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不應長期停留在皮膚表面,建議置放或塗敷於臉部五至三十分鐘後就應清除,最佳的停留時間為10∼15分鐘,避免過敏或刺激性皮膚炎。 使用面膜勿過度頻繁,最安全的用法是每次間隔一周以上。對正常的皮膚而言,表皮在受損後,約需72小時才能完全恢復,故若想要更密集使用面膜,最好每次至少間隔三天以上,以確保皮膚的健康。
面膜的保濕效果只是暫時性的,對乾燥性膚質者,除了使用面膜,可能還需要定期塗抹一般的保濕劑等保養品(配方可包括補水/吸水與鎖水/封閉性成份等物質),不建議頻繁每日使用面膜當作皮膚的保濕措施。
面膜的美白效果來自其中的活性成份,對苯二酚(hydroquinone)是傳統上常用於美白的化學物質,也就是所謂的「三合一美白配方」主成份,但對苯二酚可影響黑色素細胞的細胞膜結構,最後讓整個黑色素細胞壞死。由於副作用方面的考量,不建議連續使用對苯二酚超過六個月,也不建議高濃度使用。
事實上,自三合一配方發表後的三十多年來,皮膚科醫師已發現了許多較新且較安全的美白成分,如杜鵑花酸、 麴酸(kojic acid)、甘醇酸(glycolic acid)、甘草萃取物、蘆薈苦素(aloesin)、熊果素(arbutin)、黃豆萃取物、維生素C、菸鹼胺(niacinamide)等眾多的物質,亦可互相結合搭配使用,取代對苯二酚。
此外,美白面膜可能會添加果酸,利用它的去角質作用,代謝皮膚角質層的黑色素,而果酸亦可增加皮膚的黏多醣(mucopolysaccharide)含量,尤其是真皮層內的葡萄胺聚糖(醣胺多醣,glycosaminoglycans,簡稱GAGs),此種多醣類吸水性質甚佳,可增加皮膚的保濕程度。若對前臂皮膚施以20%的甘醇酸(分子結構最單純的果酸,分子量只有76,但刺激性較高),將會增加表皮與真皮中的玻尿酸含量,使得皮膚水分增多。使用果酸治療的部位,其中的膠原蛋白mRNA的基因表現量也呈現上升的趨勢。
在使用美白面膜前,建議閱讀產品成分表,瞭解該款美白面膜的活性成份,這是對維護皮膚健康相當重要的使用前步驟。
過度便宜的面膜產品,使用前宜三思!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廉價面膜的成分可能是水、增稠劑(常見的可能成份包括聚羧乙烯或是丙烯醯二甲基牛磺酸銨/VP 共聚物等、一點點保濕劑(例如甘油、丁二醇)、防腐劑與香料,其他活性成份可能缺乏或是濃度不足。而且過於廉價的面膜產品,在製程與內容物出現瑕疵的機率可能會大幅增高,為了皮膚健康,建議不要使用。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