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就懂台灣史【修訂新版】──根據最新時事修訂,更新版面與插圖。
榮獲「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了解台灣的發展脈絡與特色
成大歷史博士,現高雄史博館代理館長 王御風作品,深入淺出的主題式內容,猶如登上時光列車,以更多面向閱讀台灣史!
台灣史原來如此生動易懂!
融合傳統書寫國家大事「大歷史」× 你我生活習習相關「小歷史」,一網打盡,認識不同於以往、更鮮活真實的台灣史!
三大主題內容,好讀好懂
◎25項台灣史大事件:掌握政權流變與社會脈動
●鄭成功、清朝、台灣的三角關係?
●台灣是如何創造世界民主奇蹟?
◎46則台灣食衣住行育樂:掌握台灣生活文化變遷
●從騰雲號到高鐵,台灣鐵路大開展!
●從土角厝蓋到101,台灣建築大改變
◎30位不可不知的台灣史人物:看看是誰改變了台灣?
●賴和:台灣新文學之父
●鄧雨賢:創作台灣最美好的音符
【本書精彩書摘】
【食衣住行育樂篇】歌唱時代:流行音樂的發展
唱歌是人的天性,台灣也不例外,歌仔戲就是從清代人們最流行的曲調中演化而成,而日治時期的新式學校中,「歌唱」課帶來了西式的古典音樂。至於我們今天最愛唱的「流行音樂」,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台灣最早的流行音樂,跟電影其實有關。
一九三○年,有一部電影「桃花泣血記」要上映,為了宣傳電影,擔任電影解說的「辯士」王雲峰作曲、詹天馬作詞,譜寫了同名的宣傳曲,由歌仔戲小生純純演唱,在大街小巷播放宣傳。沒想到引起轟動,讓當時已出現的唱片公司老闆靈機一動,除了原本的歌仔戲、古典樂外,積極灌製流行歌曲,透過當時剛出現的唱片、廣播,第一代的流行歌曲就此出現,我們耳熟能詳的《雨夜花》、《青春嶺》等歌,就此開始傳唱。
戰後大批外省籍軍民來到台灣後,台灣的流行歌曲開始加入「國語歌曲」,來自香港或上海的歌曲,如《夜來香》、《魂縈舊夢》等,成了台灣流行歌曲記憶的一環。台灣的創作者亦開始譜寫國語歌曲,如《綠島小夜曲》就是其一。而原來統治者的日文歌曲,也透過重新填詞,仍舊在台灣民間流傳。
但戰後對台灣流行歌曲最大的迫害,就是檢查制度,許多官方認為不妥或有「為匪宣傳」之嫌的歌曲,便被列為「禁歌」,不准傳唱。例如有名的《燒肉粽》,被認為暗示政府無能,才會讓大家吃不飽,所以遭禁;歐陽菲菲的《熱情的沙漠》,歌詞中的「啊」被認為太過淫穢,也遭禁;周璇的《何日君再來》則是「意識左傾」遭禁,沒想到日後鄧麗君靠著這首「為匪宣傳」的歌曲紅遍大陸,如今看來頗具諷刺意味。
【不可不知的台灣史人物】鄧雨賢:創作台灣最美好的音符
日本時期的新文化, 對於普羅大眾而言,電影與流行歌曲應該讓大家印象最深刻,電影或許票價太高,不見得人人能看,但流行歌曲一旦傳唱,則人人可哼, 好的流行歌曲尤成為每個時代的記憶。直到今日, 日本時期的台灣流行歌曲已成為代表台灣的聲音, 著名的「 四月望雨」——《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更是人人朗朗上口,而這些歌曲全出自鄧雨賢之手,他等於豐富了台灣人的心靈。
鄧雨賢是桃園龍潭的客家人,父親鄧盛猶在其三歲時應聘為台灣總督府國語(日語)學校的漢文教諭(漢文老師),乃攜家前往台北。鄧雨賢考上台北師範學校,由於當時教師訓練相當全面, 也需要學習音樂教學能力,可能對其日後的音樂創作打下基礎。
鄧雨賢畢業後, 派至大稻埕日新公學校(今日新國小)執教,雖然生活無虞,但他對音樂仍十分喜好,遂辭去教職,負笈日本,進入東京一家歌謠學校研習作曲理論。他學成後返台,正好碰上台灣流行歌曲的開始,能夠一展長才。
一九三二年, 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風靡全台,展開流行歌曲的時代,鄧雨賢為設在台北市永樂町(今迪化街)的文聲唱片寫了一首《大稻埕進行曲》,立即引起當時最重要的古倫美亞唱片的注意,網羅其至旗下,創作了「四月望雨」等名曲,也強調音樂需與庶民結合,奠定台灣流行音樂的基礎。
只可惜大戰開始後, 日本政府大量用鄧雨賢的曲調改編為軍歌,他最後辭去唱片公司的工作,遷去新竹鄉下執教。此時他身體狀況不佳,加上戰時藥物缺乏, 終使其在一九四四年六月十一日,僅三十九歲就過世,只留下最美好音符在台灣人的生活記憶中。
【雨夜花】
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
無人看見,每日怨嗟,花謝落土不再回。
花落土,花落土,有誰人尚看顧。
無情風雨,誤阮前途,花蕊凋落要如何。
雨無情,雨無情,無想阮的前程。
並無看顧,軟弱心性,乎阮前途失光明。
雨水滴,雨水滴,引阮入受難池。
怎樣呼阮,離葉離枝,永遠無人可看見。
《一本就懂台灣史》【修訂新版】──以輕鬆簡單的方式,對台灣史形成一整體概念。
電子書 博客來88折特價中! 讀墨 漫讀 Kobo Google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