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一桶油是3x美元還是2x美元,這些日子以來,產油小國都急著想找人聊聊,對此,大咖也放話說不排斥,但就是你看我、我看你的,從沒好好坐下來談,無從得知聊不聊得來。不過,若好好比對所有人的產油市占和成本,則大咖小咖的不合拍立刻有跡可循,因為檯面上急得跳腳的多是成本高出中東兩、三倍的非洲或中南美國家,美國、加拿大雖有相當市占,但成本又比小咖高出二到四成或以上,可想而知目前老命已危在旦夕。
至於中國雖有些產油本事,但因為又是主要的需求國,此時乾脆作壁上觀。之前假裝大方把較低價的油引進做儲備,現在來看也挨了記悶棍。結論是,這一切不幸還是要中東大咖出來終結,只是大咖一桶10美元上下的成本,要逼他們現身,肯定得再刮起一陣寒風。
供給端如此,需求端也難穩定下來,兩者交互作用下,未來油市仍難有寧靜之日,最明顯的例證即在產油國身上。
以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成員為例,如將成員國原有的產出加總(先不考慮增產部分),再套入每桶20至40美元、不同價位的原油價格做情境分析,可得出各產油國之產油收入將年減三到五成。
另外,對比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此前預測的年度財政收支資料庫,全年預算可能出現二到三成的缺口,想必對該國經濟、財政與金融穩定度影響甚劇。老大哥沙烏地阿拉伯去年底,即首度在國際市場發債,還說五年內債務占GDP比重將升至五成水準,可見其肩上擔子之重,此時不將原油變現更待何時?更遑論減產。
不過,除了油國之外,用油國家本身也有類似困境。之前提到的中國,正受困於供需與財政缺口之間互拉互扯的關係。甫於1月中發布成品油定價新機制,中國發改委說是為了達到十三五期間,成品油價格完全市場化的目標,推行之初先簡化成品油的調價操作。
然而吊詭的是,發改委同時為成品油價格定了個每桶40美元的下限,亦即當國際原油價格低於此一價位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就不再下調,官方對此辯稱可控制油價過低的負面效應、且保障能源安全,但國內採油成本過高的現實,我認為絕對是主因之一。
果不其然,在新制上路後不到兩周,發改委公告因國際原油均價過低,成品油價調整首度出現「跌停」,看來官方的美意不僅難讓三大油企脫離泥沼,中國的用油者亦無額外的能源補貼。
尤有甚者,近來傳言成品油消費稅將再度上調,或凸顯政策只能從民眾身上揩油水?中國民眾近來多戲言,加油和加稅一樣,一升油內含半升稅,事實上已和不少高福利國家相當了。
總之,油的困難牽連多少人生計,多少個指頭都理不清,此外還有財報日薄西山的歐美油企,以及在油國投資重傷的主權財富基金,目前正持續撤資並從其他金融市場管道變現。
別忘了,當變現是為拿東牆補西牆的時候,好似焦急的民眾赴銀行擠兌,誰先拿到現金誰先安心,不過也因這是個回不了頭的負向漩渦,恐怕這世上難有誰能置身其外。
(本文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