託,希望他可以多協助金門高粱酒在陸銷售,包括關稅事宜。

張敬華則主動提出邀請,力邀金酒公司到蘇北設廠,張鳴仁回答,可能要銷售額達十億人民幣以上,才會考慮。

首度到金門的張敬華在受訪時也表示,此行是為年底兩岸企業家峰會來金門踩點,希望了解相關配套。

據了解,包括華新麗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焦佑仁、昇恆昌董事長江松樺、總經理江建廷等人,昨天傍晚也都專程到金門陪同張敬華等人,據陪同人員轉述,張敬華對金門的廢棄營區相當感興趣,還詢問大陸人來金門投資的條件,張敬華也提及,以「目前兩岸的氛圍下,金門是比較適合舉辦企業家峰會」。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TOP
大陸施壓 11間國際企業仍列台灣為國家
特派記者林庭瑤/北京報導聯合報

中國大陸全面施壓國際企業,要求其官網及相關文件將台灣改列「中國台灣」。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調查上百國際企業官網,發現有十一間企業仍把台灣列在「國家」欄目。

BBC中文網發現,包括蘋果公司、星巴克、微軟、三星等大部分公司在網站上不會直接使用「國家」這一字眼,而是改用「地區」、「城市」或是「國家或地區」來分類。

把台灣放在「國家」選項欄目,或把台灣稱為「中華民國」的企業包括:推特(Twitter)、網飛(Netflix)、HTC、普拉達(Prada)、香奈兒(Chanel)、ASOS、H&M台灣版網站、彪馬(Puma)、三越伊勢丹、肯德基、飛雅特汽車(Fiat)。

把台灣稱為「中國台灣」、「台灣地區」的企業包括:聯想(Lenovo)、惠普(HP)、路易威登(Louise Vuitton)、寶獅汽車(Peugeot)、戴姆勒(Daimler,即賓士汽車)、福特汽車、希爾頓酒店(Hilton)。

本田汽車(Honda)則把台灣稱為「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

至於其他處理方式的有,古馳(Gucci)在國際版網站的顧客服務查詢欄目,可以在國際目錄中找到中國,但找不到台灣,但點擊中國版網頁後找得到台灣的資料;Zara的國際版網站中台並列在地區,中國版網頁寫「中國台灣地區」。Uniqlo的國際版網站中台並列在地區,中國版網頁寫「台灣地區」;沃爾瑪(Walmart)在台灣沒有業務,但國際版網站,地圖標記中國部分時,沒有包括台灣。

BMW的官方網站國家列表中包括中國,沒有台灣,但台灣也有自己的網頁;豐田則在國家/地區選項中,香港、台灣特別放在線底下,以顯示與「國家」的不同。

 
TOP
國際新聞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 改名「印太」
華盛頓記者張加、東京記者蔡佩芳/聯合報

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五月卅日宣布,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太司令部,但任務不變。馬提斯並說,美國將持續投入維持印太地區的穩定局勢、強化自由與開放且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川普政府提名原太平洋司令哈里斯出任美國駐南韓大使,遺缺由戴維森接任,卅日於夏威夷舉行交接儀式。

馬提斯致詞指出,美國與印太地區多數國家共享願景,無論各國大小,其主權都該受到尊重,而且這是個開放的投資區域,自由、公平與互惠的貿易,不受制於任何國家掠奪性經濟或脅迫,「因為印太有許多帶、許多路」。

馬提斯這段話雖未提及中國大陸,但一句「印太有許多帶與許多路」,似乎是針對中方的「一帶一路」倡議。

正在夏威夷美軍基地訪問的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表示,馬提斯的發言,彰顯美國將太平洋與印度洋視為一體的思考方式,這也符合日本安倍政權所提倡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表明美方非常重視包括大陸在內的區域安全保障。

新任印太司令戴維森表示,大陸與俄羅斯必須維持為美國的優先事項,但也必須考量北韓、暴力極端主義、伊朗等。

即將駐韓的哈里斯則說,北韓仍然是美國最迫切的威脅,無法接受擁核北韓。若美國與其盟友、合作夥伴沒有參與和涉入,則大陸將實現在亞洲的霸權之夢,「我們應該盡可能與北京合作,但也隨時準備好在某些必要的領域與之對抗」。

針對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改名,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卅一日說,「不管名字怎麼改怎麼叫」,美方都應「以負責任的態度,在亞太地區存在」。

至於哈里斯指大陸將成為亞洲霸權,華春瑩表示,這是「典型的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華春瑩說,不知道美國「能不能也像中國一樣坦然向世界宣告:美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她說,美國在南海地區軍事存在,遠超過中方和其他南海沿岸國家軍力總和。華春瑩說,中國不是在南海最早部署武器的國家,也不是部署武器最多的國家,更不是在南海軍事活動最頻繁的國家,「到底是誰在南海推動軍事化,大家可以擦亮眼睛,答案不言自明」。

 
TOP
北韓特使 擬赴華府見川普
華盛頓記者張加、國際中心/綜合報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峰會可能如期在新加坡舉行,金正恩左右手、北韓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委員長金英哲五月卅日抵達紐約與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共進工作晚餐,雙方卅一日舉行會議磋商「川金會」細節。

美國總統川普卅一日表示,龐培歐和金英哲的紐約會談進展順利,金英哲一行六月一日可能會到華盛頓,送交金正恩的一封信函,「我期待看到信裡寫些什麼」。

龐培歐赴紐約前表示,美國致力於朝鮮半島全面、可查證、不可逆的無核化。他卅一日與金英哲會談前說,川金會將提供北韓一個重大機會,可獲得「安全與經濟繁榮」。

白宮發言人桑德斯表示,雙方目前的對話將聚焦朝鮮半島無核化,將持續努力在六月十二日舉行川金會,也預計能達成,若無法如期舉行,也準備好改到七月十二日。

川金會上周一度傳出取消,如今美國與北韓官員正分頭進行準備工作,分別在美國、新加坡、南北韓非軍事區(DMZ)開會。

桑德斯說,白宮副幕僚長哈金率領美國代表團卅日於新加坡會見北韓代表團,預計卅一日將再度會面。白宮也接獲從DMZ傳回的報告,由曾經駐韓的美國現任駐菲律賓大使金成率領的代表團已經與北韓官員會面,雙方將會持續對話。

另一方面,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卅一日訪問平壤,首次會見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並當面邀請金正恩訪問俄國。法新社報導,拉夫羅夫對金正恩表示:「來俄國吧,我們會很高興見到你。」

拉夫羅夫對金正恩說,俄國總統普亭向他致意,也預祝「朝鮮半島正在進行的重大工作」能夠成功。

俄國塔斯社說,這是拉夫羅夫二○○九年來首次造訪北韓,他也是第一個會見金正恩的俄國官員。

 
TOP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