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民黨一日舉行總務會(類似台灣政黨的中常會),敲定黨主席補選省略地方黨員投票,挨批是走回頭路的密室政治。選出的黨魁將擔任日本下屆首相。
四十幾年前,自民黨黨主席是由黨籍國會議員直選,出線者往往是派系間合縱連橫的結果。各派閥以官職、黨職、政治資金、官方補助款等承諾拉攏議員,日趨肥大化,前首相田中角榮領導的「田中派」極盛時有一百四十名國會議員加入。
一九七六年已卸任首相職務的田中角榮,因洛克希德行賄事件曝光被捕,黨內外對於以派系人數來決定黨魁的批判聲浪高漲。一九七八年自民黨首度開放黨員投票,不過開放以後的前十三年,實施的次數不多,候選人仍清一色是派系領導人或是其繼任人選。
明顯變化在一九九四年以後,全國性議員選舉改為小選區制,地方議員動員的影響力減弱,黨員主動參與黨魁選舉投票的動力增強。自民黨黨魁選舉開始出現非派閥擁立的候選人,比如一九九五年小泉純一郎。
黨員的力量在二○○一年選舉讓局勢翻盤。該年,地方選票從每個都道府縣的一張選舉人票增為三票,且部分地區依黨員投票結果,贏者三票全拿,這對人氣很高、第三度出馬的小泉純一郎十分有利。
當時小泉對抗獲得多數派閥支持的橋本龍太郎。小泉在地方投票取得壓倒性勝利,民氣吹進國會,改變了風向。最後小泉在兩院議員總會打破派閥牽制,獲得較多議員票選上首相。
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也是地方實力堅強的參選人,但黨內盟友太少。二○一二年各地方黨部代表除了三張基本票,還有按黨員、黨友人數分配的選票。石破雖在地方選票取得領先,與國會議員的票數加總未過半。第二輪石破與安倍晉三一對一,由議員重新投票,「黨內沒朋友」的石破落敗。當然,當選者不能忽視對手在地方的實力,石破在選後獲安倍拔擢,擔任黨幹事長。
這次石破宣布將再度參選。不過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於總務會前就表態,傾向採簡易型的投票方式,給地方黨部三張基本票,地方共一四一張選票,黨籍議員每人一票共三九四票,有決定優勢,被認為在封殺石破。
石破不滿這種安排,認為是對黨員的侮辱。
年輕議員也不滿民間意見不能上達,發動連署抗議,由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為首的十名青壯議員一日在總務會上表達不滿,正反兩派激辯兩個多小時。最後二階仍拍板,考慮到疫情因素以及盡早確立新政權體制,本次沒有黨員投票。正因如此,目前三名主要參選人中,獲得黨內七大派系中五派支持的官房長官菅義偉當選呼聲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