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校園霸凌記憶長大的我們/致 當年那些加害者們


【bobo小天才.輕鬆玩教養】針對家長頭痛的學齡前教養問題開闢解決方案,讓家長輕鬆地教導孩子。 【Live 互動英語報】內容生動且生活化,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最好的學習教材,並讓你輕鬆開口說英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0/01 第115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帶著校園霸凌記憶長大的我們/致 當年那些加害者們
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
魔幻拉美/動盪中的華麗身影
閱讀筆記 【書評•散文】崎雲/物我齊一,處境的引譬

新書鮮讀
帶著校園霸凌記憶長大的我們/致 當年那些加害者們
文、圖節錄自野人文化
圖/野人文化提供
小時候受的傷,一輩子都難以抹滅,好不容易長大的我,輕撫著從前的自己說:「辛苦了,謝謝你熬了過來。」我們曾經是一群「與其到學校被霸凌,不如選擇去死」的孩子,如今皆已成為比誰都還要溫暖、勇敢且充滿自信的大人。希望透過這本書讓你知道,「我們不是孤單一人,所以別怕,沒有關係。」

內容簡介:假如正在閱讀這些文字的你也有被人孤立、排擠的經驗,或者曾受到難以抹滅的傷害,希望這本書可以讓你放心地得到溫暖。其實孩子的自尊很容易被同學的言語霸凌、肢體霸凌及周遭同學的輕蔑眼神摧毀,這也是為什麼對於某些人來說,學生時期是渴望回去的懷念時光,對被霸凌者來說卻是孤單心寒、殘忍畏懼的記憶。

作者介紹:Creal ,將複雜的社會議題用既簡單又有趣的方式包裝呈現給大眾的媒體頻道。致力於探討隱藏在某種現象背後的每一個小人物故事。

搶先試閱:〈12-15某個炎夏傍晚〉

某個炎夏傍晚,我和朋友在電話中聊得正起勁,分享著為什麼會對夏天又愛又恨,對話結束在即,對方突然向我坦承自己其實是校園霸凌「加害者」的事實。

「我記得國中時期班上同學總是特別喜歡找一名同學的麻煩,對她開一些滿嚴重的玩笑,我也是其中之一,而且還一路延續到高中,所以她等於是從國三到高三都慘遭霸凌,但她從來都沒有生氣發飆過,直到某天實在忍無可忍,在課堂上氣到翻桌走人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學校。我本來早就忘了這件事,但是看了妳的影片以後又讓我再次想起那名同學,害我罪惡感很重。」

我不發一語,默默聆聽,於是朋友又補了一句:「其實我對妳也感到很抱歉。」雖然聽到這句話時,我不禁紅了眼眶,但我也不想對她多做苛責,畢竟她是我很珍惜的朋友,於是我簡短地回了一句:「妳當年的玩笑,對她來說很可能是一場夢魘。」便草草結束了那通電話。

隨著上傳到YouTube 影音平臺上的一系列影片──《曾經是邊緣人的大人們》(왕 따였던 어른들)觀看次數破三百萬以後,最令我感到憂心的事情便是影片中的受訪者很可能會像我一樣面臨如此尷尬又想逃避的窘境,而這也是錄製完影片後和所有受訪者一起去聚餐時聊到的話題。

一名受訪者表示,影片播出之後,好巧不巧就遇見了當年那名加害者,有些加害者甚至傳簡訊問他:「你在影片裡提到的那個人,該不會是我吧?」也有人是傳訊息給他,向他道歉。除此之外,還有各種惡劣的社群網站將我們的影片擅自盜走,並在該網站以「邊緣人的特徵」作為標題重新刊登,底下甚至充斥著各種炫耀自己是如何霸凌別人的網友留言。

後來我向那些受訪者致歉,總覺得是自己沒能保護好他們,結果他們搖頭表示,只有極少數人如此而已,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留言都還是滿溫馨的,奏淵小姐還笑著說,她特地將那些善意的留言列印出來貼於床頭,作為安慰與鼓勵;有些受訪者甚至表示,自己看完影片底下的網友留言以後哭到無法自拔,因為他們看見很多人也正在遭受校園霸凌,網友們紛紛留言講述自己是如何度過每一天、這些影片對他們多麼有幫助等。影片中的這些受訪者其實很想要告訴網友和學生:「我們再也不是孤單一人,所以別怕,沒有關係。」他們都是曾經痛恨自己到想要親手了結生命的人,如今皆已成為比誰都還要溫暖、勇敢、充滿自信的大人。

礙於網路媒體特性,我們只能將這些不容易聽到的寶貴故事剪輯成精華呈現,所以公開在YouTube 上的影片長度只有短短二十幾分鐘,然而,實際上的訪談時數卻是長達五個多小時,要是再加上事前訪談則遠遠超過八小時。

後來我嘗試將那些在影片中刪減掉的段落製作成獨立出版刊物,透過群眾募資平臺「tumblbug」少量販售,但其實內心一直很渴望這些故事可以被更多人看見,於是在某次因緣際會下,我認識了RH Korea 出版社的編輯,據說編輯在地鐵上閱讀了訪談原稿以後還頻頻拭淚,並且表示自己彷彿感覺到一股使命──必須讓更多人看見這些故事。

我想,各位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一定會讀到一些地方使你感觸良多,明明是別人的故事,卻會聯想到過去的自己,不論是難以承受班上同學目光而整日把臉埋在書桌上的十四歲,還是每當要和同班同學湊兩人一組時背脊就會發涼的十八歲。看著這些似曾相識的故事,你的淚腺隨時都有可能被觸動到。

這時我會建議你不妨暫時闔上書本,默默輕撫隱藏在內心深處年幼的自己,對自己說聲:「辛苦了,謝謝你好不容易熬了過來。」如今,是時候該好好疼愛自幼沒能得到充分關愛的自己了。

猶記籌備這本書時,書名苦惱了我許久,雖然很多人希望我沿用影片標題「曾經是邊緣人的大人們」,但是也有人認為光是「邊緣人」三個字就帶有問題是出在受害者而非加害者的意味,所以和受訪者經過幾番商討過後,決定改用《帶著校園霸凌記憶長大的我們:致 當年那些加害者們》(原韓文書名為:致當年那些加害者)。相信這本書能對有過同樣傷痛及正在經歷類似遭遇的人提供莫大安慰,與此同時,也會對那些霸凌人卻面不改色的加害者起到一些警示作用。

最後,我想要特別感謝願意一同分享這些傷心往事的受訪者,正因為你們相信彼此,才有辦法走到這裡,你們的勇氣實在令人欽佩。最後的最後,我要由衷感謝主的一切安排。

崔允齊(최윤제)《曾經是邊緣人的大人們》製作人兼主持人

▶▶ 閱讀更多 Creal《帶著校園霸凌記憶長大的我們:致 當年那些加害者們》

 
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
文、圖節錄自商周出版
圖/商周出版提供
為什麼人們面對暴行卻不願挺身制止?道德勇氣並非與生俱來,無所作為才是人性!學習那些勇於發聲的「道德叛客」的共通特質,克服生理與心理上的機制,使我們能在別人亟需救援時更勇於採取行動,找到破解「無所作為」的最後防線。

內容簡介:不是現代人冷漠,而是人類天生明哲保身2011年,中國佛山市一名兩歲的小女孩被車輾過,在她倒地流血的十七分鐘內,至少十八個行人路過,卻無人伸出援手。許多惡行、暴舉發生的當下,並不是沒有目擊者,但大多數的人選擇保持沈默、無所作為、不去介入。根據研究,這種狀況並不是單純的冷漠,而是肇因於同樣因素:對事件本質感到困惑、旁觀者不覺得對此有個人責任、誤判社會規範、害怕插手的後果。

作者介紹:凱瑟琳・山德森Catherine A. Sanderson ,任職於安默斯特學院的生命科學/心理學院,2012 年時被普林斯頓評論(The Princeton Review)評為全美 TOP 300 教授之一。山德森教授的相關演講、文章散見於各大媒體,如《華盛頓郵報》、《波士頓環球報》、《大西洋》雜誌、CBS電視網、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等。

搶先試閱:〈前言〉

二○一七年八月二十五號那一天,我跟先生在幫我們的長子安德魯安頓大學新生生活。我們去沃爾瑪(Walmart)超市買了小冰箱與地毯,幫他把海報貼到床邊的牆上,也參加了校方規定的家庭惜別午餐會,才驅車回到比往常稍顯安靜的家。

兩週後,安德魯打電話來,這很不尋常,因為他跟大多數青少年一樣,能傳簡訊就傳簡訊。他哽咽地告訴我,宿舍有個學生剛過世了。

從電話那頭的描述聽來,他們有很多共同點:都是大一新生,都來自麻薩諸塞州,分別就讀互別苗頭的預備中學,兩人也都有弟弟。

我問他:「怎麼會這樣呢?」

他說那個學生跟朋友喝醉酒,在週六晚上大約九點跌倒撞到了頭。他的朋友、室友和袋棍球隊友照料他好幾個小時,還讓他揹上背包,以免他翻成仰臥姿勢而被嘔吐物噎死。他們也不時確定他還有呼吸。

不過,事發將近二十小時,他們就是沒有打九一一。

等他們終於在週日下午四點左右向外求援,已然太遲。那名學生在送醫後被接上維生器,好讓他的家人能飛來見他最後一面。

當初若有立即醫療照護能否挽回他的性命,現在已無從應證,或許可以,不過他並沒得到那個機會。大學生面對嚴重事故卻毫無應變力,這種事例實非罕見。

即使後果可能相當慘重仍選擇束手無為,不只是大學生會這樣。一名男性被強行拖下聯合航空班機,錄下的過程在網路瘋傳,為什麼大多數乘客在事發當下默默待在座位上?同事開口損人或有騷擾行為,是什麼原因令其他人保持沉默?經過這麼多年,教會領袖為何不舉報天主教神父的性虐待犯行?

我在一九九○年代是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研究生,過去二十年間在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擔任教授—我的學術生涯都聚焦於社會規範的影響力,也就是形塑我們行為的不成文規定。人雖然會遵循這些規範以融入社群,但也可能對規範嚴重誤判。

袖手旁觀的案例看似相互迥異,但我愈想愈覺得明顯,這些事件根本肇因於同樣因素:對事件本質感到困惑,旁觀者不覺得對此有個人責任,誤判社會規範,害怕插手的後果。

我透過研究發現,教育民眾社會規範的力量、點出我們對這些規範屢犯的誤判以及誤判的後果,都能幫助人採取更適當的行動。我的研究顯示,大一女生得知校園社群規範其實是在推崇不健康的體態典型,之後出現飲食失調的比率較低;大學生得知許多同學都在跟心理問題

拔河,對心理健康服務的觀感會更正面。我們常會誤判旁人真正的想法—以為所有女性都想瘦、別的大學生從未感受悲傷寂寞—協助人理解誤判的心理成因,會減少我們對他人的錯待與誤解,亦使我們的身心更健全。這也可以鼓舞我們採取應對行動。

一九八七年,我在史丹佛念大學時首次接觸到心理學。我還記得,當我學到身處人群會對個人行為造成多強烈的影響,我感到非常驚異。我有幸能受教於菲爾.津巴多(PhilZimbardo),他的史丹福監獄實驗(Stanford Prison xperiment)至今仍是心理學界最知名也最具爭議的研究之一。能透過他入門社會心理學,實在難得!

在那個年代,研究人員能設計實驗並測量人的行為,但我們無法破解行為的生成機制;我們看不到人腦如何運作。神經科學近年來的突破使情況完全改觀,現在我們可以即時監測人腦如何處理特定情境、壓力與經驗。如同我將透過本書描述的,這些研究結果已經揭露,許多導致人袖手旁觀的決策過程並非出於深思熟慮,而是腦部在自動層級的反應。

我寫這本書是想幫助大家了解,人類在惡行前傾向沉默的天性源於哪些心理因素,這種沉默為何又是促使惡行持續的重要推手。本書的前半部說明導致好人作惡的情境與心理因素(第一章),而這些因素會造成一種更常見的現象,就是我們面對他人惡行時的沉默無為(第二到五章)。接下來,我會解釋在中小學校園霸凌(第六章)、大學性騷擾(第七章)、職場不當行為(第八章)此類特定的現實情境中,這些因素會如何克制旁觀者的行動。最後,我會檢視

有些人更容易挺身反抗他人的原因,我們又能從這些反叛勇者身上學到什麼(第九章)。我會在末章做策略探討,不論各人性格為何,這些策略都能在別人亟需我們伸出援手時,使我們更能勇於發聲、採取行動。

我想讓大家了解導致人袖手旁觀的力量,並提供在個人生活中抗拒這類壓力的實用策略,希望這能協助本書讀者挺身而出、做對的事情,即使感覺困難重重。最終,我要說的就是破解旁觀者沉默無為的秘訣,並確保不會有人得在重傷後空等二十小時,才有人拿起電話求援。

▶▶ 閱讀更多 凱瑟琳・山德森《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揭開讓我們選擇沉默的人性機制》

 
魔幻拉美/動盪中的華麗身影
文、圖節錄自聯合文學
圖/聯合文學 提供
拉丁美洲,一個神秘而遙遠的夢。激情四溢、野蠻原始,卻又絢爛美麗、繽紛多姿,這是印象中的拉美。但或許你不知道,拉丁美洲雖像盛夏般熱情奔放,但有時卻像嚴冬那樣冷峻堅毅。

內容簡介:拉丁美洲象徵絢麗、繽紛、精彩,同時又代表政變、動盪、貧窮,如此兩極化的樣貌卻交織出一張迷人的人文地圖。按圖索驥,瞥見了文學家在歷史幽徑中探尋神奇事實,革命家在槍林彈雨中譜寫英雄史詩,老百姓在民主假象中刻畫生命痕跡,原住民在社會邊緣裡找尋失落記憶。原來,聶魯達的情詩、切.格瓦拉的日記、芙麗達.卡蘿的畫冊、印地安人的神話……流洩出的不只是拉美風情,而是一則則詮釋拉美文化的歷史註解。

作者介紹:陳小雀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文哲學院拉丁美洲研究博士,現任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教授兼國際長。專研拉美文學與文化。學術工作之餘,不時探訪拉美,足跡遍及拉美各國。著有《加勒比海諸國史:海盜與冒險者的天堂》、《加勒比海的古巴:雪茄與蔗糖的革命之歌》、《魔幻古巴》、《美洲古文明的時空膠囊》;譯有《玻利維亞日記》、《公羊的盛宴》(合譯)、《三封寫給獨裁者的信》(合譯)、《從橄欖樹,我離開:羅卡的十二首詩.畫》等,並為多本台灣出版的拉美小說撰寫導讀、推薦。

搶先試閱:〈瘋狂生命:變調童年的神話〉

薩爾瓦多內戰期間,造成了十萬餘名孤兒,變調的童年,看盡殺戮與死亡,儘管部分孩童有幸能逃離戰火流亡美國,卻成為美國社會的邊緣人,最後為了求自保,而自組幫派……

早在一九三○年代,美國即出現拉丁裔幫派;一九四○年代,美國的墨裔不良少年,穿上及膝的大西裝外套,搭配緊身長褲,特立獨行,到處惹事生非,被稱為巴秋哥(pachuco)。巴秋哥走入歷史後,由丘洛(cholo)取而代之。「cholo」一字源自阿茲特克的納瓦語「xolot」(讀音︰索洛特),為狗之意,在西班牙殖民時期用來稱呼有印地安血統的低下階層,二十世紀中葉則指在美國的墨裔不良分子,滿口俚語,獨特的肢體語言,穿著寬鬆褲子,白色汗衫外再罩上格子襯衫,而襯衫僅扣脖子上的鈕釦。

在美國,低下階層的拉丁裔因保留母國語言和習俗,又與美國社會格格不入,而成為社會邊緣人,備受欺壓,最後為了求自保,不是加入幫派,就是自組幫派,在團體中尋求慰藉。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拉丁裔幫派,間接反應出拉丁美洲動盪的政局,其中,以一九八○年代所產生的黑幫最令人震撼,影響深鉅。

一九八○年,薩爾瓦多左派游擊隊「法拉本都.馬蒂民族解放陣線」揭竿起義,與政府軍展開持續十二載(1980-1992)的內戰。烽火連天,薩爾瓦多兒童僅能度過純真的十一歲,一旦過了十二歲,就會被政府強制徵召入伍,若不願加入政府軍,那只好加入游擊隊。不論作何選擇,十二歲的小孩必須提早面對生離死別,體驗戰爭的殘酷血腥,這段悲慘的史實被改拍成電影︽純真十一歲︾(Vocesinocentes )。一九九二年,終於在當時聯合國祕書長裴瑞茲(Javier Pérez de Cuellar,1920-2020)的斡旋調停之下,政府軍和游擊隊簽訂和平協議。

化干戈為玉帛就從此天下太平了嗎?也不盡然。內戰期間,造成了十萬餘名孤兒,許多孩童曾接受過軍事訓練,看盡殺戮、見識死亡。變調的童年,不僅身心受創,也影響了往後人生,儘管部分孩童有幸能逃離戰火流亡美國,卻因生活無以為繼,再加上文化差異,而處處受到欺凌,於是組成幫派報仇雪恨,其反撲心態比上一代的幫派更為強烈,更充滿仇怨。

「瑪拉.薩爾瓦杜魯恰」(Mara Salvatrucha)就在這種背景下於一九八○年代形成,起初發跡於洛杉磯畢可聯盟(Pico-union)拉丁裔社區。不過,這個彼時才興起的青少年幫派為了爭地盤,而與原來盤踞在十八街的墨西哥裔黑幫「Mara 18」11結怨; 為了與之區分,而有「MS」、或「Mara」、或「MS13」之簡稱。「Mara」(瑪拉)乃中美洲的用語,等於西班牙常用的「小幫派」(pandilla)、「族群」(colla)、「團體」(grupo),亦即,一群居住在同一個社區的朋友。因而有「學生團體」(mara de estudiantes)之用法,係取自「marabunta」(蟻災)一字,意思為年少輕狂、容易滋生事端的一群。至於「Salvatrucha」(讀音︰薩爾瓦杜魯恰),乃形容「Mara」的陰性形容詞,其陽性為「Salvatrucho」,意指「聰明的薩爾瓦多人」、或「覺醒的薩爾瓦多人」、或「準備好的薩爾瓦多人」,其語義來自「trucha」(鱒魚),形容儼如鱒魚一般聰明靈敏。另外,有學者持不同看法,認為原文中的陽性形容詞「trucho」應該源自對宏都拉斯人的暱稱「catrachos」,而「catrachos」則來自「xatruch」(讀音︰薩杜魯奇),指宏都拉斯獨立後的名將弗倫西歐.薩杜魯奇(Florencio Xatruch,1811-1893),他曾率領國人到尼加拉瓜擊退意圖染指拉美的美軍;因此,後人以「薩杜魯奇」來稱呼英勇的宏都拉斯人,而「薩爾瓦杜魯恰」就是薩爾瓦多人與宏都拉斯人的組合名詞。

簡言之,「瑪拉.薩爾瓦杜魯恰」就是拉丁裔黑幫,可分為「MS13」和「Mara 18」。這兩個拉丁裔黑幫本來就不合,又因利益衝突常與其他亞、非裔黑幫起衝突。

不少中美洲人為了遠離戰火和貧窮而流亡至美國,同時也有許多冀望追求美好未來的墨西哥人偷渡到美國。這些拉丁裔青少年,不論薩爾瓦多人抑或宏都拉斯人,不論瓜地馬拉人抑或墨西哥人,同屬美國社會的低下階層,雖有共同語言和民族情愫,卻為各自利益組成不同的幫派,冀望在群體中找尋自我的存在價值,締造自己的神話,以暴力等瘋狂行為鋪寫生命史。

▶▶ 閱讀更多 陳小雀《魔幻拉美Ⅰ:動盪中的華麗身影》

 
閱讀筆記
【書評•散文】崎雲/物我齊一,處境的引譬
崎雲聯合報
《地底下的鯨魚》書影。(圖/印刻提供)
推薦書:許閔淳《地底下的鯨魚》(印刻出版)

《地底下的鯨魚》收錄許多獲獎之作,有長篇,有短篇。許閔淳善於在行文裡巧設譬喻,當種種意象拋出來時,使我們感到那些句子如融於日色的釣線,靈明處,閃動細膩的思惟之光,而其收斂,則常有警句如承軸,亦如魚鉤入水——一敘事段落的終結,引動另一敘事段落的開始。與其心緒纏雜而與痛苦並生的諸般念念,無奈、徒勞、體貼與理解,所形成的一種歷經世事之後的溫柔,與生之荒涼及種種低到塵埃裡的物事,都透過那些一再向外延擴復收束的細節,控制著讀者閱讀文章的節奏。

彷彿一篇散文亦有其生命的徵象,在呼吸。是蟲豸、魚群、繭與殼,海水深深,地底有人,有病僵直如隧道,通往心中的憂患,有看似柔軟卻隱如針刺的苦楚常感在身,然而我想那也便是此書的動人之處。散文寫己不難,難於寫己時不過於沉溺,寫人不流於控訴;坦露生之痛苦不難,難於從中領會、開解,故我尤喜歡〈涼涼〉、〈螢火蟲的光〉、〈地下人〉等諸篇,其文筆同其他得獎之作一般細膩,但更自然,止於一畫面的終結,餘韻深,也更貼近人情。

家族私史、情感日子,為全書主題。「同」與「異」,則是此書中一再出現的兩大元素,顯如透過同音異字的對比(如退與蛻、殯與冰)去鋪展敘述的線路,隱如同一人事的遷流衰變、同質諸物的彼此對照與涉入,物我齊一,處境的引譬。使全書各篇,呈顯「包裹」(束縛/躲藏)與「浮出」(逸離/坦露)兩種樣態,訴說著昆蟲、魚群,回收場中被擠壓成型的四方體,皆是「我」的變形;繭、河、海,乃至於手機屏幕上無人回應的簡訊——那些予我們以包容的,也常帶給我們極大的壓力。

於是「我」作為主詞,常為段落的開頭,透露敘述主體對於自我價值一再指認的意義。而種種「關係」——無論是緊密之中的疏離,亦或斷裂之下的承續——及其所用來比擬、對照的物事,都因之於作者對人(以及物)之處境、樣態的掌握,和具備隨手拈來即能有電影般魔幻紛燦之畫面的造景能力,而有了更大的張力。當我讀到:「我們在孤獨中練習,練習不被從上或下或任何方位無預警的攻擊所困,練習關起來一個人走路,卻又得練習不被困住。」(〈路徑〉),便覺得是了!那些美如針織的句子,如剪裁特殊的大衣,胸前的口袋套著另一個口袋,不為炫目,只為護衛穿衣的人,一顆心,努力搏動的樣子。

 
武陵農場也賣冰 推獨家冰品「黃、綠、紅」冰淇淋
夏天吃冰人口多,武陵農場也推出冰品大賞,「黃、綠、紅」系列冰淇淋,以獨家特殊口味製做,用顏色區分獨特口味。黃、綠、紅系列冰淇淋是以顏色為區分的黃─杭菊冰淇淋、綠─青茶口味冰淇淋及紅─茶冰淇淋。

「未來肉」搶佔餐桌筷經濟
3D列印機噴頭來回穿梭,一塊色澤誘人的牛排逐漸成形。仔細一看,後端連接的並非一般的墨水,甚至場所也十分特別-國際太空站。這樣的場景並非發生在科幻電影或者小說,而是在2019年已經完成的實驗。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