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米颱風導致蔬果價飆漲…7月CPI增幅2.52% 5個月新高


【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4/08/07 第590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凱米颱風導致蔬果價飆漲…7月CPI增幅2.52% 5個月新高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主計總處昨天發布七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百分之二點五二,創五個月新高,主因為凱米颱風造成農損嚴重,蔬果價格飆漲,水果年漲百分之廿七點二三創兩年最大漲幅,加上房租及外食費、掛號費漲勢延續,以致CPI年增率居高不下,物價壓力並未稍歇。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不含蔬果的核心商品雖價格穩定,「但一般民眾採買新鮮食材時,會覺得物價很貴」;而且凱米颱風農損反映在八月蔬果價格會更明顯,八月CPI年增率會更高。

對於物價走勢,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說,國內物價受颱風影響蔬果價格,食物類漲擴大,但其他物價相對平穩;整體服務類價格從去年第三季高點上漲百分之三點○一後連續三季收斂,只是速度慢了一點,其中外食類價格漲幅放緩,只有房租年增率仍緩步上漲,連續三季上升。

今年以來CPI走勢起落幅度大,除了一月因基期因素下降到百分之一點八外,二月因春節效應飆上百分之三點○八,七月再度因凱米颱風橫掃全台,農損災情慘重,蔬果漲幅飆升,年增率上升為百分之二點五二。

主計總處統計,七月CPI主要是蔬果受凱米颱風等因素影響而價揚,食物類年增百分之四點五七是七大類中漲幅最大,其中水果受去年低基數影響,價格上漲百分之廿七點二三,創近兩年最大漲幅,蔬菜因凱米颱風侵襲,供量減少,價格上漲百分之八點五八。蛋類則因雞蛋供過於求,價跌下跌百分之十六點二七,抵消漲幅。

曹志弘指出,七月CPI結構與六月相當,但蔬果價格大漲貢獻CPI漲幅三成,因此CPI漲幅擴大。他說,往年夏季因水果盛產,價格本應下降,去年雖有五個颱風,未造成嚴重農損,今年凱米颱風農損達廿二點五億元,蔬菜復耕至少四周到月底收成,水果復耕更久,估八月蔬果漲幅更顯著,八月CPI年增率會比七月更高。

七月外食費漲幅仍有百分之二點七七,但曹志弘表示,外食漲幅從去年第二季漲百分之四點四八高點後,連續四季縮小,漲幅放緩。另外七月醫療費用漲百分之四點三一,雖診所掛號費漲百分之十四點○三,但因醫療費用上漲是去年七月健保調整部分負擔後起漲,七月基期效應消失,未來漲幅也會明顯縮小。

他坦言,CPI各類中,只有房租漲幅趨勢還是往上,從去年第三季低點百分之二點○四後,去年第四季及今年一、二季都呈現上升,而且持續緩步上升。

七月生產物價指數(PPI)百分之三點七四創十八個月以來新高,曹志弘說,PPI約百分之三沒有特別高,除因去年幾乎都是跌,導致基數低,也和台幣貶值有關。

 
台美貿易首批協定 最快11月生效
記者黃婉婷/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有望年底生效。白宮於美東時間五日晚間發布備忘錄,由美國總統拜登授權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貿易代表戴琪,與國會進行首批協定生效的後續工作;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指出,首批協定在戴琪提交執行報告後,約需六十天才能生效。

根據推估,若美方順利在兩個月內完成程序,首批協定生效時間將會落在十一月,屆時雙方將展開後續籌備作業,例如依協定內容設立相關委員會。

至於第二階段談判進度,自五月實體會落幕後,雙方透過視訊持續溝通,據悉,目前尚有意見需要收攏整合,不排除再有實體會議面對面討論,但因美方正在大選期間,相關期程仍是未知數。

 
環長:將整併碳盤查報告
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Deloitte昨(6)日拜訪環境部長彭□明,對於外界反映金管會、環境部兩套碳盤查報告書,讓企業要做兩次工,彭□明允諾將與金管會檢討、整併制度,降低企業行政負擔。

Deloitte全球氣候科技智庫)負責人Andrea Culligan與永續轉型服務團隊昨日拜訪彭□明。與會人士透露,雙邊交流主要是聽取Deloitte全球近年在綠色領域上耕耘的成果與國際趨勢,及協助企業盤查、撰寫ESG報告時所遇到的問題。

勤業眾信永續轉型服務團隊執行副總李介文轉述,國際上即便是不同部門的碳盤查資料,都會以同一體系來報送,希望未來各公部門所需報告書內容必須整合,例如金管會的上市櫃永續報告書,與環境部的溫室氣體盤查報告,需要報送的時間不同、撰寫方式也不同。

與會者透露,彭□明昨日在會中提到,國內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後,不少上市櫃公司反應金管會已推動相關方案、要求企業須編製永續報告書。

他允諾,環境部與金管會已展開討論,會將兩套制度整併在一起、並整合企業ESG相關數據與碳盤查資料。

 
碳費子法 三大爭點
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碳費三子法將於8月底公告,環境部日前召開研商會,業者聚焦三大爭點,包含陳年碳權抵減、盤查及收費時程、是否排除SRF(固體再生燃料)碳排等。

環境部7月中召開研商會,產業端則提出實務建議。石化公會指出,石化業自2005年起與經濟部產發署合作執行的自願減量,建議比照先期專案減量額度,可用來扣減排放量。

鋼鐵公會也建議提高先期專案扣減比率及放寬高碳洩漏風險事業的使用限制。

造紙公會建議扣除協助政府處理廢棄物之排放量。舉例來說,造紙業協助政府推動循環經濟,運用廢棄物再製為SRF作為替代燃料,應給予優惠。

國科會則建議調整時程,避免事業單位在排放量修正、或是計算繳納費額時,容易出現未足額繳納或溢繳情形。

 
7月CPI年增2.52% 連三月超出警戒線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主計總處昨(6)日發布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52%,攀升至近五個月高點,為連續第三個月超出2%警戒線。主計總處表示,主因是颱風凱米襲台,造成農損,致蔬果價格大漲,預期對8月物價影響更大,蔬果價格將續揚,整體CPI漲幅將會超過7月。

主計總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表示,7月CPI年增2.52%,各大類中以食物類上漲4.57%漲幅最大,主因水果受去年低基數及颱風凱米影響,價格上漲27.23%,此漲幅為近兩年新高;蔬菜因颱風侵襲供給減少,價格上揚8.58%。光是蔬果漲勢,對7月CPI年增率貢獻就高達三成。此外,食用油及外食費也各漲4.99%及2.77%。

7月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年增1.84%,大致穩定。曹志弘說,短期因蔬果價格上漲,民眾會感受到瞬間物價上漲,「可能覺得漲幅蠻誇張」,而且供給量減少,民眾晚下班,也會買不到部分食材。

至於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關注之17項重要民生物資CPI,7月僅年增0.06%,其中麵粉、雞蛋、沙拉油、鮮奶及衛生紙呈現下跌;雞蛋更下跌18.99%,為近三個月最大跌幅;豬肉則上漲3.14%。

曹志弘說,不含蔬果的核心商品物價年增率,自4月起皆穩定落在1%附近,顯示商品價格穩定。此外,7月服務價格上漲2.51%,依舊偏高。

主計總處並指出,7月進口物價若剔除匯率變動,以美元計價跌0.4%,為連續21個月下跌。曹志弘表示,近期因全球需求疲弱,包括原油、黃小玉等大宗物資相對穩定,甚至走跌,代表商品價格相當穩定。

代表廠商生產成本的生產者指數7月年增3.74%,為近18個月來最高,主因是農產品受颱風影響,以及化學材料及其製品與藥品、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電子零組件等價格上漲,加上4月電價調漲所致。曹志弘分析,3.74%看似漲幅明顯,但主要是低基期效應,以及部分農產受颱風影響致漲價所致。


延伸閱讀

7月房租上漲2.51% 未見反轉

 
明年淨零預算突破千億元 落實永續提升國際競爭力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賴總統昨(6)日聽取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入、歲出都逾3.1兆元,雙創新高,其中2050淨零轉型相關預算首度突破1,000億元,以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

賴總統強調,政府嚴守財政紀律,預算安排秉持「量入為出」,歲入歲出賸餘209億元,這是2020年編列平衡預算後,首次編列總預算賸餘。不僅總預算未舉債,更編列還債1,415億元,為24年來新高,債務比可望再降。

據了解,賴總統昨日同意明年預算數編列後,行政院預計8月22日通過院會,下會期送立法院審查。

賴總統表示,在全盤考量國內外情勢及兼顧財政紀律原則下,政院已完成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籌編,編列歲入3兆1,534億元,歲出3兆1,325億元,皆為史上新高。

此次總預算中,以社會福利支出最高,其次是教科文支出,第三高是經濟發展支出,第四高是國防預算支出。其中,長照總體預算再創新高,較今年度增加51億元、達927億元,因應台灣明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挑戰。

而在邁向2050淨零轉型上,相關預算首度突破1,000億元 ,創新高,將用來落實各項關鍵戰略行動,持續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

賴總統說,明年也編列預算協助中小企業加速數位轉型,並且全力發展「五大信賴產業」,投注更多資源,促進AI創新應用,讓台灣能夠掌握前瞻科技,成為「人工智慧島」。

在解決居住問題上,賴總統提到,總預算特別增列撥補住宅基金,興辦社會住宅及住宅補貼200億元,預計明年租金補助可由現在的50萬戶提高至75萬戶。

另外明年中央將投注更多資源支持地方各項建設。整體公共建設計畫預算,包括總預算、前瞻和基金預算,總金額達到6,471億元,比今年增加11.5%。

對於南北科技發展的兩大重要計畫,「智慧科技大南方產業生態系推動方案」、「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在明年度總預算中,中央對地方一般性的補助款,首次超過2,500億元。

 
國際財經要聞
Uber 上季營業利益創高
編譯吳孟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叫車與餐點外送平台優步(Uber)上季營收和核心獲利優於預期,主因過去數月來需求穩定,尤其叫車服務訂單成長強勁。Uber股價6日早盤應聲勁揚7%。

Uber 6日盤前公布,截至6月30日止的第2季營收年增16%至107億美元,優於分析師預期的105.7億美元;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DA)為15.7億美元,也高於市場預期的15億美元。上季包含叫車、外送、司機和店家盈餘,但不含小費的訂單總額,年增19%至399.5億美元,優於分析師預期的397億美元。

Uber說,在一般會計原則(GAAP)下,上季營業利益創下歷史新高。

Uber上季的亮眼表現,主因叫車服務成長超乎預期,特別是在拉美和亞太地區。和去年同期相比,不僅使用者乘車次數增加,駕駛的服務時間也較長。

叫車服務占上季營收比率最高,年增25%至61.3億美元,高於預期的59.4億美元;訂單總額躍增23%至206億美元。Uber執行長庫斯洛沙希說,上季每月有740萬名駕駛和送貨員活躍於Uber平台,每位叫車服務駕駛平均工時也創新高。

外送服務受惠於強勁需求,上季營收達32.9億美元,訂單總額年增16%至181億美元,符合市場預期。

 
美電動車新創 獲沙國注資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豪華電動車新創公司Lucid表示,在新款電動休旅車準備提高生產前夕,最大股東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將挹注上看15億美元的現金,激勵該公司股價6日美股早盤上漲約2.8%。

Lucid 5日說,PIF的關係企業Ayar Third Investment,已同意認購Lucid價值7.5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股,並提供一筆同樣金額的無擔保貸款,是Ayar今年來對Lucid的第二筆投資;Lucid 3月從該公司獲得10億美元。

Lucid計劃年底前開始生產眾人期盼已久的Gravity休旅車。有了沙烏地這筆投資挹注,將確保這家電動車製造商獲得充分的資金緩衝,直到2025年第4季。

執行長羅林森向路透表示,Lucid將運用這些資金安裝Gravity休旅車製造設備,並在沙烏地阿拉伯興建一座年產能15萬部車的工廠,外加其他投資。

Cantor Fitzgerrald分析師薛伯德說:「這筆15億美元資金有助鞏固PIF與Lucid之間的關係。有些投資人擔心,暨PIF對該公司失望,就不會允諾額外資金。」

他說,PIF投資金總額已達到約80億美元。這個主權財富基金持有約60%的Lucid股權。

Lucid第2季營收優於分析師預期,反映降價促銷助長豪華電動小轎車銷售。

今年2月,Lucid旗艦Air轎車降價刺激買氣,降幅最高10%,因為消費者愈來愈選擇價位較親民的油電混合車款。

第2季營收達2.006億美元,高於分析師共識預測的1.921億美元。

今年上半年,Lucid共生產3,838部車,5日重申年底前生產目標維持9,000部。

今年下半年交車數達2,394部,創新高紀錄,也超越市場預期。

 
孟加拉動亂 衝擊紡織業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孟加拉近來爆發以學生為首的大規模抗議,暴力動亂5日不僅造成至少109人喪命,也迫使總理哈希納出逃。至於產業面的影響,紡織業首當其衝,H&M、Zara等跨國時尚品牌可能都會受到波及。

該國紡織廠的活動已受到干擾,所有紡織廠已無限期停擺。孟加拉服裝製造商和出口商協會(BGMEA)指出,成衣業占孟加拉出口金額的比重達83%。世界貿易組織(WTO)指出,孟加拉去年是全球第三大成衣出口國,僅次於中國大陸與歐盟,2023年成衣出口金額達384億美元。

根據瑞典快時尚品牌H&M的官網,該公司會向孟加拉約1,000座代工廠採購。H&M 5日表示,對孟加拉目前的政局發展感到擔憂。

西班牙印地紡(Inditex)旗下的快時尚品牌Zara,全球有12個製造聚落,Zara 2022年有98%的產量都是出自這些地方,孟加拉也是其中一員。

擁有知名品牌Uniqlo的日本迅銷公司,5日起已暫停與孟加拉合作廠商的所有業務,密切關注當地局勢。該公司跟孟加拉約29家紡織廠有簽合約採購衣物。

美國服裝品牌中,VFC在孟加拉設有49家工廠。至於Levi Strauss也有33家代工廠。

但對印度紡織業而言,這可是趁虛而入的大好機會,從KPR Mill到Arvind、Gokaldas出口、Vardhman紡織廠和Welspun Living,6日在印度股市漲幅一度都超過10%,因為業者預期他們可分食孟加拉的市占。

 
再生能源碳權 可能跌價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碳權監管團體表示,現行碳權約有三分之一不符標準,這些未達標準的碳權,皆與再生能源有關,碳權市場可能會面臨新一波動盪,再生能源碳權的價格或許進一步下挫。

「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6日決定,核心碳原則(CCP)的認證標籤,不能用於依當前的再生能源方法學(methodologies),所發行的碳權,影響到約2.36萬噸碳權,或市場的32%碳權。

碳權市場已從2022年高點萎縮近四分之一,上述發展或許讓這個市場再受重創。非營利組織Ecosystems Marketplace 5月表示,去年再生能源碳權價格大跌69%,至平均每噸3.88美元。分析師說,此類碳權未符CCP標準,可能會讓今年再生能源碳權的價格續跌。

儘管如此,碳權常被批評為涉嫌漂綠,此舉被視為改善碳抵換市場的最新努力。

ICVCM表示,這些碳權不符合「外加性」(additionality)標準。外加性是指專案是否需要碳權銷售的營收,才能推動。要是這個專案不須碳權也能上路,會削弱碳權減少碳排的論點。

 
日股震盪 日銀再升息可能性低
編譯季晶晶/綜合報導聯合報
日本銀行(央行)上周升息並暗示將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引發日本股市崩盤並加劇全球市場動盪,重創日本散戶,引發外界批評。日本財金官員昨天召開緊急會議,首相岸田文雄更親上火線,呼籲投資人保持冷靜。這可能使日銀任何進一步升息的計畫遭到擱置,日圓因而看貶。

日本財務省、金融廳及日銀昨天下午召開緊急會商討全球股市,強調政府和央行之間必須密切協調。岸田也呼籲投資人做出冷靜的市場判斷很重要,並樂觀看待經濟前景。

曾任日銀官員的樂天證券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愛宕伸康表示,「日銀需要對經濟數據和市場保持謙懷之心」,認為消費和生產數據都弱到不足以證明升息合理,「日銀面對糟糕的經濟數據依然升息,顯示根本不關注數據」。

日銀七月卅一日決議升息至百分之○點二五,且將逐步縮減購債規模。日銀總裁植田和男說,鑒於經濟和通膨數據表明形勢發展符合先前預期,決定調升利率,且若趨勢持續,將會繼續升息,帶動日圓強升,但日圓快速升值打擊出口商獲利前景,拖累日股本月來幾乎每天重挫,更掀起日圓套利交易平倉潮,成為助長全球股市賣壓的原因之一。

分析師指出,日銀太早扣下升息扳機,許多人正在調整預期。大和證券首席市場經濟學家岩下真理說,「這次升息的時機很差」,「日銀將必須等待,觀察美國經濟是會陷入衰退、還是軟著陸,隨後才能進行下一步行動」,「至少目前九月或十月升息的可能性已不復存在」。

在日股重挫前,多數經濟學家原預期日銀今年底前再升息,彭博訪調顯示,六成八受訪經濟學家預期日銀年底前將再升息至百分之○點二五。

日銀前總裁黑田東彥追求非常緩慢的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先是放寬日債殖利率曲線管控政策(YCC)的容忍區間,之後才取消YCC,接著再縮減購債規模,但植田上周同時宣布升息與縮減購債,並發表鷹派言論,這種差異放大了日銀給外界的「放鷹」程度印象。

 
比特幣回神 油價、黃金走揚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比特幣6日從前一天的賣壓中反彈回升,國際石油和黃金等大宗商品震盪走穩。

根據彭博資訊的報價,比特幣5日盤中一度跌破5萬美元大關,收盤跌幅已見收斂,6日在紐約早盤漲1%,報55,120美元,乙太幣和其他「挖礦」相關類股也都陸續回神。

國際油價6日震盪走高,在亞洲盤時一度反彈2%,主要受中東衝突升級引發的供應擔憂,美國服務業數據較為強勁以及利比亞Sharara油田減產推動。在全球股市暴跌拖累下,倫敦布蘭特和紐約西德州兩大指標原油價格5日收跌至少0.6%,上周五更跌逾3%。

現貨金價5日收盤跌逾1%,6日則一度上漲0.3%,紐約銅期貨6日早盤也從前市的崩跌2.5%中回神,一度上漲1.5%。

 
要聞
國銀前六月獲利 創同期新高
記者楊筱筠、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銀獲利前六月再寫新猷。金管會昨(6)日公布今年6月國銀稅前盈餘468.7億元,累計上半年國銀累計稅前盈餘達2,775.2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11.8%。若下半年國銀營運動能維持穩健,全年稅前盈餘將有機會挑戰新紀錄。

今年上半年國銀累計稅前盈餘中,獲利以手續費淨收入年增34%最強,持續反映6月股債市況熱絡,帶動國銀財富管理金融商品銷售動能,推升手收的業績。

金管會昨日公布本國銀行營運狀況。如果單看6月表現,國銀主要獲利三支柱中,仍以利息淨收入最高、達515.7億元,投資及其他淨收入居次,為283.7億元,手續費收入為212.7億元。

累計上半年利息淨收入3,013億元為最高、占比破半來到51.5%;投資及其他淨收入則為1,442.5億元、占比24.7%;手續費收入1,390.8億元、占比23.8%。

如果與去年同期比較,今年上半年以手續費淨收入年成長34%動能最強,投資以及其他淨收入年成長13.3%其次,利息淨收入年成長則僅有0.9%。

 
中油簽MOU 研發地熱探勘
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中油公司為響應政府能源轉型政策,積極推動台灣綠能與減碳技術研發暨相關產業發展,昨(6)日與中央研究院、中央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推展地熱研究、探勘與開發技術,共同開發地熱研發及探勘技術,戮力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台灣中油探採事業部執行長湯守立、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所長鍾孫霖及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許樹坤代表簽署MOU,希望加速三方在地熱能開發、與永續潔淨能源的合作。

中研院為國家最高學術研究機構,其中地球科學研究所掌握先進的地質、地球化學與地球物理相關測勘資料及分析技術;中央大學設有地球科學學院與碳封存及地熱研究中心,在地熱領域具有專業研究能力,並在探測上具備豐富經驗。

台灣中油近年為配合國家能源轉型政策,積極尋找合作團隊,除和中研院在宜蘭進行地熱探勘,三方亦於今年7月22日中央大學舉辦的「大屯山地熱研討會」共同探討大屯山地熱資源的潛力和挑戰,分享最新探勘成果和成功案例。此次簽署MOU,有助於國內地熱儲層分布的調查分析,也讓未來的合作計畫更為具體、穩固。

地熱發電具備潔淨能源與基載供電的特性,被視為重要的再生能源之一,依據合作內容,三方將共同促進地熱開發的科學合作、聯合計畫和人員交流,加強地熱基礎研究、先導探勘與實務開發之發展,結合三方優勢,加速推動國家地熱發電的進程,以實現台灣能源淨零永續願景。

另外,依據MOU內容,三方後續將擴充相關合作議題,包括地熱地質調查、地球物理探勘、地球化學分析、地熱地質模型、鑽探與井測,以及地熱研究、探勘和開發相關其他課題。

 
長榮航買長榮國際旗下公司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長榮國際繼續瘦身為張家兄弟分產做準備。長榮航空(2618)昨(6)日公告,因應營運規劃,決定斥資29.13億元買下長榮國際旗下三家公司股權;其中,將斥資19.98億元買下長榮空廚全部持股3.84萬張,同時也分別斥資5.65億元跟3.5億元,買下長榮航勤、長榮空運倉儲股份。

熟悉公司治理的專家分析,從最近長榮國際不斷賣出各種持股,長榮集團張家兄弟分家的路愈來愈明確。長榮國際為張家兄弟持有的公司,長榮國際陸續將手中股權變賣成現金後,方便兄弟分產,兄弟拿到現金後,就可以各自拿錢去投資自己熱愛的事業。

長榮航空公告要跟張家兄弟的控股公司長榮國際買下全部長榮空廚公司持股,交易張數為3.84萬張, 每單位價格52元,交易金額19.98億元。也買下長榮航勤持股,交易張數為1.41萬張, 每單位價格40元,交易總金額5.65億元。還有長榮空運倉儲持股,買下的張數為1.36萬張, 每單位價格25.7元,交易金額3.5億元。

長榮航空表示,此次交易方式、價格決定的參考依據及決策單位,都是邀請獨立專家出具之鑑價報告暨會計師出具的價格合理性意見書,再送長榮航空董事會討論通過。長榮航空指出,有關這三家公司最近一期每股淨值,長榮航勤29.62元,長榮空廚28.66元、長榮空運倉儲23.06元。

長榮集團搶經營權大戰落幕後,「巴拿馬商長榮國際(EIS)」、「長榮國際(EIC)」二家家族控股公司陸續將手中易變現資產賣掉,這兩家原是拿下長榮集團經營權的金鑰,隨著資產變現,逐漸降低對長榮集團相關上市公司影響力,四兄弟拿到現金可買回自已有興趣的公司去經營。

 
經部普及AI 加碼工研院預算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院長卓榮泰昨(6)日視察工研院,他指出,工研院具備「創新科技研發」、「跨領域應用」及「人才培育」等三大功能,期勉工研院持續扮護國角色、把神山愈堆愈高,累積愈多座,並做到世界科技領頭羊。

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將加碼工研院預算,讓工研院能協助台灣將AI應用普及到中小微企業。

卓榮泰昨日率同郭智輝、環境部長彭□明等官員到工研院,了解工研院在「半導體」、「人工智慧」、「次世代通訊應用」、「健康台灣精準醫療」、「智慧節能」及「循環永續」等領域的最新研發成果。

卓榮泰強調,期盼工研院持續研發創新科技,提供業界技術研發協助,並串聯整個產業界推動跨領域合作及應用,進而帶動台灣百工百業轉型升級。賴總統揭示的「五大信賴產業」以及產業數位轉型、淨零轉型雙軸轉型方面,希望工研院讓五大信賴產業在既有的基礎上快速往前邁進。

卓榮泰說:「護國神山很重要,但重點是護國。」他期勉工研院「要扮演護國的角色,把神山愈堆愈高,愈累積愈多座,讓世界看到台灣科技界的實力與競爭力」。過去50年工研院成為台灣產業領頭羊,未來50年希望成為世界科技的領頭羊。

郭智輝強調,工研院是國家重要的科技機構,經濟部要加碼預算,讓工研院協助推展AI快速普及到中小微企業,協助台灣廠商立足台灣、行銷世界,為台灣廠商創造新格局。

郭智輝參觀工研院研發成果展後,稱許半導體與智慧醫療技術與服務。他指出,工研院研發的技術非常「接地氣」,而且可馬上轉換協助產業提升經濟價值。以「千瓦級AI伺服器散熱方案」為例,對散熱技術AI非常有幫助,是未來產值比較大的市場,可提供給更多立即可用的企業。「健康台灣精準醫療」方面,智慧照護是很大的市場,工研院發展很多先進技術,幫助縮短照護時間,這些都有賴工研院協助推動。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指出,近年工研院平衡研發與應用,企業合作收入創新高,較2018年大增35%,顯示科研成果產業效益擴大。人才方面,今年來進用率創新高,獲「LinkedIn 最佳雇主」、「ATD卓越人才發展獎」等榮譽,展現工研院國際級研發環境對人才吸引力。

 
產險試辦範疇 三重點出列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昨(6)日表示,近日金融市場不安定,產險業在社會上扮演重要角色,他上任後首次出席產險公會會員代表大會,彭金隆致詞時表示,過去幾年防疫險,對於安定社會產生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未來施政主軸將以安全和發展並進,強調會大幅開放產險業的試辦範疇,提到三大發展重點,包括綠色保險、金融科技創新及普惠金融。

彭金隆說,發展與安全兩者並不相互牴觸,長期以來台灣產險市場和壽險市場發展規模失衡,他認為產險業仍有很大發展空間,還有太多人民財產沒有接受保險服務,有待產險業者努力。

彭金隆說,有三大重點,一、未來在綠色保險可有更多著墨,這是整個國家政策跟趨勢,產險可以扮演重要角色,除了綠色保險商品,還有綠色的營運模式,經營模式朝向綠色永續,他舉例,像是住宅火險電子化就是一項,最高層次是綠色思維。

第二是,針對金融科技的創新,特別是保險科技的創新,面對未來科技的挑戰,因應少子化趨勢,人力愈來愈少,彭金隆說,所有高度監理的行業都是因為過去受到法律保護,因此外界競爭少,多以同業競爭模式作為參考,但是客戶接觸到是各式各樣服務,產險業在這一塊仍故步自封。

三、普惠金融,彭金隆說,除了微型保險,還涵蓋各種層面,例如過去不存在的需求像電動車增加,車險保單、理賠是否能跟上?

另外,高齡化社會面臨的生活風險不同,希望也得跟上,產險業有更大商機和創新,雖然產險業規模不如壽險大,但彈性跟韌性則較大。

彭金隆說,未來會大幅開放產險的保單試辦範疇,如果業者認為法規綁手綁腳,有更好的方法,歡迎提出試辦作法,金管會會大幅提高試辦範圍,鼓勵創新,除了政策上的支持,產險業也非常適合試辦,「因為產險保單營運周期短、險種可以控制範圍、容錯空間大,不如壽險業長期契約,做下去萬一不對後續成本高。」

 
簽單保費 明年衝3,000億
記者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產險公會理事長李松季昨(6)日表示,2024年整體產險業簽單保費將達到2,760億元,明年突破3,000億元不是問題,「3,000億元對產險業是起碼的成績」。

昨日產險公會舉行第九屆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保險局長王麗惠、保險局副局長陳清源、保發中心董事長簡仲明都到場出席。

李松季表示,若以國內第一家產險公司台灣產險創立作為第一年1949年至2019年,剛好70年的時間,產險的簽單保費是1,760億元,從2019至2024年底,如順利可望達到超過2,760億元。

李松季指出,產險業花70年時間保費達1,700億元,但從2019至2024年,僅花五年時間,產險業保單收入增加1,000億元,更表示明年產險業整體簽單保費年度可望達3,000億元,「3,000億元對產險業是起碼的成績。」

簡仲明也表示,觀察國際趨勢發展,對產險業確實充滿商機,雖然面對氣候變遷、金融科技發展等變化,但挑戰的另一面即是商機,勉勵產險業可努力多投入研發資源。

產險公會指出,當前努力的課題包含車險部分,除了定期檢視「汽車險公會版商品」條款,未來將持續推動電動車專屬保單。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