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天,就進入2015年最後一個月。2015年的中國是經濟下滑、矛盾迭現、找尋出路的一年;2016年,除了是中國經濟的「開局」之年,還注定是「突圍」之年。而如何「開局」,中共決策層已經把脈,如何「突圍」,尚在爭議。「突圍」的意思,是突破困境。中共決策層的治理新理念,其實都針對著現實新困境,如習近平正在巴黎大會講中國經濟的綠色發展,就是因應中國近年進入「環境問題凸顯期」,環境汙染壓力加大,對經濟發展構成制約。
北京多位學者近日來到中國西北部典型新興城市烏海,想摸索中國經濟的「突圍」之路,烏海一家新興企業東源科技,自己跌跌撞撞地摸索前路,成為中國實體經濟「脫困」的新模式,客觀上也為中國經濟的「突圍」提供答案。
烏海位於賀蘭山下、黃河之濱,1975年才有這個城市,烏海的名字,據說是周恩來拍板,將併市的兩區各取一字而得,意即「烏金之海」。
所謂「烏金」就是煤炭,有人說烏海是「一夜暴富,突然成城」。
這個城市的GDP增速曾高達30%,連續三年居中國之首。烏海所在的內蒙古曾是中國經濟增速的老大,但今年前三季GDP增速已滑落到第23位。
烏海作為內蒙古經濟增長最快的地方之一,也成為經濟滑落最猛的地方之一,原因來自「資源枯竭、環境壓力」八個字。
在烏海當局「痛下決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之時冒起一間民營企業—「東源科技」。
初時沒人看好,因為這是家近年處在困境中環境壓力最重的化工企業,還是家壓力重重的民營企業。
然而這麼一間企業,默默耕耘三年,就讓人眼前一亮。那一亮來自中國上億人使用的便當盒、無處不在的塑膠袋、廣泛使用農用地膜,令中國的田野、街道、海灘、山嶺一片白色。
東源科技的主打產品是完全可分解塑料(PBS),令那些白色玩藝在90天化為二氣化碳和水,有助根治「白色汙染」。
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數日之前,中國科學院一些學者到這個企業參觀,遠處看沒有煙囪冒煙,進廠區見不到工人,又聽不到設備聲響。帶隊的學者說,「你們困難也很大吧」,意思是說怎麼停了產的。
陪著參觀的于董事長說,一期工程已全面投產,正常生產中。
聽不到聲音、看不到煙火與職工,是因為引進全球最先進的設備,用上了與中國頂尖科研機構合作研發的突破性新技術,整個項目的設計採最嚴格的環保理念。
公司高層說,東源科技訂下的新目標,一是要成為掌握核心產業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化工集團;二是要成為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的BDO(1,4丁二醇)及下游深加工產品研發生產基地,成為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產業園區。
據說這些目標,在東源科技已步入的二期階段有望實現。東源科技的二期階段將再投人民幣百億元巨資,已有全球意義的科技研發重大突破,可能加速步入第三階段,實現預設目標。
東源科技的老闆還找到台灣頂尖營銷人才,那位低調的高手,助力東源科技有了跨國公司中的化工龍頭大客戶。
既是實體經濟,又是工業企業,還是民營經濟。東源科技「高技術創新、高度循環利用、高效益多元發展、無汙染零排放」之路,不正是中國經濟「突圍」的一種模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