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指出,將對第一線醫護約4000名採檢普篩,引發討論。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今以「台灣要普篩嗎?」為題,在臉書上
表示,就算有一個超級快速篩檢方式,敏感度和特異度皆達99%,但實際上被測出陽性,仍只有一半機率染病,而在台灣盛行率偏低的情況下,被篩檢出陽性的民眾,實有二分之一是健康者,人數達22.7萬人,不但可能造成巨大恐慌,也會癱瘓國內醫療體系。
陳其邁在臉書上表示,有媒體問他普篩的問題,他日前和台大教授方啟泰討論,想與大家分享心得。
他表示,在新冠肺炎尚無特效治療藥物與疫苗的情形下,許多民眾憂心忡忡。又因年後的出國旅遊團,國外留學生回台,確診者遽增。清明連假,許多風景區、夜市湧進人潮,很多人擔心引起社區感染。因此有人覺得是否應比照其他國家做更大規模的普篩,找出可能潛伏在社區的感染者?甚至有人認為台灣確診者偏低,是由於篩檢人數過少。
陳其邁認為,必須了解染疫後,平均有約五天的無症狀潛伏期。在潛伏期採檢會呈現陰性。他指出,案364就是入境採檢陰性,在居家檢疫期間有不適症狀後,再度採檢才確診。
陳其邁說,如果採信第一次陰性結果就解除隔離,反而釀成防疫破口。同理,若不問是否有症狀,全面實施採檢,不僅無法保證採檢陰性就沒問題,反而導致虛假的安全感,降低對各項防疫措施的配合度,造成始料未及的負面影響。
至於有人認為,採檢陰性不保證沒問題,但做全面社區檢驗,多找出陽性確診者不是很好嗎?陳其邁認為,這牽涉到陽性檢驗結果的正確性。又我國確診都是依據COVID-19診斷黃金標準RT-PCR,檢驗程序繁複,不適合用於全面普篩。如果要做大量普篩,勢必要用快速篩檢試劑。
而快速篩檢的準確性牽涉到敏感度(Sensitivity)與特異度(Specificity)(敏感度指,有病的人確實檢驗出是陽性(真陽性);特異度指,沒病的人確實檢驗出是陰性(真陰性))。
陳其邁說,如果有一個超級快速篩檢試劑,敏感度與特異度皆達99%,也就是100個感染者中有99個被篩檢出來,而100個沒被感染者中有99個篩檢都是陰性,堪稱完美,但難以回答:在檢驗結果是陽性的個案中,到底有多少人是真正的感染者?
若假設盛行率為1%,也就是檢驗1萬人,有100人確診感染,其餘9900人為健康的人。陳其邁舉例,若真有一個超級快速篩檢方法,敏感度與特異度都達99%,則確診一百人中會找出99人染疫(真陽性),另有1人測不出來,為「偽陰性」,而9900人中,則會測出9801人為健康的人(真陰性),另有99人測出來染疫(偽陽性)。
換言之,陽性的總人數為(99+99)198人,而今天被檢測為陽性,又真的染病的實際機率為(99/198)50%,只有一半。
為計算盛行率,陳其邁指出,截至4月23日,台灣的採檢送驗人數為5萬9026人,其中確診感染者有427人,代表台灣的陽性率為0.7%,不到1%。
他表示,按照台灣實際情形,假設盛行率1%,但被篩檢出陽性的民眾,其實有1/2是健康者,以2300萬人計,有45萬餘人會被測出陽性,但只有一半實際染病,但偽陽性結果恐引起巨大恐慌,因為沒有人敢否定感染的可能性,還是會被當作染疫者,必須接受住院觀察。這不僅造成整體醫療體系過度的負荷,學校、公司機關的衝擊,各公司機關實施分流上班甚至停班,更重創已經奄奄一息的產業。
陳其邁指出,其他國家的盛行率顯然比台灣高出許多,如紐約的盛行率約13.9%,陽性率推算起來就會高到92%,就可能要進行普篩,把社區內大部分的病例找出來。
他認為,在目前台灣的情況下,考量對於人心、社會、經濟等衝擊因素,如果陽性個案數沒有大幅遽增,還是依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會議的通報指引,找出高風險的族群,並由臨床醫師來做整體判斷是否採檢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