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孝賢
行政院推出前瞻計畫,特別列出軌道建設。很多縣市都想要蓋捷運,想以捷運來解決交通問題,但每個城市應該是選擇最適當的交通運具,不見得要捷運才能解決交通問題,否則蓋完沒幾個人搭,後續的財務問題將會是國家的大災難。
看了行政院的前瞻計畫,推測是想以大建設來刺激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當然,重大交通建設在興建時是可以擴大內需,問題是,興建軌道運輸的風險相當大,因為軌道是「高沉沒成本」,也就是所有的軌道路線、場站(車站、調車場、維修廠)興建後,就只能供軌道列車行駛、運用,無法移作他用,如果投資下去了,運量不如預期,將會是長遠的痛。
像高雄捷運,運量預估相差很多,即使營運者非常努力,還是經營得非常辛苦,最後提早收歸政府所有。尤其,捷運是提供點對點的服務,只有一條路線 根本發揮不了效益。當年台北捷運只有一條木柵線的時候,搭乘的旅客量就有限,到了多條路線投入營運,提供「面」的服務時,運量才拉高。
蓋捷運就像是生孩子,並不容易,除了有中央的補助款外,地方也要有配合款,才能負擔龐大的興建費用;生了以後,養更辛苦,畢竟不可能生了以後就放在那裡自生自滅,不管有沒有人來搭,捷運通車後要營運,通車後維持健全的財務是必須考慮的。
前瞻建設計畫中有很多捷運規劃,但都沒有經過論證,不應該抱持台北天龍國有,中南部地鼠國也要有的心態。捷運是高成本的投資建設,不該流於情緒,何況交通運具沒有什麼是最好的,只有選擇最適當的,每個城市應該以其規模和需求,來尋找最佳的運具。例如要推動綠能,結果沒幾隻貓來搭,反而是浪費、更不環保。
其實公車系統是相當好的大眾運輸系統,新式公車也很先進,尤其現在ITS(智慧運輸系統)的技術相當發達,到站資訊很清楚,旅客一目了然,如果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剛開始可以先從BRT(快捷公車)或公車專用道開始,先培養大眾運輸客群,這樣更容易成功。
現在看台北捷運很方便,其實提供的服務並未完全讓機車族改搭捷運,還有很大努力空間,台中的大眾運輸搭乘率才10%,高雄連10%都不到,問題就出在騎機車太方便了,地方政府也不敢限制機車,不敢對機車收取進城費。
因此,台灣的捷運不應該是遍地開花,運輸工具的光譜有軌道(重運量、中運量、輕軌捷運)、BRT、公車專用道、巴士、計程車、腳踏車等,要解決交通問題,每個城市都可以搭配運用,不是有捷運才能解決交通壅塞問題,有了捷運就可以永遠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
尤其捷運花大錢蓋好了,若營運後沒有足夠運量,政府就得再花大錢來養,這些錢要從那裡來?還不都是人民的納稅錢。如果沒有經過審慎評估,貿然興建捷運,養捷運的龐大費用將是國家財政的重大災難。
重大建設不該民粹,否則大家一起倒楣。即使有錢,要蓋大建設也是要好好規劃,何況政府現在財政拮据,更應把國家資源花在刀口上。
(中華民國運輸協會理事長、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副教授羅孝賢口述)