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十一月,中國經濟關鍵的六十天來了。這些關鍵日,分量最重的是一個「局」字。「局」字含意,一叫「收局」,中國的「十二五」規劃期就要結束,要最後突擊,確保完成大多數規劃指標;另一含意是「開局」,二○一六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最後六十天做的事,事關開局能否鋪平道路。「收局」和「開局」間,這些日子在中共領導人嘴裡,還有一個「局」是只做不說的叫「破局」。
今年中共領導層特別是習李二人,辛苦得很,不只因為經濟下行而愁,為了五年大計而忙,還因為有一個有史以來最忙的「秋季外交」,甚至過了霜降,就快立冬,還在大忙。
外交如此忙,官報吹鼓手不知究裡,只在那裡放言今朝如何威儀四方,只有領導層心裡明白,打破外交秋收的慣例,安排如此多的請進來走出去,為的就是經濟「破局」二字。
中國經濟因何「破局」,那是因為面臨著困局,這困局一跟自己的經濟現狀有關,二與國際大勢變化相連。
中國經濟的現狀,大家看在眼裡,是卅年經濟發展方式即高速成長、大出大進、粗放發展,或者說依靠人海戰術、彈藥消耗的人民戰爭,已經走到盡頭。今天的經濟滑落不是偶然,而是「三期疊加」,即經濟增長的換檔期、結構調整的痛苦期、前期刺激的消化期帶出的必然結果。中國經濟至少受勞動力成本、資源環境的雙重約束,跑不起來了。
而國際大勢方面,中國已經順風順水地全球化,急速轉移到諸多阻滯的區域化和集團化;全球性的新技術革命甚至新工業革命,正在醞釀和加速突破,使中國面臨更艱深的國際競爭;由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位居世界第二,進出口貿易額位居世界第一,中國經濟包括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等已與全球經濟深度融合和接軌,這時的中國不可能縮頭回去「韜光養晦」。
於是有了中國首分「國際化的五年規劃」。這是什麼意思?是說中共中央全會提出制定五年規劃的建議,「國際」比重相當重,習近平的說法,是「內外兩個大局的統籌」,要透過五年規劃體現。
如何「統籌內外兩個大局」呢?中共新提法叫深層次開放,用中共中央建議稿中的話來說,是「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這其中互相關連的關鍵詞,是全球經濟治理、制度性話語權、參與規則的制定。是以,中國經濟的開放戰略,已不止是在爭取突破的自貿區戰略,「一帶一路」和「走出去」戰略,還有成為「全球經濟治理」者的雄心。
這一「破局」部署,就是中共領導人在中共五中全會前,把「秋季外交」辦得令人如此眼花撩亂之故,也是中共五中全會剛一收鑼,李克強就跑南韓,去為中日韓三國冷灶添柴,習近平稍後要高調到新加坡和越南取暖的重要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