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欲求深刻,想法的著筆不容小覷。對事物的看法若單一片面,則文章易流於膚淺,議論也不夠有力,倘若試著分析事物,皆加入正反觀點審視,或者將相關觸及的面向羅列,呈顯更多方的看法,文章的成熟度可油然蘊生。全文仍需求一個重點的凸顯,可在不同面向的討論後提出個人主張,便可總收歸一。 找出事物不同觀點 取材論事,通常可先針對事實簡要陳述,肯定其存在。剖析時,可採正、反觀點思考,也可發掘二種以上不截然衝突、但各自迥異的面向,這些呈現不妨寫入文中,還可展現更立體的思量。 以105年學測〈我看歪腰郵筒〉為例,有作品即用表象與內在來切割,用笑和哀來區分,正向肯定與深入的針砭批判,看待歪腰郵筒: 「被颱風破壞的郵筒會因外形俏皮被解釋為美好的創造,它們可以繼續歪腰,但面臨人生暴風雨的人們若屈於危難變故,一味歪腰苦笑、自憐,而不思挺直腰桿,直挺挺的作為一個有尊嚴的人,無論什麼樣的解釋,都只顯示更沉痛的悲哀。」 「小確幸的威力撫平傷痛的痕跡,但小確幸也是城鄉差距。」 「那晚我在厚實的水泥牆內安然無恙。……可花東沿海的農民不同,南部的果農不同,一場天災代表的是,接連數月甚至一年的生計煙消雲散,兩個歪腰郵筒,並不能使他們會心一笑,那是城市人的小確幸。」作者的自陳可見思己還能推人,而且非褊狹的視角,簡要整理其對比的項目如下: (見右上圖) 能夠兼顧不同的觀點,依寫作者自定的標準明確呈現,在在建立了文章的廣度,也才有機會從中拓展厚度。 確定自身立場 在不同的思維角力之後,文章更要表現的是作者個人的看法,主張明確最理想,但這未必只能是選邊站的二分法,有時可適當剝除歧異、兼容意見的。前述的歪腰郵筒一文,收尾的立場談「『人生嘛,歪腰也無妨』一句口號常使人忘記恐懼有其重量。」又更強調「但世界需要勇氣,讓需要被見到的重點顯現。」展現文章對偏鄉弱勢的關懷、對人應得公平的一種思維。 102年指考〈遠方〉也有作品將「遠方」定位在「希望和理想」,對比悲觀、遲疑者的「不可能」、「不確定」。內容再舉他人與自己的成功事例作為支持,總收觀點:只要方向明確,努力實踐,即可達成自己的希望和理想。 能善用不同面向的材料,多方思考,便是讓自己踩上巨人肩膀,展現更宏觀的視野與遠見,想法的辯證歷程將使文章更為厚實! (本文由聯合報寫作教室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